劉媛媛
(中國石油大學,山東青島 266428)
當萊斯利?西爾科(Leslie Silko)的小說《儀典》(ceremony)1977年問世的時候,似乎預示著一種新的文學形式的到來,由種族或部落的作家通過創(chuàng)新的藝術形式來重新奪回過去被剝奪的話語權。這些藝術形式將捍衛(wèi)以及保存種族或部落文化的傳統(tǒng)故事,并利用這些故事邁入一個全新的種族寬容和多元化的未來。這些故事并非只是種族文化過去的奄奄一息的表征,而是活躍的,有著呼吸的,不斷增長孕育的事物。就像《儀典》中通過主人公塔約的故事闡述,象征著通過部落講故事的形式,來修復因為戰(zhàn)爭,暴力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的過程。講故事成為了一種自我救贖的有效方式。
《儀典》被稱為是夢想的小說,即主人公通過克服各種挑戰(zhàn)而達到目標的過程。小說講述了退伍老兵塔約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抗日本的戰(zhàn)場上回到貧瘠困苦的拉古那 (Laguna)自留地的故事。塔約正在努力試圖從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中解脫,并持續(xù)被二戰(zhàn)中犧牲的兄弟的各種記憶困擾著。為了擺脫這一系列的痛苦,塔約開始在酒精中尋求一種救贖,后來在薩滿Betonie的幫助下,通過土著人民傳統(tǒng)的‘儀典'方式,對戰(zhàn)爭和他自身所處的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美國那個到處都是受傷的越南退役軍人的時代,《儀典》所傳達的療傷治愈以及種族之間和解并達到和諧的訊息,使它取得了不僅短期,并且長遠的勝利。正是因為此書的成功和昭示的力量,評論家艾倫.威力 (Alan Velie)將西爾科列為美國土著文學四位大師級人物之一,和斯科特(N.Scott Momaday),杰拉爾德維茲諾(Gerald Vizenor),詹姆斯韋爾奇 (James Welch)齊名①。蘇珊妮(Suzanne M.Austgen)也強調(diào)說,“講故事在維系印第安人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②
書中的主人公塔約,首先是戰(zhàn)爭和種族歧視的受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所產(chǎn)生的社會需求營造了一種種族寬容及平等的氛圍。作為戰(zhàn)士,塔約和他的朋友可以暫時從自留地中二等公民的身份中解放出來,有一次可以和白人平起平坐的機會。然而戰(zhàn)爭結束后,塔約和他的戰(zhàn)友們又被趕回到原有的身份,被他們英勇獻身的國家所邊緣化。這是一種極其恐怖和壓抑的氛圍,并被他們戰(zhàn)時曾經(jīng)享受過的平等待遇的回憶而弄的更加惡化。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他們無法逃避的在美國社會中 ‘二等公民'的地位,才造成了他們萎靡不振、酗酒逃避的狀態(tài)。“他們試圖找回在戰(zhàn)爭時候那種屬于美國的感覺,他們沒有意識到恰恰是給予他們這種歸屬感的白人,在戰(zhàn)后剝奪了他們的一切”。③
塔約對于這種現(xiàn)狀的反應,并不是努力在白人社會中重新建立起自身的身份,而是進一步退回到印第安人傳統(tǒng)文化中去。對藥師的拜訪,展現(xiàn)了一個古老的印第安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歐洲的白人是女巫所造的邪惡的化身--貪婪、毀滅。通過藥師講述的這個故事以及后來進行的儀典,塔約從萎靡中振作起來,重新?lián)肀?。塔約成為自留地以及他自身生活的一個積極的力量。這種形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神話,使得他能夠扭轉(zhuǎn)悲慘的處境,不再是白人的附屬,成為精神境界中的獲勝者。在作品的最后,恰恰是塔約的精神力量改變了一切。藥師進行的儀典給他提供了對抗逐漸消失的社會地位的精神寄托和支持,但并不能完全戰(zhàn)勝一切。塔約心理和精神上的康復也預示著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有了希望,不會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壓迫下逐漸消亡。
塔約,也是個西方話語以及文化沖突的受害者,西方社會將印第安土著居民看成是下賤的、劣等的附屬存在,而非是土著居民自身的主觀性代表。在這兩種文化沖擊之下,為了在19世紀中葉的自留地存活,塔約首先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就像當代社會一樣,他最初的身份已經(jīng)破裂了。他必須重溫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故事,并且把這些故事重新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故事因為被他和其他印第安人所遺忘,而陷入了混亂,只有通過重溫這些故事,才能讓他們在世界上重新認識自己,找到一席之地。
主流權威的西方文化割裂了印第安人個人和部落的紐帶,也割裂了部落和部落之間的聯(lián)系。從16世紀西班牙入侵新墨西哥開始,當?shù)匚幕呀?jīng)被西方文化影響了幾百年,因此當代印第安文化的重建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西方話語的干擾和影響。塔約就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從而使他的故事,他的人民的故事,能夠持續(xù)下去。塔約和自身以及部落的隔閡其實是世界不穩(wěn)定因素的一個縮影。
書中塔約噩夢中使用到的混雜語言也側(cè)面反映出他和本族以及白人世界的文化紐帶的缺失。作為一個白人男人和印第安女人的孩子,塔約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從他記事開始,他就清楚的感覺到姨母對于她母親的行徑和他本身的那種恥辱感”④。正是由于遭受的此類待遇,塔約從一開始就對自身身份產(chǎn)生了困惑。
母親,在母系的印第安人社會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部落的名字和家庭的名字都來自于女性。沒有母親這一事實也促使了塔約和本民族文化的隔閡。塔約和印第安文化唯一的紐帶就來自于羅拉和姨母了,然后這兩者的態(tài)度進一步剝奪了他和本民族文化連接的機會,塔約就被隔離在本民族文化之外了。⑤
另一方面,叔叔喬賽亞的去世進一步惡化了塔約和本民族文化的關系。喬賽亞的教誨對于塔約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受用,以至于 “后來變成了塔約評判世界和周圍事物的準則”⑥。因此,喬賽亞的去世預示著塔約和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完全的割裂。
正因為處于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的迷茫困惑中,塔約選擇蜷縮在他自己的小世界中,對于塔約來說,成為無意識的煙霧對他來說是非常安全的。這樣就感受不到痛苦,也不會有各種回憶。實際上,當塔約分不清日本戰(zhàn)俘和親人的時候,表明了他的內(nèi)心并沒有認同白人所謂的戰(zhàn)爭正義論和種族仇恨觀,這正是塔約心理上對白人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價值觀和認識論的一種反抗。
《儀典》中所有故事都是交織,互相影響的,因為故事構建了現(xiàn)實,宇宙的和諧必須來自所有聲音的總結。因此,塔約的病“僅僅是更重要事情的一部分,他的治愈方法只能在那些重要的、能夠囊括所有事情的事物中才能找到”。⑦
為了讓他和他的部落以及世界能夠重歸平衡,避免毀滅,塔約必須穿梭于多元化的儀典中,找回曾經(jīng)遺失的東西。他必須重回新墨西哥的某些場所,重新接觸這些地方所蘊含的幾代人的精神靈魂。這些靈魂引導著他的行動,告知著正是通過他的這些旅行——儀典成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和他的人民以及世界才有可能重歸平衡。
印第安人傳統(tǒng)的儀典是部落生活的根基所在,波拉.艾倫曾說過“儀典的目的在于把個人和他的同伴們、部落人們和其他部落的族人、甚至部族以外更廣闊的世界融合在一起,使他們成為整體。但是所有的儀典,無論是為了征戰(zhàn)或是治愈傷痛,都致力于創(chuàng)建和維系一種部落歸屬感,使世界回歸美與和諧,這也正是部落生活的根基所在?!雹嘀挥型ㄟ^賦予印第安部落神奇力量和傳統(tǒng)的儀典,才能幫助塔約重拾印第安身份,擺脫被主流文化邊緣化的處境。
然而在主流文化的長期影響下,“純粹”的印第安傳統(tǒng)已經(jīng)不能治愈塔約的精神創(chuàng)傷。在回歸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無法完全徹底否定西方的主流文化。西爾科選擇將傳統(tǒng)印第安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結合在一起,使美洲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多元文化共存狀態(tài)下能夠發(fā)出聲音并且獲得一席之地。傳統(tǒng)文化想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下去,就必須進化發(fā)展,達到能與其他文化交融的程度。這也與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中強調(diào)的宇宙萬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制約和影響的整體。
因此,塔約的康復,創(chuàng)傷治療過程,其實是一種開啟深藏已久的記憶的旅程,才能正視自身的創(chuàng)傷,重塑身份。西爾科希望通過儀典想告訴讀者,回歸印第安人傳統(tǒng)是當代印第安人應對白人文化入侵,種族滅絕的唯一出路。忘卻或拒絕本民族文化,只會讓當代印第安人在白人文化的統(tǒng)治和沖擊下,最終消亡?!秲x典》的最后,塔約參與了印第安人的宗教和社會活動,向大家講述了他的經(jīng)歷和故事。這意味著他終被本族人民所接受,重拾了身份和歸屬感,自身的經(jīng)歷和故事也將成為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故事中的一部分。
西爾科通過《儀典》,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種訊息,重拾和回歸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在主流文化強勢的沖擊下,不僅要積極應對現(xiàn)實的種種變化和挑戰(zhàn),也要客觀的吸收白人主流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并非一味的抵制和對立。這也是為何主人公塔約能在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講故事和儀典的經(jīng)歷中,通過與白人主流文化找到一種平衡的切合點,才能完成印第安身份的重建,找回本民族的歸屬感,在當代社會維系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
注釋:
①Alan R.Velie,Four American Indian Literary Masters,p.107
②Suzanne M.Austgen,“Leslie Marmon Silko's Ceremony and the Effects of White Contact on Pueblo Myth and Ritual”,in Allan Chavkin,ed.Leslie Marmon Silko's ceremony:A Casebook,pp.17-22
③Silko,Leslie Marmon,1977.Ceremony.New York:Penguin Group.P.42-43
④Silko,Leslie Marmon,1977.Ceremony.New York:Penguin Group.P.57
⑤Louis Owens,OtherDestinies:Understandingthe American Indian Novel.P.179
⑥Shi Jian,Native American Mythology and Literature,p.105
⑦Silko,Leslie Marmon,1977.Ceremony.New York:Penguin Group.P.128
⑧Allen Paula Gunn.The Sacred Hoop Recovering the Feminine in American Indian Traditions.Boston Beacon Press,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