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作能力,一直是我們不斷追求,研究,探索的課題。
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認為寫作文難,難就難在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教師普遍認為作文指導課難上,難就難在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筆者現(xiàn)結(jié)合指導多年語文教學的實踐談一談小學高年級作文指導課的一般教學模式。
小學高年級習作指導課的基本思路是:積累材料—明確要求—感悟?qū)懛ā\用實踐。
積累材料(準備階段)是為了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攝取作文素材的工作,安排在作文指導課之前。首先備好課,提前把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告訴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安排學生預習,做好本次作文前的準備,幫助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取材,自主習作,重視習作材料的準備,用自己收集、積累的內(nèi)容寫。學生在課前如果能夠認真準備。就可以提前進入習作,去思索、選擇素材。這樣要比學生在課堂習作時現(xiàn)想,但卻怎么也想不出來要好得多。在學生積累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檢查和交流,要對學生準備過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可以讓學生以交談、日記等方式隨時與教師交流習作打算,在教師的支持、鼓勵、點撥下,使學生的內(nèi)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和共鳴,從而把習作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作為學生學習的靈魂加以培養(yǎng)與呵護。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學生時刻惦記著,在課堂上有備而來。這樣學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寫什么”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當然我們剛開始啟動積累材料這一階段時,我們老師要做必要的指導,如如何讀書、如何提煉習作要求……)
其次,“明確要求—感悟?qū)懛ā\用實踐”重點體現(xiàn)在習作教學指導的課堂上。
課堂程序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習作(引入習作要求,明確習作要求)
我們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和最喜歡的活動入手,以最能引發(fā)學生參與興趣的方式入手去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從而激活學生的寫作參與愿望。同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自行理解習作要求,培養(yǎng)學生理解歸納能力。
二、結(jié)合積累材料階段的預習相機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根據(jù)習作要求,結(jié)合學生課前準備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指導。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如何選材,選好材料后如何剪裁、安排材料去寫、如何更好地完成習作要求等。
三、梳理課例,回歸方法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學生要把文章寫好,其寫作方法、技巧,往往是從閱讀中獲得的。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寫作范例。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都有單元訓練重點。教學中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以單元訓練主題帶動讀寫結(jié)合。例如,某一單元,它的讀寫訓練點就是(1)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感悟人物形象;(2)細觀察、勤練筆。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根據(jù)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用心的教好每一篇課文。結(jié)合每一篇課文,結(jié)合單元的作文,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有目的地多個突破,降低難度,分層指導。這樣分層承擔,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如何寫好人物,將難點分散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一課一練一側(cè)重,)在習作上加以梳理,回歸方法,寫作難點自然迎刃而解。
四、合作教學,討論、交流習作打算
1.小組交流
在組內(nèi)就某個人的習作打算進行交流,組內(nèi)其他人認真聽,可以提問,多問幾個“怎么樣”或是為什么,也可以說自己的收獲和建議。
2.全班交流
師生共同探討如何將此次習作完成得更精彩。
五、模仿運用,獨立成文
六、習作展示,修改點評
(找1~2人即可,從修改點評中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還可以加入教師的下水文,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
總之,在習作指導課中,我們一定要把握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情感是作文的動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思維是作文的關鍵,表達是作文的目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