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電視臺《話說長江》欄目組 圖/楚沙丘
廬山獨秀
文/中央電視臺《話說長江》欄目組 圖/楚沙丘
從東坡赤壁沿江而下,我們迎來了一座著名的古城—九江市。九江,古稱“九江口”,又稱“江州潯陽”,它臨江瀕湖,是江西省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
站在潯陽江畔遙望廬山,大家一定記得毛澤東同志登廬山時寫下的豪邁詩句:“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p>
有人也許會問:“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怎么會單獨聳立這樣一座靈山呢?”古老的民間傳說是這樣回答的:
有一天,秦始皇撿到一條神鞭,他猛然一抽,把陜西的驪山抽掉一個角,于是出現(xiàn)一座獨立的子山。秦始皇把它驅(qū)趕到鄱陽湖畔的長江邊,從此,它就在那里落了戶,這就是今天見到的廬山。
其實,廬山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按照地質(zhì)學家的科學回答,廬山早在秦始皇之前的幾千萬年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那時候,地球上經(jīng)歷了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得位于淮陽山脈頂端小小的廬山受到擠壓,地殼不斷上升,一躍成為海拔1000多米的雄偉大山了。到了幾百萬年前,廬山又受到第四季冰川的洗禮,把廬山打扮得更加雄偉奇秀了。今天在廬山周圍所看到的那些多姿多態(tài)的飛瀑流泉,無不與冰川運動有關(guān)。許多冰川痕跡至今在廬山上還能看到。正是冰川這把鋒利無比的刻刀,給廬山增添了無限的秀色。
大霧漫漫,云海茫茫,更給廬山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廬山一年之中差不多有190天是霧天。自古以來,幾乎歷代名人都要登廬山,他們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和遺跡。的確,廬山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名山,同時,它也是我國旅游和避暑的勝地。
浩浩長江猶如一條銀白色的長龍,從眼前滾滾東流而去。唐朝大詩人李白大概是在這里觸景生情,寫下了壯麗的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p>
花徑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廬山上修建的人工湖,湖面的形狀多像一把提琴?。∩饺⑷?,聲若琴師撥弦,所以人們稱它為“如琴湖”。
花徑有“山中公園”之稱,園內(nèi)巨石上刻有“花徑”兩個字,相傳為白居易手書。他在江州任司馬的時候,暮春四月上廬山,當他走過一條小徑,突然看到一片桃花怒放,驚喜之余寫出了千古傳頌的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p>
在這條幽深的山谷里,奇花異草四季飄香,特別是春季,滿山滿谷如披錦繡,所以叫它“錦繡谷”。明朝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當年在這里還采過藥呢!
大自然莫非有一種什么魔力,在兩座峰巖陡峭的山頂上,凌空飛出一塊巨石,就像一座斷橋,人們稱它為“天橋”。勇敢者總要到上面試試自己的膽量。
凡是去廬山的人,仙人洞是必游之地。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留有迷人的傳說。據(jù)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一眼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就是在這個洞里修道成仙的。在巖洞深處,有一眼千年不涸的泉,泉水清涼甘洌,所以又稱為“洞天玉液”。
廬山植物園,是亞熱帶高山植物科研基地,也是著名的游覽區(qū)。植物園占地面積4400多畝,按照植物的自然群落,分成11個不同生態(tài)的展區(qū)。在這個高山植物王國里,有我國的水杉、日本的冷杉、英國的云杉、北美的池杉和美國的花旗松、歐洲的落葉松等名貴樹種。
廬山瀑布首推“三疊泉”。三疊泉又稱“三級泉”,在將近100米的距離上,泉水要跳躍3個臺級,這有點像運動員的三級跳遠,不過水流的彈跳能力大得驚人。水流把五老峰、大月山等地的溪流匯集在一起,經(jīng)過層層臺級,形成一股巨流,然后從山崖上凌空飛瀉而下,形成一幅壯觀的水簾圖。泉流在第一級上如飄雪脫鏈,是何等的瀟灑多姿;在第二級上如碎玉摧冰,是何等的飛揚激烈;在第三級上如玉龍走潭,又是何等的神奇壯觀。
廬山云霧使多少詩人為之傾倒。它時而像薄紗曼舞,若隱若現(xiàn);時而似大海揚波,氣勢磅礴。而最為壯觀的是瀑布云。每當春秋時節(jié),雨過天晴,從谷嶺碣向東北方向瞭望,常常能看到,大片大片如波濤滾滾的云霧越過山頂,泄入山北。云流連綿不斷,真所謂“扯不斷,理還亂”。面對此情此景,才能更深入領(lǐng)會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晉朝著名詩人陶淵明,是地道的本地人,廬山腳下的栗里村便是他的故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辭去彭澤縣令歸居田園,在《移居》一詩中寫道:“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痹娭械哪洗寰褪墙裉斓睦趵?。傳說清風橋就是詩人歸居田園以后,早出晚歸、荷鋤耕作的必經(jīng)之地。橫臥在濯纓池中的偌大的石塊,相傳是陶淵明酒醉后高臥的地方,石上刻有《陶公醉石歸去來館》。陶淵明晚年居住在這樣一座無比靈秀的深山翠谷之中,過著與世隔絕、怡然自樂的恬靜生活。大自然的美景給詩人以激情,也給他提供了想象理想社會的環(huán)境。這也許是他完成著名散文《桃花源記》的生活基礎(chǔ)吧。
在兩峰之間,形成一個大豁口,前方正對著遠方的鄱陽湖,這就是著名的含鄱口。含鄱口居高臨下,大有一口吞進鄱陽湖之勢。如果在此登臨遠眺,湖天奇景便可一覽無余了。
從廬山上下來,可以好好看一看鄱陽湖,它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站在湖畔,只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這哪里是湖啊,簡直是海,一眼望不到邊。鄱陽湖的外形很像一個巨大的葫蘆緊緊地系在長江這根腰帶上。
在鄱陽湖和長江的匯合處,一座孤山聳立水中,它就是著名的石鐘山。石鐘山地勢險要,有“江湖鎖鑰”之稱。山上怪石林立,江邊石洞甚多,微風拂浪,水石相擊,能發(fā)出洪鐘一般的響聲。站在江天一覽亭,你就可以望到長江與鄱陽湖兩水匯合的壯麗景色。鄱陽湖注入長江以后,長江的水量陡然增加了三分之一,江面也顯得更加開闊了。從湖口開始,長江便進入了下游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