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濟元
自然界的諸事萬物,都有一個周而復始的規(guī)律。而今獲得重生的袁涇電力排灌站正是如此。
建國初期江南水鄉(xiāng)的農(nóng)民曾經(jīng)夢想:“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車水不再吱扭扭?!痹瑳艽遛r(nóng)民也都有這樣一個美好的憧憬。1960年,一根根大楊樹那么粗的電桿,牽上銅線,送來了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袁涇村通電了,建造起了電力排灌站,袁涇村農(nóng)民從此過上了“點燈不用油,車水不再吱扭扭”的新生活。光陰流逝,50多年彈指一揮間,當年袁涇電力排灌站的建設(shè)者,一個個相繼老去。經(jīng)歷了50多年風吹日曬雨淋的袁涇站,老了,灰頭土臉,氣息奄奄??纯矗乔Н彴倏椎姆孔?,透風又漏雨的袁涇站,不堪重負地在晨光暮靄里喘息;那裸露胸膛的水渠,這兒坍塌豁口,那邊荒草阻塞,隨處可見刺眼并散發(fā)著污濁臭氣的生活垃圾。袁涇站的排灌功能正在衰竭……
今年,春寒料峭的三月初,袁涇電力排灌站忽然機聲隆隆,水聲嘩嘩,袁涇電力排灌站要大整修了,她將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深埋河底的進水水井,徹底換了模樣;剝落的電站房子,從頭到腳澆砌一新;抽水灌溉排澇的水泵、電機等設(shè)備,將逐一檢測,安裝更新。最能夠彰顯袁涇電力排灌站氣勢的水渠,如今變成了藏匿于寬闊平坦大道底下的地下管道水渠。過去,修筑水渠的工程綿延數(shù)里,千軍萬馬夜以繼日地苦干,不知耗用了多少民工,多少時日?袁涇電灌站一度成為低洼水鄉(xiāng)興修水利工程的楷模。今朝,修建地下管道水渠,同樣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工程。挖土機轟隆隆地開過來了,伸展伸縮自如的鐵臂,轟隆隆,嘩啦啦幾下子,清理去了堵塞水渠的淤泥、垃圾,安下了一節(jié)一節(jié)粗大的水泥管子,在幾位工人對接了管子以后,貨車嘩啦啦卸下一車車泥土,裸露了50多年的水渠,悄無聲息地遁跡地下。又有一臺挖土機轟隆隆開過來了,他伸展鐵臂,輕巧地用鐵爪喳喳地平整著地下管道上的一堆堆黑黝黝的泥土。
我望著平展展的地下水渠大道,嗅著空氣中彌漫著的泥土清香,似乎看見了,地下管道水渠中正潺潺流淌著的清澈河水,看見了一行行樹苗正披著陽光茁壯成長。是呀,新生的袁涇電力排灌站,她的治理,她的新貌,整潔了袁涇村環(huán)境,美麗了鄉(xiāng)村的風景,這是一項多好的關(guān)乎民生的水利工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