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濱 張先林 王岳松 章 萍 王學忠 邵旭武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安徽 馬鞍山243000
冠狀動脈造影(CAG)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在臨床應用已有40余年。目前,隨著介入技術的進步、臨床經(jīng)驗的積累及介入器材的發(fā)展,對舒適與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方便、快捷的經(jīng)橈動脈途徑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也越來越被廣大醫(yī)生和患者所接受?,F(xiàn)對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經(jīng)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CAG)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1324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颊叩馁Y料分析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經(jīng)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患者1324例。其中男922例、女402例,年齡36-83歲。所有患者均有冠心病癥狀或心電圖改變,合并高血壓823例、糖尿病431例、高血脂癥154例,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出血性疾病等禁忌癥。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所有患者術前常規(guī)CAG及PCI準備,并行Allen試驗,Allen試驗陽性是橈動脈穿刺的適應證[1]。行PCI術前,拜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頓服。
1.2.2 手術方法:患者仰臥于導管床上,一般選右側橈動脈為穿刺部位(少數(shù)情況穿刺左側),同時消毒腹股溝區(qū)域作為后備入路。以靠近腕橫紋近心端2-3cm橈動脈波動最強處作為穿刺點,適量1%利多卡因穿刺點局部麻醉,穿刺進針方向與橈動脈走行一致,以30-45。的角度進針,穿刺成功獲得搏動性血流后,沿穿刺針無任何阻力地送入軟頭導引鋼絲至肱動脈,退出穿刺針,沿導絲做2mm橫行皮膚切口,置入6F橈動脈鞘,去除導引鋼絲,鞘內常規(guī)給予普通肝素20O0U,硝酸甘油200ug。
1.2.3 CAG及PCI術:選用6F左、右造影導管行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使用肝素鹽水沖洗導管及導絲,在超滑導絲導引下并全程透視送入導管,選擇性行左、右冠脈造影。PCI時根據(jù)冠脈病變情況及主動脈根部情況選擇合適的指引導絲,常規(guī)選用 JL、JR、EBU、XB等指引導管。
2.1 手術情況 經(jīng)橈動脈穿刺成功1324例,成功率為100%;橈動脈插管成功1320例,成功率為99.70%。其中623例病人成功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其中4例改穿股動脈后成功行介入診療。
2.2 并發(fā)癥情況 1320例橈動脈插管成功中,2例發(fā)生血管迷走反射,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予升壓藥及靜推阿托品治療后好轉。橈動脈痙攣21例,予注入硝酸甘油及心理疏導后均成功完成手術操作,術后穿刺部位小血腫2例,前臂腫脹7例,經(jīng)治療后血腫、腫脹均消退,無橈動脈閉塞,夾層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經(jīng)皮股動脈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介入診療的經(jīng)典途徑,但存在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長、體位受限多、動靜脈瘺、血栓、假性動脈瘤、迷走神經(jīng)性反射等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高達2%-8%[2,3]。且隨年齡的增加,成功率和安全性也逐漸降低。
經(jīng)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造影(CAG)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目前已廣泛應用,并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這主要與其解剖特點有關。手具有雙重供血,通過掌弓連接,橈動脈附近無重要的血管和神經(jīng),止血方便、簡單、可靠,故血管穿刺并發(fā)癥明顯減少[4]。病人術后恢復快,臥床時間短,避免了因臥床給患者帶來的不適、痛苦及下肢動靜脈血栓形成。本文橈動脈穿刺的成功率為100%,橈動脈插管的成功率為99.70%,其中623例病人成功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顯示了經(jīng)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橈動脈痙攣是經(jīng)橈動脈途徑行冠脈介入經(jīng)常面臨的最常見困難,血管痙攣的發(fā)生經(jīng)常與以下因素有關:女性患者,身材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及周圍血管病;動脈硬化所致的血管極度彎曲和狹窄;精神過于緊張;導管操作對血管的直接刺激。筆者認為,在進行橈動脈介入治療時應注意手術者動作要輕柔,透視下送管,以減少導管彎曲對管壁刺激;對途徑血管扭曲和狹窄明顯處,可通過局部血管造影,明確血管走向,必要可嘗試冠脈介入治療指引導絲通過后,再引導冠脈造影導絲通過,可減少相關出血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血管痙攣,此時應停止操作,并向橈動脈內注射硝酸甘油,以解除血管痙攣,并靜脈注射嗎啡適當止痛,本文21例橈動脈痙攣經(jīng)以上處理均解除血管痙攣,完成手術。其次發(fā)生迷走反射3例,可靜脈注射阿托品對癥治療后均緩解。術后穿刺部位小血腫2例,前臂腫脹7例,經(jīng)局部加壓包扎等治療后血腫、腫脹均消退,恢復良好[5-7]。
總之,經(jīng)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安全可行,不僅創(chuàng)傷小,且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鴻修,黃體鋼.實用冠心病學[M].第4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543.
2.成蕊寧,袁博.不同冠脈介入路徑與術后并發(fā)癥的對比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8):1642-1643.
3.劉同庫,萬風偉,丁福祥,等.80歲以上高齡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516-518.
4.宋玲.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4):520.
5.程俊卿,魏華剛,孟紅,等.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3,1(2):125-126.
6.朱清云,丁小容,許輝,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床旁使用血管縫合器的護理[J].罕少疾病雜志,2005,12(6):8-10.
7.王靜,周玉杰,聶斌,等.經(jīng)同側橈動脈行二次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1,46(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