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宋時期的“蠟面茶”考略

    2013-04-07 05:46:33周建剛
    關(guān)鍵詞:橄欖福建

    周建剛

    (湖南省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唐宋時社會飲茶風(fēng)氣極盛,茶為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日常必需品。在當(dāng)時的相關(guān)文獻(xiàn)中,“蠟面茶”這一名稱頻繁出現(xiàn),由唐至宋元時期,始終作為名貴茶品而為文人雅士所稱道。關(guān)于“蠟面茶”的研究,臺灣學(xué)者劉淑芬在《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中略有涉及,但并沒有充分討論。今據(jù)所見歷史文獻(xiàn),嘗試對唐宋時期“蠟面茶”的形成發(fā)展、用途流向、社會影響等問題進(jìn)行初步探討,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視。

    一、唐宋蠟面茶的形成發(fā)展

    “蠟面茶”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早期主要作為貢品進(jìn)奉宮廷,后期民間也有少量流通,但一直作為一種名貴茶品供帝王將相、文人學(xué)士等社會上層人士享用,民間比較罕見。“蠟面茶”之得名并非得之產(chǎn)地,而是緣于它的制作工藝。唐宋時期的茶葉生產(chǎn)制作,主要是通過蒸青、壓榨、烘焙制作的餅茶。這種茶有時又稱為“研膏茶”,所謂“研膏”,指的是在制作中通過壓榨而去其“茶膏”?!跋灻娌琛眲t比“研膏茶”更進(jìn)一步,需要在制作過程中加入名貴的香料膏油,印制成餅茶后光潤如蠟,煎點時則有“乳泛湯面,與镕蠟相似”,故而得名“蠟面茶”。

    “蠟面茶”的得名和制作方法,有兩條文獻(xiàn)可以征引。一是關(guān)于“蠟面茶”之名。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中說:“蠟茶,建茶名。蠟茶為其乳泛湯面,與镕蠟相似,故名蠟面茶也。楊文公《談苑》曰:‘江左方有蠟面之號’,是也。今人多書蠟為臘,云取先春為義,失其本矣?!盵1]243二是關(guān)于“蠟面茶”的工藝。元人王禎則說:“蠟茶最貴,而制作亦不凡:擇上等嫩芽,細(xì)碾,入羅,雜腦子諸香膏油,調(diào)齊如法,印作餅子。制樣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潤飾之。其制有大小龍團(tuán)、帶胯之異。此品惟充貢獻(xiàn),民間罕見之。”[2]403

    這兩條文獻(xiàn)雖然分別出于宋、元時期,但“蠟面茶”之名并非起于宋元,因為其在唐人文獻(xiàn)中就屢見不鮮。清代的《續(xù)茶經(jīng)》中有一條記載:

    “楊文公《談苑》:‘蠟茶出建州。陸羽《茶經(jīng)》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江左近日方有蠟面之號?!≈^《北苑茶錄》曰:‘創(chuàng)造之始,莫有知者,質(zhì)之三館檢討杜鎬,亦曰:在江左日,始記有研膏茶。’歐陽修《歸田錄》亦云出福建,不言所起。按唐氏諸家說中往往有蠟面茶之語,則是自唐有之也?!盵3]755

    “蠟面茶”一詞,宋人已不太清楚源自何處,實際上唐末五代的文獻(xiàn)中記載很多,且產(chǎn)地也不限于福建。如唐末五代的湖南僧人齊己有《謝灉湖茶》詩云:

    “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盵4]346

    齊己所說的“灉湖茶”是唐代湖南岳陽出產(chǎn)的一種名茶。李肇《唐國史補(bǔ)》云:“風(fēng)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嫌泻馍?,岳州有灉湖之含膏?!盵5]60又載:“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曰:‘此為何物?’魯公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澠赵唬骸掖艘嘤??!烀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此蘄門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盵5]66由此可見,湖南的“灉湖茶”在唐代時頗為知名,并曾經(jīng)遠(yuǎn)銷到吐蕃。此外,《岳陽風(fēng)土記》也記載說:“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謂‘岳州灉湖之含膏’是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余本。土地頗類北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并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盵6]10

    “灉湖茶”在唐代時是貢茶,并且采用了“蠟面茶”的制作工藝,這由齊己的“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一語可知?!盀満琛痹谔拼鷷r頗為知名,故《岳陽風(fēng)土記》說“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但宋代以后,“灉湖茶”種植不多,僅有惟白鶴僧園有千余本,當(dāng)?shù)厝酥^之“白鶴茶”,但仍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宋代時“灉湖茶”之所以逐漸不為人所知,一個重要原因是“建茶”的興起?!敖ú琛碑a(chǎn)于福建建州,唐德宗貞元年間,“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膏茶。其后稍為餅樣,貫其中,故謂之一串?!盵7]467但唐代時宮廷所重為“陽羨茶”,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之說,故建州的“研膏茶”雖已出現(xiàn),但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五代時期,南唐據(jù)有建州,才正式以建州茶取代陽羨茶作為宮廷用茶。宋代所見的“蠟面茶”就基本都是建州出產(chǎn),故《演繁露》說“蠟茶”為“建茶”之名,實際上這只是就宋代以后而言,唐代的“蠟面茶”并非僅有“建茶”一種,湖南的“灉湖茶”也是“蠟面茶”。五代時期,湖南軍閥馬希范在后晉天福六年冬十月,還曾經(jīng)“遣使貢諸色香藥、蠟面含膏茶于晉”。[8]954

    五代時期,福建“蠟面茶”已經(jīng)廣為人知,逐步取代了唐代“陽羨茶”的地位。《十國春秋·閩康宗本紀(jì)》記載,“是時,國人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盵8]1330這是文獻(xiàn)中以香料制茶的最早記載。五代閩國詩人徐寅的《尚書惠蠟面茶》一詩中也說“金槽和碾沉香末”,說明這一時期福建所制蠟面茶中已普遍加入香料。南唐中宗保大三年,“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丁亥,克建州,執(zhí)閩主王延政歸金陵,拜羽林大將軍,升建州為永安軍。”至此建州為南唐所有。次年二月,南唐“命建州制的乳茶,號曰京挺臘茶之貢。始罷貢陽羨茶。”[8]210陽羨茶在唐代一直作為宮廷的主要貢品茶,南唐時猶沿襲這一制度,至此由于以福建建州蠟茶入貢,才正式取消進(jìn)貢陽羨茶。自此以后,陽羨茶的地位一落千丈,“自建茶入貢,陽羨不復(fù)研膏,只謂之草茶而已?!盵9]191

    南唐所制的“的乳茶”,號曰“京挺”,其后北宋又相繼制造了“石乳”、“白乳”等品種。明人王世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說:“唐茶不重建,以建未有奇產(chǎn)也。至南唐,初造研膏,繼造蠟面,既又佳者號曰京挺。宋初置龍鳳模,號石乳,又有的乳、白乳,而蠟面斯下矣?!盵10]7777這是說南唐最初在建州北苑所造的是不加香料的“研膏茶”,其后才制造加入香料膏油的“蠟面茶”,“蠟面茶”的佳品號稱“京挺”。其后北宋王朝在南唐建州茶的基礎(chǔ)上又制作了“石乳”、“的乳”、“白乳”等新品茶,由此“蠟面茶”反而成了下品。王世貞的這一說法并不十分確切,實際上南唐所造的“京挺”、北宋所造的“石乳”、“的乳”、“白乳”等茶都是蠟面茶的不同品種,只是由于供應(yīng)御用的緣故,在工藝、選材上精益求精而已。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薫陸即乳香也,本名薫陸。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镕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11]270

    有宋一代,在茶品制作上可謂窮極工巧,有所謂“北苑貢茶”,沿襲五代時閩國、南唐的制度,以福建建州出產(chǎn)的茶葉為原料,在加工上精益求精,其工藝之精良達(dá)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北宋一代由建州出產(chǎn)的“北苑貢茶”除了初期的“石乳”、“的乳”、“白乳”等品種以外,宋真宗咸平年間,由丁謂創(chuàng)制“龍鳳團(tuán)茶”,仁宗慶歷年間又由蔡襄創(chuàng)制“小龍團(tuán)”,神宗時創(chuàng)“密云龍”,哲宗時又造“瑞云翔龍”,徽宗時則有“龍團(tuán)勝雪”。這類貢茶名稱各異,但實際上都是蠟面茶。宋人筆記《南窗記談》中說:“唐人所飲不過草茶,但以旗槍為貴,多取之陽羨,猶未有所謂臘茶者。今建州歲造,日新歲異,其品之精絕者,一餅直四十千。蓋一時所尚,豪貴競市以相夸也。”[12]241當(dāng)時人得到一餅建州蠟茶,甚至珍藏不肯飲用,如宋初詩人王禹偁以近臣而受賜“龍鳳茶”,即“愛惜不嘗唯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13]69建州蠟茶由于是皇室御用,因而身價倍增,“戚里貴近,丐賜尤繁”,有時候甚至因分配不均而使皇室不勝其擾,神宗時“宣仁(太后)一日慨嘆曰:令建州今后不得造密云龍,受他人煎炒不得也!出來道我要密云龍,不要團(tuán)茶。揀好茶吃了,生得甚意智!”但此語一出,“由是密云龍之名益著?!盵14]154由此可見建州蠟茶在當(dāng)時社會的影響力之大。

    二、唐宋蠟面茶的流向與用途

    蠟面茶作為一種名貴茶品,在唐宋時期主要供皇室御用?!跋灻娌琛钡倪M(jìn)貢至少在唐末已經(jīng)開始。唐哀帝天祐二年,“丙申,勅:‘福建每年進(jìn)橄欖子,比因閹豎出自閩中,牽於嗜好之間,遂成貢奉之典。雖嘉忠藎,伏恐煩勞。今后只供進(jìn)蠟面茶,其進(jìn)橄欖子宜停?!盵15]797唐末宦官多出生于福建,因個人嗜好,將福建特產(chǎn)“橄欖子”和“蠟茶”都定為貢品,哀帝的這道詔書明令停止進(jìn)貢橄欖子,但保留蠟茶的進(jìn)貢。這說明當(dāng)時的福建產(chǎn)蠟茶已非常知名,并且進(jìn)入了宮廷。

    蠟面茶既成為貢品,則皇帝有時也以“蠟面茶”與一些珍貴藥物一起賜予臣僚,合稱為“賜茶藥”?!赌芨凝S漫錄》載:“予按,五代史:‘當(dāng)后唐天成四年五月七日,中書門下奏:朝臣時有乞假覲省者,欲量賜茶藥。奉敕宜依者,各令據(jù)官品等第指揮,文班自左右常侍、諫議、給、舍下至侍郎,宜各賜蜀茶三斤、蠟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片,以次武班官各有差?!源酥ú枰韵灻鏋樯瞎?,自唐末已然矣。第龍鳳之制,至本朝有加焉?!盵7]467

    宋代時以蠟面茶賜臣僚更為普遍。范祖禹為翰林時曾為皇帝草擬大量詔書賜臣僚“茶藥”,其中有些明確說到賜予的是“臘(蠟)面茶”,如有一道敕書說:“敕:吳靖方因山修祔,復(fù)土告成。乃眷臣工,服勞夙夜,特加頒賚,以示恩私。今差使臣沿路賜汝臘面茶七斤,縛子茶七斤,藥物一銀合,合重三十兩。至可領(lǐng)也?!盵16]366此外,據(jù)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宋仁宗景祐元年夏四月,還曾以蠟面茶賜予“三路緣邊部署、鈐轄、將?!薄17]2673

    宋代時的蠟茶除了皇帝御用、賜予臣僚以外,還有一部分是作為禮物贈送給遼、金、西夏以及海外的高麗諸國。《金史·高德基傳》記載,金世宗大定十年左右,高德基為祝賀宋孝宗的生日而出使南宋,宋人在常禮外附進(jìn)蠟茶三千胯,高德基以其“不親封署”而卻之①。由此可知蠟茶是當(dāng)時南宋和金國相互交流的重要物資之一。此外,當(dāng)時的高麗人也通過宋王朝頒賜、商販貿(mào)易等各種途徑得到中國蠟茶,并形成飲茶風(fēng)氣。北宋宣和六年,奉義郎徐兢奉使高麗,撰寫《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其中提到高麗“土產(chǎn)茶,味苦澀不可入口,惟貴中國臘茶,并龍鳳賜團(tuán)。自錫賚之外,商賈亦通販,故邇來頗喜飲茶,益治茶具。”[18]65

    “蠟面茶”除了作為飲品以外,還有醫(yī)用、制香兩種使用途徑。宋人張邦基的《墨莊漫錄》稱:“予在揚州,一日,獨游石塔寺,訪一髙僧。坐小室中,僧于骨董袋中取香如芡許,炷之。覺香韻不凡,與諸香異,似道家嬰香,而清烈過之。僧笑曰:‘此魏公香也。韓魏公喜焚此香?!藗髌浞ǎ河煤诮浅涟雰?,郁金香一錢,一字麩炒丁香一分,上等臘茶一分,碾細(xì)分作兩處,麝香當(dāng)門子,一字右先點一半,茶澄取清汁,研麝漬之。次屑三物入之。以余茶和半盞許,令眾香蒸過,入磁器有油者,地窖窨一月。”[19]75張邦基遇到的高僧從北宋名臣韓琦那里學(xué)來的“魏公香”,其制作方法除了用黑角沉、郁金香等各種香料之外,還要用“上等臘茶”?!跋灢琛敝斜竞陀邢懔细嘤?,以之制香,可謂相得益彰,難怪“魏公香”香韻不凡。

    “蠟面茶”在宋代時還經(jīng)常作為醫(yī)用。宋初名醫(yī)初虞世認(rèn)為它有解毒作用②,《普濟(jì)方》等醫(yī)書中也記錄了許多以“蠟茶”入藥的醫(yī)方。關(guān)于蠟茶的醫(yī)用效果,當(dāng)時人的筆記小說中記載了以下兩個例子:

    “先君嘗施喘藥。蓋用麻黃三兩,不去根節(jié),湯浴過。訶子二兩,去核用肉,二味為粗末。每服三大匕,水二錢,煎減一半,入臘茶一錢,再煎作八分,熱服,無不驗者。后于彭子壽侍郎傳一方,用新羅參一兩,作細(xì)末,以生雞子青和為丸,如梧子大,陰干。每服百粒,溫臘茶清下,一服立止?!盵20]49

    “曾魯公七十余,苦痢疾。鄉(xiāng)人陳應(yīng)之用水梅花、臘茶,服之遂愈。子孝寬言:其父異其術(shù),親記一小冊子后。”[21]105

    三、唐宋蠟面茶的文人題詠與社會影響

    唐宋時期的茶文化極為興盛,出現(xiàn)了很多專門著作,如陸羽的《茶經(jīng)》、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等。除此以外,唐宋文人還有大量詩詞涉及到“茶”,后人稱之為“茶詩”、“茶詞”。這些“茶詩”、“茶詞”用文學(xué)形式描繪了當(dāng)時人們?nèi)粘I钪械娘嫴枇?xí)俗,以及茶文化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唐宋“茶詩”、“茶詞”中題詠“蠟面茶”的并不多見,這也反映出當(dāng)時“蠟面茶”的珍貴和不多見。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唐宋詩詞中涉及“蠟面茶”的主要有如下一些內(nèi)容。

    最早題詠“蠟面茶”的是唐末五代詩僧齊己。齊己有《白蓮集》傳世,其中有“茶詩”二十一首,專門談到“蠟面茶”是《謝灉湖茶》一詩。灉湖茶是唐代貢茶,曾遠(yuǎn)銷吐蕃,由齊己所說的“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一語來看,這應(yīng)當(dāng)是一種“蠟面茶”。宋代以后的文獻(xiàn)記載的“蠟面茶”都出自福建,也就是所謂的“建茶”。灉湖茶乃是至今在文獻(xiàn)中所見的唯一的非福建出產(chǎn)的“蠟面茶”。

    唐末五代時的福建詩人徐寅有《尚書惠蠟面茶》詩云:“武彝春暖月初圓,采得新芽獻(xiàn)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椀輕涵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盵22]302徐寅,字昭夢,號釣磯,泉州莆田人。曾游大梁,謁見梁王朱全忠,獻(xiàn)《過大梁賦》。后歸閩中,閩王王審知辟為掌書記。徐寅有《徐正字詩賦》二卷傳世,存詩368首,數(shù)量之多,為五代時福建詩人之冠。徐寅的《尚書惠蠟面茶》一詩對“蠟面茶”的采摘、印制、煎點飲用以及茶具、泉水都有細(xì)致的描寫,是目前所見最早題詠福建產(chǎn)“蠟面茶”的詩歌,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徐寅所說的“蠟面茶”是武夷山茶,與后來建州產(chǎn)的“蠟面茶”尚有區(qū)別。

    北宋云門宗僧人重顯有《謝鮑學(xué)士惠臘茶》云:“叢卉乘春獨讓靈,建溪從此振家聲。使君分賜深深意,曾滌禪曹萬慮清。”[23]670重顯,字隱之,俗姓李氏。因居明州雪竇山,人稱“雪竇重顯”,朝廷賜號“明覺大師”。生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卒于宋仁宗皇祐四年。重顯擅長詩文,有《祖英集》二卷。重顯所作的“茶詩”有《謝鮑學(xué)士惠臘茶》、《謝郎給事送建茗》、《送山茶上知府郎給事》等。從重顯的詩中來看,他與當(dāng)時的官僚文人往來頻繁,互相以各種茶品饋贈,如他送給郎給事的是“山茶”,郎給事、鮑學(xué)士送給他的則是比較名貴的“建茗”、“臘茶”。這里所說的“臘茶”即“蠟面茶”,此茶出自建州,故云“建溪從此振家聲”。北宋時的建州蠟面茶主要用于進(jìn)貢宮廷,鮑學(xué)士可能也是得到皇帝賞賜而轉(zhuǎn)贈給重顯,因此重顯稱“使君分賜深深意”,可見“蠟面茶”在當(dāng)時還是比較少見的。

    北宋文人李廌的《楊元忠和葉秘校臘茶詩相率偕賦》則說:“風(fēng)駕已馳供御品,霜郊未卷喊山旗。七閩地產(chǎn)猶為寶,兩府官高故不遺。須藉水簾泉勝乳,也容雙井白過磁。東堂退食公宮晩,金鼎新烹欲沁脾?!盵24]756李廌(1059—1109),字方叔,號濟(jì)南先生、太華逸民,以文章受知于蘇軾,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有《濟(jì)南集》傳世。李廌的這首“茶詩”對北宋“蠟面茶”的生產(chǎn)、用途、品質(zhì)有較為詳細(xì)的描述?!跋灻娌琛痹诋?dāng)時出自福建建州,即所謂“北苑貢茶”,故有“七閩地產(chǎn)猶為寶”之說。當(dāng)時的習(xí)俗是每逢采茶必聚眾擊鼓吶喊,謂之“喊山”,故云“霜郊未卷喊山旗”?!跋灻娌琛痹诒彼沃饕鳛樨暺愤M(jìn)獻(xiàn)給皇帝,皇帝有時也賜給宰相、樞密使等“兩府”大臣,詩中的“風(fēng)駕已馳供御品”、“兩府官高故不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跋灻娌琛奔热蝗绱苏滟F難得,普通民眾當(dāng)然難得一見,只有供宰相、樞密使等高官在公余“退食”之后,以“金鼎”烹煮而享用了。實際上由于這種貢茶極為稀少,一般士大夫也很難得到,因此北宋時普通士人多飲用“草茶”。李廌詩中提到的“雙井”就是一種著名的草茶,產(chǎn)自江西洪州,名為“雙井白芽”,歐陽修在《歸田錄》中稱之為“草茶第一”。

    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有《浪淘沙》詞云:“疊嶂碧周遮,游子思家,掩藏白發(fā)賴烏紗。落日倚樓千萬恨,社鼔城笳。老去淡生涯,虛擲年華,臘茶風(fēng)味太清些。待得癡兒公事畢,謝了梅花?!盵25]206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后期著名詞人,風(fēng)格與辛棄疾相似,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傳世。劉克莊的這首《浪淘沙》并非專門題詠蠟茶,而是借“臘茶風(fēng)味太清些”抒發(fā)自己虛擲年華、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深深遺憾之情。劉克莊是福建人,南宋時的“蠟面茶”仍然產(chǎn)自福建,雖已不如北宋初期那樣珍貴,但在士大夫群體中依然十分流行。

    自唐代以來,福建的地方特產(chǎn)除建州蠟茶以外,還有橄欖也比較知名。唐末宦官多為閩人,因此宮廷中一度將福建蠟茶和橄欖列為貢品,以滿足那些福建籍宦官的口腹之欲。直到唐哀帝天祐二年,宦官集團(tuán)在權(quán)力斗爭中失勢,才下令停止進(jìn)貢福建橄欖。由于蠟茶和橄欖均產(chǎn)自福建,因此也有人在烹煮蠟茶時加入橄欖。這一習(xí)俗在元人侯克中和郝經(jīng)的兩首詩中有所反映。

    元代文人侯克中的《自警》詩云:“潢潦無源起怒濤,鏡中妍丑豈能逃。茍無遠(yuǎn)慮休非孟,縱有清材莫和陶。細(xì)碾臘茶烹橄欖,淺斟春酒泛蒲萄。幾時坐對緱山月,兩袖天風(fēng)醉碧桃?!盵26]488侯克中,字正卿,號艮齋,真定人,有《艮齋詩集》十四卷傳世。侯克中的《自警》詩中提到“細(xì)碾臘茶烹橄欖,淺斟春酒泛蒲萄”,說明元代時的“蠟面茶”和葡萄酒均已成為文人的日常生活消費品。

    此外還有元代文人郝經(jīng)的《橄欖》詩云:“半青來子味難夸,宜著山僧點蠟茶。若是黨家金帳底,只將金橘送流霞?!盵27]155郝經(jīng)(1223—1275),字伯常,澤州陵川人。出身儒學(xué)世家,曾為忽必烈出使南宋,被拘囚十六年,后獲釋歸北方而死。有《陵川文集》、《續(xù)后漢書》等著作傳世。郝經(jīng)此詩是題詠“橄欖”,但卻提到這種色青味美的橄欖“宜著山僧點蠟茶”,說明當(dāng)時普遍存在將橄欖與蠟茶同煮的習(xí)俗?!叭羰屈h家金帳底,只將金橘送流霞”一聯(lián)則涉及到北宋初年的一則飲茶典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云:“世傳陶谷買得黨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團(tuán)茶,謂妓曰:黨家應(yīng)不識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銷金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兒酒耳!陶愧其言。”[28]25此故事在元代廣為流傳,后來昆曲中有《黨太尉賞雪》一出。郝經(jīng)引用這則典故,是表示用蠟茶烹煮橄欖的風(fēng)味清雅高潔,遠(yuǎn)勝于黨太尉(黨進(jìn))“銷金帳”的庸俗富麗。郝經(jīng)是北方人,他所品嘗到的蠟茶和橄欖都是南方物產(chǎn),此詩當(dāng)為他被拘囚于南宋時所作。

    蠟面茶在宋代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不僅見之于文人詩詞,甚至朱熹這樣的理學(xué)家也有評論。宋代理學(xué)家大都有禁欲主義的一面,往往不太在意日常生活中的享受,如程頤就公然聲稱“吾平生不啜茶,亦不識畫”。③但朱熹與程頤相反,他不但對茶頗有品鑒,而且將其與理學(xué)思想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朱子語類》中云:“建茶如‘中庸之為德’,江茶如伯夷叔齊。又曰:《南軒集》云草茶如草澤高人,臘茶如臺閣勝士。似他之說,則俗了建茶,卻不如適間之說兩全也?!盵29]3294朱熹的好友張栻認(rèn)為“草茶”如草澤高人,“臘茶”(蠟茶)則如同臺閣勝士。這一看法是從茶的外在等級地位著眼進(jìn)行評判,因“草茶”流行于民間,“臘茶”(蠟茶)盛行于朝堂,故一似“草澤高人”,一似“臺閣勝士”。朱熹認(rèn)為這種說法“俗了建茶”,因為從茶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言,建州蠟茶具有君子的中庸之德、中和之性,而江茶(草茶)則如同賢人伯夷、叔齊那樣有所偏至。朱熹是福建人,應(yīng)該深知建州蠟茶的品質(zhì),他以理學(xué)家的身份對宋代蠟茶進(jìn)行品鑒,贊美蠟茶具有“中庸之德”,這是歷史上對于蠟茶的最高評價,也是宋代茶文化史上的一則有趣佳話。

    注釋:

    ①《金史·高德基傳》云:“為宋主生日使。及還,宋人禮物外附進(jìn)臘茶三千胯,不親封署。德基曰:‘侄獻(xiàn)叔,而不署,是無名之物也?!瘏s之。”見《金史》(第六冊)卷九十,第1996頁,中華書局。

    ② 宋人莊綽《雞肋編》載:“初虞世《必用方》載官片大臘茶與白礬二物解百毒,以為奇絕?!币?宋)莊綽:《雞肋編》卷上,第25頁。中華書局,1983年。案初虞世為宋初名醫(yī),《文獻(xiàn)通考》記其有《養(yǎng)生必用方》十六卷。

    ③ 朱熹《程伊川年譜》載:“經(jīng)筵承受張茂則嘗招諸講官啜茶觀畫。先生曰:‘吾平生不啜茶,亦不識畫?!共煌?。”見《二程集》第343頁,中華書局,1981年。

    [1]程大昌.演繁露[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2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王 禎.農(nóng)書[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0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3]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4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4]齊 己.白蓮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4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5]李 肇.唐國史補(b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6]范致明.岳陽風(fēng)土記[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7]吳 曾.能改齋漫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8]吳任臣.十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83.

    [9]阮 閱.詩話總龜后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

    [10]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M].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

    [11]胡道靜.新校正夢溪筆談[M].北京:中華書局,1957.

    [12]佚 名.南窗記談[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38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3]王禹偁.小畜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6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4]劉永翔.清波雜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4.

    [15]劉 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范祖禹.范太史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100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7]李 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8]徐 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9]張邦基.墨莊漫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0]劉昌詩.蘆浦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1]劉延世.孫公談圃[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37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2]徐 寅.徐正字詩賦[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84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3]釋重顯.祖英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1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4]李 廌.濟(jì)南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5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5]劉克莊.后村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0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6]侯克中.艮齋詩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205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7]郝 經(jīng).陵川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2冊[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8]胡 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29]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橄欖福建
    福建料理
    意林(2023年22期)2024-01-01 13:36:36
    上海人的橄欖
    那個夢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橄欖林中的鄉(xiāng)村酒店
    福建老年大學(xué)之歌
    福建每個村(居)將配備1名“兒童主任”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1-18 13:29:40
    冬清肺火用橄欖
    橄欖情
    福建:2017中國·福州橄欖節(jié)開幕
    福建醫(yī)改新在哪?
    珠海市| 虎林市| 镇宁| 西充县| 牡丹江市| 卢氏县| 仁寿县| 饶平县| 红河县| 怀柔区| 玛沁县| 邯郸县| 塘沽区| 榆社县| 土默特左旗| 河南省| 日照市| 寻乌县| 涡阳县| 襄垣县| 陇西县| 深水埗区| 高雄县| 江川县| 双桥区| 闸北区| 高要市| 芜湖县| 托克逊县| 合山市| 汤原县| 周至县| 固始县| 广西| 伊川县| 太白县| 衢州市| 赫章县| 牙克石市| 壤塘县|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