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茹
(大同市林業(yè)工作站)
仁用杏分布極為廣泛,山區(qū)、丘陵、平原、川灘地都能很好地生長結實。仁用杏是以利用杏仁為主,按習慣將其劃分為甜杏仁和苦杏仁兩大類。甜仁的俗稱大扁杏或扁杏,屬園藝栽培品種;苦仁的則是以西伯利亞杏或山杏為主的野生或半野生種類。本文根據生產實踐對大同市甜仁杏的良種和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介紹。
目前,適合大同市栽培的仁用杏有龍王帽、“優(yōu)一”兩個品種,這兩個品種均系抗旱、耐瘠薄,且高產、穩(wěn)產的良種。
龍王帽:樹體比較高大,樹勢強健,樹冠呈較開張的自然圓頭形。目前我國主栽的仁用杏品種中,僅有龍王帽這一個品種為一級,國際上稱之為“龍皇大杏仁”。果實扁圓形,平均單果重18 g,最大可達24 g。果皮橙黃色,果肉薄,離核,出核率17.5%,干核重 2.3 g。出仁率 37.6%,干仁平均重 0.8-0.84 g。杏仁扁平肥大,呈圓錐形,基部平整。仁皮棉黃色,仁肉乳白色,味香而脆,略有苦味。5-6年生平均株產杏仁3.2 kg。自花不結實。
“優(yōu)一”:樹勢中強,呈自然半圓形。開花期為4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期7月中下旬,均比龍王帽晚2-3 d。果實圓球形,單果重9.6 g,離核。平均單核重1.7 g,出核率 17.9%。單仁平均重0.759 g,出仁率43.8%。杏仁長圓形,味香甜?;ㄆ诳啥唐谀停?℃的低溫,豐產性好,有大小年結果現象。該品種是大同市近幾年來栽培最多的一個品種。
整地方式主要有:隔坡帶狀、魚鱗坑、梯田等形式。在坡度較大、土層深厚的較規(guī)整地塊栽植仁用杏采用隔坡帶狀整地,沿等高線進行,帶寬120-150 cm,深度70-80 cm;在坡度較大、坡面不整齊的地方采用魚鱗坑整地,沿等高線布大魚鱗坑,坑長150-200 cm,寬100-150 cm,深70-80 cm,外高里低;在坡度較緩的地方采用梯田整地,梯田的長短寬窄依地形而定,修梯田時保護表土,用生土打埂。
整地完成后,可在栽植前一年的雨季前,按株行距確定種植點,挖80 cm見方栽植穴,熟土、生土分開,揀凈石塊、雜草,然后將熟土與肥料、腐熟的秸草等混合均勻,回填到坑內并踏實。經過一年的時間,坑內土壤充分熟化,肥力提高,墑情增加,土壤疏松,栽植后幼樹成活率高,生長較快。
栽植時間在春、秋兩季均可。春季栽植以土壤解凍后杏樹花芽露紅時成活率最高,秋季栽植在苗木落葉至封凍前進行。
栽植密度由土質、氣候、栽培水平等多種因素決定,一般株行距為3 m×4 m或4 m×5 m。
栽植時將苗根放入坑中,分層埋根,埋土一半時向上稍提苗木,使根系舒展。每坑灌水15-30 kg,水滲后,填土至與地面平立即用地膜覆蓋整個坑面。造林后立即定干,有澆灌條件的地方定干高度50-60 cm,干旱地帶定干高度40 cm左右。定干后用細長的農用薄膜袋將主干套住,上部挽一個死結,基部用土壓緊,以防止水分蒸發(fā),提高造林成活率。
苗木定植后,在樹的周圍修成樹盤,樹盤的大小依樹冠而定,新植幼樹的樹盤直徑為l.0-1.5 m,以后隨著樹冠的增大而逐年擴大。每年要結合施肥、澆水、除草,于春、夏、秋各刨1次樹盤,深度10-20 cm,以提高地溫,抗旱保墑,儲蓄雨水。
仁用杏雖然是耐瘠薄的樹種,但它對肥料非常敏感。施肥可以明顯地增加樹體生長量,減少敗育花率,提高產量和杏仁品質。杏樹喜鉀,對鉀肥要求較高。據研究資料,適宜的N∶P∶K比例為6.3-8.1∶1∶8.7 -10.2。黃土高原地區(qū)土質中富含鉀元素,不必單獨增施鉀肥。
基肥一般在秋季落葉后至土壤凍結前施入,大同市宜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室杂袡C肥料為主,也可混合適量的化肥施入。成齡杏園每畝于初秋施優(yōu)質糞肥5000 kg左右。在花前半月施氮肥,可明顯提高座果率。根外追肥常用的是尿素0.2% -0.4%、過磷酸鈣 0.5% - 1.0%、磷酸二氫鉀0.3% -0.5%、硼砂0.1% -0.3%等。
目前大同市主要是在干旱地帶栽植仁用杏,一般沒有灌溉條件,主要靠整地攔截降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也可采用儲存肥水的方法,即在樹的周圍,沿樹盤邊沿挖深30-40 cm、直徑20 cm左右的小坑6-10個,將作物秸稈或干草捆成一束,用尿液浸透后塞入挖好的穴中,上面用薄膜覆蓋好,在薄膜中間扎孔后用土壓住。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按杏樹的需水規(guī)律每年灌水4次,第一次在開花前7-10 d,第二次在花后20 d左右,第三次在果實采收后結合施肥灌一次水,第四次在土壤封凍前。特別是冬灌,可以有效提高花芽的抗寒力,利于下年的豐產。
自然圓頭形無明顯主干,定干后選留5-6個錯落著生的主枝,除最上一個主枝向上延伸外,其余全部向斜上方伸展。當主枝長達50-60 cm時將其剪截或摘心,促其生成側枝,以后每隔40-50 cm選留一個側枝。所有側枝要互相錯開且分布均勻,避免相互重疊。以后每年要剪截主、側枝的延長枝,不斷擴大樹冠。延長枝長勢減弱后,即可將其甩放不剪而形成結果枝。
疏散分層形有明顯的中心主干,主干比自然圓頭形稍矮一點。定干高度60 cm左右。主枝分層著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層3-4個主枝,第二層2-3個主枝,第三層1-2個主枝,構成三層主枝分層形樹冠。樹高控制在3-4 m,層間距60 cm左右,層內主枝距離20-30 cm,側枝間距為50-60 cm,結果枝著生于側枝和層間中心干上。
修剪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骨干枝,平衡樹勢,調節(jié)枝條生長,迅速形成樹冠,提早結果。
延長枝如果是主枝,一般應剪去1/3左右,留外側芽,以剪后能抽生3個長枝為宜。為保證側枝及串狀果枝的合理距離和密度,空間小的地方輕截,空間大的地方重截。側枝截留長度稍短些,以剪口下能抽生2個長枝為宜,一個作為延長枝,一個培養(yǎng)成串狀果枝。各級延長枝連續(xù)延伸幾年后,隨著結果量增加而長勢減弱,若剪后抽生長枝能力減弱時,可甩放不剪,將枝頭培養(yǎng)成結果枝。
樹勢太強壯時,應以培養(yǎng)串狀結果枝為主。延長枝以下的長枝和頂端飽滿的中等枝條盡量甩放不剪,以形成串狀結果枝。在空間大的地方也可重剪1年生強壯長枝,促生2-3個分枝后再甩放,以增多串狀果枝數量。串狀果枝以背上斜生為主,直立生長的枝條要加大角度,以免影響主枝生長。
在生長季節(jié)用摘心的方法控制徒長枝和競爭枝,用抹芽的方法疏除過密枝和徒長枝。對生長過旺的延長枝可于6月中旬摘心,促生二次枝。
盛果期修剪除繼續(xù)短截延長枝頭,適當抬高延長枝頭和加強長勢外,要把注意力轉到結果枝組上來,特別是內膛的結果枝組容易枯死,修剪時要打開光路,讓陽光能射進內膛。對結果3-5年的小枝組,要逐年短截更新,保持健壯,疏除膛內的徒長枝,控制大枝上的直立競爭枝,保持樹形的完整。對連續(xù)結果多年的長緩枝,要及時回縮。保持全樹新梢生長量在30 cm左右。對長果枝要在1/3處短截,中、短果枝群要適當短截,刺激更新生長,保持健壯。
衰老樹修剪要適當加重,對小枝要多短截少緩放,衰老的大枝要回縮更新。對徒長枝和競爭枝要加以利用,以恢復樹勢和樹冠。
放任樹修剪時首先要從大枝著眼,根據樹的現狀,堅持隨枝做形的原則,將過多的、交叉的、重疊的大枝和層間的直立枝逐年去掉,加大層間距離,使陽光射入內膛,誘使內膛發(fā)枝,培養(yǎng)結果枝組。
[1]馬耀先.杏樹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92.
[2]呂增仁.杏樹栽培與加工[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
[3]王樹杞.大杏扁—甜仁杏栽培與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