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瓊華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腫瘤學系,上海 200032)
根據(jù)聯(lián)合國2008年發(fā)布的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對中國未來20年內(nèi)惡性腫瘤的發(fā)病數(shù)和病死數(shù)進行預測:在未來20年內(nèi)惡性腫瘤的發(fā)病數(shù)和病死數(shù)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每10年發(fā)病數(shù)和病死數(shù)將各增加約100萬例。2010年發(fā)病例數(shù)接近300萬,預計2030年發(fā)病例數(shù)將接近500萬[1]。惡性腫瘤已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腫瘤藥物普遍存在對實體瘤療效較差、毒副作用大、容易產(chǎn)生多藥耐藥性等缺點。因此,研究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抗腫瘤藥物仍然是新藥研究的熱點之一。重組人粒-單系集落利激因子(human 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單純皰疹病毒注射液(Orien X 010)是一個以基因改造的HSV-1為載體變構的基因治療藥物。該藥在腫瘤部位注射給藥后,通過2條途徑發(fā)揮抗腫瘤作用。特異性“溶瘤”殺死腫瘤細胞;病毒載體在腫瘤部位產(chǎn)生高濃度GM-CSF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功能,發(fā)揮“旁殺效應”,對遠端的轉移瘤產(chǎn)生抑制效果。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核,我科于2012年5—10月對7例志愿腫瘤患者進行Orien X 010Ⅰ期臨床試驗,取得較滿意的護理反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2012年5—10月參與臨床試驗的志愿腫瘤患者7例,男3例,女4例;病種包括皮膚T淋巴細胞瘤、腺樣囊性癌和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等,均為明確診斷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ECOG評分0~2分,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
1.2 藥物配制 藥品存放于低于-18℃溫度的冰箱,避光儲存。藥品配置前設置恒溫水浴箱水溫溫度至37℃,將藥物從冰箱中取出,置于水浴箱中,期間可用手輕輕晃動瓶體,加速其復溶,水浴時間約10~15s。待試驗藥物完全融化,取出后立即使用。如需要放置備用,應置于4℃冰箱保存,并在3h之內(nèi)使用。
1.3 用藥條件 單純皰疹病毒注射液是變構后的基因藥物,其載體是用從中國人患者口腔所分泌的野生單純皰疹病毒1型,重組后的病毒載體的生存特性并無改變。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人類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病毒,人群中HSV感染非常普遍,經(jīng)統(tǒng)計感染率在90%以上[2]。由于HSV-1具有嗜神經(jīng)、潛伏感染和復活的特性,因此,過去曾經(jīng)感染過(隱性或顯性)HSV-1的人群,即血清流行病學調查HSV-1Ig抗體陽性者,當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再次激活,引起各種疾病。所以,做好預防HSV-1感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HSV-I感染的控制尚無特異性的方法,避免密切接觸患者、普及衛(wèi)生知識水平則成為預防控制HSV-I感染的主要方法[3]。由于晚期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故國家食品藥品管理監(jiān)督管理局要求本次試驗必須在隔離病房內(nèi)進行。
1.4 操作過程 此藥為瘤內(nèi)注射給藥,醫(yī)師操作,護士予以必要的配合。試驗藥物的注射體積可視靶病灶的大小決定,病灶體積 <1.5cm3,注射 1mL;1.5~2.5cm3,最多注射 2mL,>5cm3,最多注射5mL。根據(jù)注射病灶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沿病灶內(nèi)2~4個軌跡注射,以使藥物均勻分布到腫瘤組織中,并盡量避免藥物由注射孔流出??蛇x擇單個或多個靶病灶進行注射。
7例受試者末次給藥后28 d接受CT或MRI檢查以評價注射療效和腫瘤進展情況,其中3例患者病情穩(wěn)定,4例疾病進展。用藥24h后在注射部位表面皮膚/黏膜檢測OrienX010活性均為陰性。受試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及注射部位皮膚潰破,按試驗方案處理后緩解。隔離期間均未發(fā)生接觸感染。
3.1 心理護理 腫瘤晚期患者常伴有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加之參加抗腫瘤病毒藥物臨床試驗需要隔離用藥,內(nèi)心充滿疑惑不安。落實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①護士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耐心細致的為患者提供臨床試驗資料和信息,讓其充分了解試驗目的和方法。②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并予以疏導。③主動詢問受試者用藥反應并積極處理,避免因藥物反應引起的不適降低患者的依從性。④隔離期間為患者準備書籍、電視等設備,適時娛樂以緩解患者孤獨、緊張的情緒反應。⑤家庭支持:鼓勵家屬與患者每日定時通電話進行交流,給予其精神鼓勵,情感支持。
3.2 飲食護理 惡性腫瘤是一個慢性消耗性疾病,臨床上有40%~80%的癌癥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故加強營養(yǎng)對患者極為重要[4]。鼓勵患者做到:①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性膳食。②注意烹調食物的色香味,宜吃煮、燉、蒸等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消化。③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由于癌癥患者體內(nèi)蛋白質分解高,合成代謝功能低,處于負氮平衡狀態(tài),故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增加,進食應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如雞蛋、肉類等,還可以補充一些高熱量的水果,如香蕉、芒果。
3.3 病情觀察 Ⅰ期臨床試驗是藥物首次在人體的試驗,僅有動物藥效學及毒理學研究資料,而人與動物之間存在種屬差異,人們對其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尚缺乏了解[5]。本試驗不僅探索藥物最大耐受劑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及劑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還要評價此藥的人體安全性及生物安全性,為Ⅱ期試驗提供依據(jù),故病情觀察十分重要。①隔離用藥期間護士每小時巡視病房,主動詢問患者反應。②按時測量體溫及生命體征,有異常及時匯報醫(yī)師,按試驗要求處理。③觀察注射局部皮膚變化,有無滲液、紅腫和潰破等情況。7例受試者中有1例注射抗腫瘤病毒后局部腫瘤增大潰破,予以抗感染及換藥后效果不佳,評定為PD出組,改用GDP方案化療。護士及時觀察并將病情變化上報告給研究者,能為藥物安全性評價提供真實依據(jù)。
3.4 隔離防護
3.4.1 受試患者的安置 用藥期間安置在單人病室,若多位患者同時用藥,將受試者集中于同病室隔離,病室門口懸掛醒目接觸隔離標識。護理用品如血壓計、注射盤、體溫計等放于房間內(nèi),專人使用;衛(wèi)生間單獨使用。
3.4.2 隔離前宣教 護士與受試者及家屬耐心解釋,使其理解隔離的目的及意義,以獲得良好的依從性。建議隔離期間盡量使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穿著柔軟透氣的棉質舊衣,以方便丟棄;手機等難以消毒的物品用塑料自封袋包裹使用。
3.4.3 隔離單元的設置 床頭懸掛接觸隔離標志,床邊、病室入口處設快速手消毒液,病室內(nèi)按需備隔離衣、手套和護目鏡等防護用品,患者產(chǎn)生的醫(y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專用包裝袋,并就地密封。
3.4.4 受試患者的診療 設專組醫(yī)師診療,每日查房嚴格按照先后順序進行:先查普通患者,最后查隔離用藥患者,不得逆行。
3.4.5 工作人員防護 ①進入隔離病室須戴N95醫(yī)用防護口罩,其對非油性顆粒物具有至少≥95%有效過濾率,具有阻隔血液和其他傳染性飛濺物的作用。穿著隔離衣,戴一次性醫(yī)用帽。②接觸受試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佩戴乳膠醫(yī)用手套;②注射藥液可能引起藥液濺出須戴護目鏡操作。
3.4.6 解除隔離 受試者在用藥后5min及每24小時復查1次注射部位表面皮膚和黏膜的藥物活性,直到該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具體措施為:①患者用抗菌沐浴露進行淋浴,更衣后出病房。②病房用紫外線燈消毒1 h后開窗通風。③護理用物等用2000 ppm有效氯搽拭消毒。④床單位進行終末消毒。⑤被服類物品應用雙層專用包裝袋就地密封后送消毒室,用2000ppm有效率浸泡2 h后轉送洗衣房處理。⑥患者使用過的一次性生活用品、體溫表等均按感染醫(yī)療廢物標準丟棄,確保無潛在污染物品帶離病房。
3.5 發(fā)熱護理 7例受試者中5例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其中最高體溫達39.8℃,考慮為與試驗藥物相關性??赡転椴《咀饔糜跈C體局部,導致內(nèi)生致熱源(EP)產(chǎn)生后進入體溫調節(jié)中樞所致。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以緩解不適;①高熱時機體新陳代謝加速,消耗多進食少,體質虛弱,以臥床休息為主。②物理降溫:采用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同時在足底置熱水袋,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提高舒適度。③藥物處理:物理降溫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采用靜脈輸液、抗菌治療和吲哚美辛納肛等對癥治療后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④降溫處理后30min必須復測體溫,觀察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
Ⅰ期臨床藥物試驗的樣本質量是獲得試驗數(shù)據(jù)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到Ⅱ、Ⅲ期的臨床研究進展乃至新藥上市后的安全性。為確保樣本質量,必須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范,完整正確的采集樣本。
4.1 皮膚表面擦拭取樣 患者每次腫瘤局部藥物注射消毒后5 min及每24小時于注射病灶處進行病毒擦拭取樣。取1個15mL的無菌離心管,加入1.5 mL生理鹽水備用。取1個滅菌棉拭子,置于上述1.5mL生理鹽水中浸濕,在無菌離心管管壁擠干生理鹽水后取出,反復擦拭注射部位皮膚(注射針眼周邊2 cm)3~4次,擦拭后放置回無菌離心管中,擰緊蓋子,置于4℃冰箱,浸泡20min后送檢。
4.2 血樣標本 主要涉及藥代動力學試驗采血。具有愛傷觀念,為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在密集采血當日給受試者行靜脈留置針穿刺,采血后用10 mL生理鹽水沖洗管路,并用肝素液封管。采集過程嚴格按照試驗方案要求進行,準時、規(guī)范采集血樣,完成樣本處理、儲存和運送工作。
[1]代敏,任建松,李霓,等.中國2008年腫瘤發(fā)病和死亡情況估計及預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57-61.
[2]王潔,李越希,張云.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糖蛋白G基因片段的克隆表達及初步鑒定[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3,23(6):55-58.
[3]俞蘇蒙,葉曉波,邢云卿,等.新入伍人群單純皰疹病毒I型血清抗體檢測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3):225-226.
[4]唐秋君,張利瓊.住院惡性腫瘤患者飲食結構變化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26(11):79-81.
[5]沈金芳,張忠平,逄曉云,等.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實施經(jīng)驗[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26(3):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