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穎
(佛山市三水區(qū)廣播電視大學,廣東 佛山 528100)
在現(xiàn)代企業(yè)競爭中,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關鍵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在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管理中,人力資源的管理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運用激勵手段,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成為了每個企業(yè)都在探討的問題.
一個企業(yè)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績效問題,而企業(yè)績效的提高是由員工個人績效的提升所決定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能力較強的員工的工作績效卻低于才能平平的員工.這可以總結出來,員工的個人績效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僅僅是員工的能力和水平.績效函數:個人的工作績效=f(激勵水平*個人能力*工作環(huán)境),員工的個人工作績效還受到激勵水平和工作環(huán)境的影響.另外,激勵水平同時也是決定員工工作表現(xiàn)的關鍵性因素.如若員工的工作能力再突出,沒有積極性的話,也不會有良好的工作表現(xiàn).
有效的挖掘員工的工作潛能,這在管理和生產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據相關的權威調查資料顯示,在沒有激勵的環(huán)境中工作,人們的潛力只能夠發(fā)揮15%-25%左右;在充分的激勵環(huán)境中工作,人們的個人潛能能夠發(fā)揮到85%-9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激勵”正是挖掘員工工作潛能的重要方法.正是因為索尼公司積極的鼓勵每位員工提意見,才有了“隨聲聽”的出現(xiàn).有效的運用激勵機制可以挖掘員工的個人潛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
怎樣激勵員工才是最有效的,員工為什么能被激勵?這就需要先了解員工的需要.“需要”指的是人們由于某樣東西被剝奪或者缺乏而引起的緊張狀態(tài).根據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可以得出:人們需求有五種層次,最底層的就是生理需要,這簡單的說就是要滿足員工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這是人們最底層也是不可避免的需求.其次,是安全的需求.也就是說員工更需要生活穩(wěn)定,勞動安全,職業(yè)安全,希望未來生活有保障.當人們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之后,就會追求更高一層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產生自由和安全感的欲望.再上一層是社交需求,也就是說“歸屬與愛”的需要.人們希望得到朋友、家人、同事的關心、理解和愛護,有對愛情、友情、溫暖、信任的需求.再就是尊重的需要,人們渴望被別人尊重,包括:他尊、自尊、權力欲望這三個方面.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指的是人們希望自己的能力被展現(xiàn),需要一份可以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并且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成為公眾期望的人.根據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我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只有滿足人們最迫切的需求之后,才會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家公司本著“壓力就是動力”的理念,將業(yè)務員的基本工資由1500元調整到了600元+提成的形式.管理者的想法就是,通過這樣的薪資調整,員工會更加積極努力的工作.但是,事實卻相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大部分業(yè)務員都遞交了辭呈.管理人員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他們沒有了解業(yè)務員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當最底層的生理需求都無法保證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追求更高層的需求.在他們看來,滿足最底層的生理需求是最重要的.在對一個家庭生活富裕的中層管理著進行激勵的時候,底層的生理安全就不能完全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層次的愛與被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正確的激勵手段應該是全面的了解員工當前最迫切的需求,針對員工的需求進行激勵,然后逐步引導員工的需求向上一層次的需求靠近,只有這樣的激勵才是最有效的.
有效地激勵,除了站在員工的需求基礎之上,還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在本文的論述里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于績效的評估體系,二是對于激勵方式有效性能的評價.公正、客觀的績效評估體系,是科學、合理的對員工工作努力的肯定,這也是對員工進行“獎懲”的主要依據.只有以員工的工作績效為依據,公正、客觀的對員工進行“獎懲”,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對員工進行激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努力程度,進而提高個人績效,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因此,還需要一個評估激勵手段是否有效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隨著社會、經濟、企業(yè)以及個人的不斷發(fā)展,員工的個人需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一層次的需求被滿足之后就會需求更高一層次的需求.通過評價激勵手段的合理性,可以有效的掌握員工需求層次的暗花以及激勵手段是否科學合理,針對實際的情況,進行積極地政策調整,從而更好的滿足員工的需求,更好的起到激勵員工的效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于工作來說,同樣適用.只有員工熱愛這份工作,才會有持續(xù)的積極性和動力去做好這份工作.因此,給員工提供一個比較滿意的崗位,這是員工做好工作、進行激勵的大前提.第一,要給員工提供一個舒適、干凈、貼心的工作環(huán)境,這包括工作場所的良好、舒適,辦公用具的齊全,工作信息的完成,各個部門的良好協(xié)調等等.讓員工一進入工作環(huán)境就可以全身心的工作,不必為了一些客觀的、不必要的外部因素,打擾工作的情緒.第二,要給員工選擇與其性格特點、技能水平相匹配的工作崗位.如果員工的能力和水平相對于工作崗位來說要高很多,那么,就不容易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員工的能力和水平遠遠達不到工作崗位的要求,那么就會造成員工被動的局面,無法順利的完成工作.簡言之,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情.第三,工作一定要有挑戰(zhàn)性、內容豐富.根據大量的調查研究顯示,長期的重復同樣的工作,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就會大幅度下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工作倦怠的心理.為了更好的利用員工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我們可以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工作崗位的輪換.這樣不僅可以為同一個崗位帶來不同的新鮮血液和創(chuàng)意,而且還增進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工作交流,增加了彼此認識的機會,從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更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再就是工作任務的制定一定要有挑戰(zhàn)性,工作任務難度過低,不容易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任務難度過高,會讓員工“望而生畏”,因此,一定要結合現(xiàn)有的工作實際,制定“摘桃子”的目標,而不是“摘星星”的目標.通過員工的個人或者團隊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務.第四,員工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制定.根據大量的研究表明,員工在進行工作求職的時候,更關注的是該工作將來的發(fā)展,也就是說自己在這份工作中的成長.制定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這是一種長期的、有效的激勵機制.
第一,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薪資.對于企業(yè)內部員工來說,他們對于薪資之間的差距水平的關心,超過了對于薪資的關心.因此,要想制定比較激勵性的薪資制度,首先要保證它的公平與合理性.一方面,要做好對內公平.也就是說按照員工的個人工作績效和對公司的貢獻進行薪酬的制定.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對外公平.也就是說保證同行業(yè)內,本企業(yè)員工工資的相對高度,讓員工有企業(yè)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更加努力的為企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第二,薪資水平要與績效直接掛鉤.要想充分發(fā)揮薪資制度的激勵作用,必須將其與個人績效直接掛鉤.它可以很好的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yè)的整體利益有機的結合起來.員工在為自己的薪資奮斗的時候,也為企業(yè)帶來了效益,創(chuàng)造了價值,達到“雙贏”的最佳目的.第三,適當的薪酬層次的制定.適當的拉開崗位之間的工資,可以成為持久的工作動力,有效的鼓勵先進工作人員,鼓勵落后的員工.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個差距不要拉的過大,反而影響到薪資的公平、合理性.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薪資中的基本工資(固定部分),一定要保證這部分的工資的合理性,不要讓員工失去安全感,只有這樣的薪資激勵才會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
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的運用,應該以“人文關懷”為管理的基礎,從員工的需求開始出發(fā),尊重員工的工作努力和個人需求,這是現(xiàn)今社會企業(yè)管理中,合理有效的激勵員工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首先,要有適度的“放權”,給員工一定的權利.員工都有“參與管理”的愿望和要求,如果合理的滿足員工的這種愿望,不僅可以更好的激勵員工進行工作,而且在長遠上看,非常有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另外,一定要注意“授權”的合理性,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更不要重復授權.其次,要制定合理的目標.通過目標的制定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是現(xiàn)在的企業(yè)管理中,一種比較有效的激勵方式.再次,打造屬于自己的企業(yè)文化.一個企業(yè)的企業(yè)文化非常重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商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要想贏得客戶,贏得員工的支持,必須要有自己的企業(yè)文化,通過自己的企業(yè)文化,使員工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提高集體榮譽感,更加努力的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從企業(yè)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的激勵方式應該以員工的“需要”為基礎,激勵有效性的保障是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等方面開始入手分析,結合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分析理論,從三個大的方面:給員工提供一個比較滿意的崗位;激勵性的薪資制度的制定;以人為本的管理手段,詳細分析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原理研究.
〔1〕胡長茂.試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山西學報,2011(07).
〔2〕劉兆坤,盧世春.對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思考[J].經濟縱橫,2009(11).
〔3〕袁忠華.將思想政治工作激勵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2012(03).
〔4〕芮明杰,吳光飆.全員激勵盟約:一個適用于知識型企業(yè)的締約規(guī)則[J].復旦學報,2008(04).
〔5〕魏曉文,王圣寵.略論企業(yè)員工人性需求與企業(yè)文化管理[J].經濟問題探索,2009(08).
〔6〕黃炳文.建立利益激勵機制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