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南京財經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江蘇南京210046)
近年來,我國高校越來越注重國際化辦學,不斷與國外高水平學校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合作,在引進國際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的同時,也推出了各種國際合作項目,鼓勵師生出國進修。
伴隨這些項目開展而來的是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的簽署。一般說來,類似的協(xié)議大多由境外高校草擬、國內高校翻譯簽署而成。作為國內高校的外事工作者,經常要面臨將英文合作協(xié)議翻譯成中文的任務。由于中外文協(xié)議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該種協(xié)議的翻譯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以功能翻譯理論為基礎,著眼于學生交流類項目,探討有關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的翻譯。
功能翻譯理論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德國,以賴斯(K.Reiss)、維米爾(H.Vermeer)等人為代表。早期,賴斯對于文本類型的劃分和語言功能進行了論述,指出:文本按其功能可分為信息類、表情類、操作類和視聽類,提出“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傳遞,是評判譯文的決定性因素”,[1]并建議根據文本類型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之后,維米爾等人又提出了功能翻譯目的論,即翻譯的目的決定著譯者應采取何種翻譯方法和策略。他還提出了該理論中的基本“規(guī)則”[2]:譯文由其目的決定;譯文在目的語文化和語言中傳達信息,該信息與原文化和語言中傳達的信息相關;譯文傳達的信息,不可以清晰地譯回原文;譯文必須內部連貫;譯文必須與原文連貫;上述五條規(guī)則按等級排列,目的規(guī)則統(tǒng)攝其他規(guī)則。
簡言之,功能目的論有3大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要求譯者注重翻譯活動的目的及受眾,連貫原則要求譯文對于接受者來說必須符合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知識水平,而忠實原則要求譯者忠實于原文的信息并進行準確闡釋,使譯文接受者準確接收信息。
功能翻譯理論雖然存在爭議,但對于協(xié)議書這種應用文文本的翻譯,有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譯者應以功能翻譯理論為指導,側重文本分析,從協(xié)議的文本特點和目標讀者兩個角度,來探究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的翻譯問題。
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作為一種法律文書,有著法律文件的共同點??傮w來說,為了凸顯協(xié)議條文的嚴肅性、公正性和客觀性,文本常常是用正式文體寫成,以區(qū)分其他類型的文本。這主要體現在詞匯的使用、句式的構成等。作為高校外事工作者,由于缺乏相關法律背景知識,在翻譯協(xié)議的時候,一定要留心分析這些特點,方能準確理解條文含義并準確翻譯出來。對于其特點的分析,目的也正在于幫助譯者更好地對文本進行理解,更好地運用功能翻譯理論來指導翻譯實踐。
具體說來,這類文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協(xié)議中多使用法律上的常用詞及正式場合用詞
法律文書是一種很嚴肅和正式的文體,其語域較高,即用語正式,給人以神圣莊嚴之感,與法律的特點相符。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也同樣如此。所以其用詞相對晦澀,并非日常英語交際中的常用詞匯。例如,
IN WITNESS WHEREOF the Parties have executed this agreement on the date written at the head of this document.
這句話是典型的法律條文形式,由于其表達正式,故而顯得比日常行文莊重。其中“executed”是法律專用詞匯,意為簽署。同樣,“IN WITNESS WHEREOF”也是僅能在契約類文體中見到的,常在結尾條款中使用。實際上,如果用非正式的表達方式,這句就很好理解了:The parties witnessed that they signed this agreemen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date at the head of this document.但顯然,在用詞方面,這種表達方式就不符合協(xié)議文字方面的要求了。
用語的正式還體現在協(xié)議多用古體詞。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把 here、there、where等加后綴,比如“hereafter”表示“今后”,“herein”表示“于此”,“thereafter”表示“下文”,“whereas”表示“鑒于”等等。這樣的詞匯也不會出現在日常交際或文學作品之中。這些詞匯都含有指代性質,對于指代內容的準確理解,也關系著對于條款的準確理解。
2.注意詞義的變化
有些詞匯,雖然平常也很多見,但是用在法律文件當中,詞義往往會發(fā)生變化,譯者切不可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把平常的詞義運用到法律翻譯中來,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例如,曾經有兩校的協(xié)議中有這么一章,“Consideration and Financial Arrangements”。內容是關于兩校合作項目中財務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中文翻譯為“審議和財務安排”。其實在這里,譯者把“consideration”這個詞的意義搞錯了。的確,這個詞常見的意思是“考慮”,可以引申為“審議”。但實際上,在法律文件中,這個詞有特定含義,是與財務相關的,“代價”、“對價”才是其在法律中的準確含義。所以,對于詞義的處理,要以此為鑒。
3.多用并列詞語
協(xié)議中多有兩個以上的類似意義的詞語并列出現,“這不是重復而是為了避免誤解”,[3]以求含義的精確。只有這樣,相關的條文才可以涵蓋可能在實際運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翻譯時要明確并列各詞的含義,而不可簡單的把幾個詞合并翻譯為一個中文詞。
4.準確適用教育類詞匯
合作協(xié)議的內容通常是兩校聯合培養(yǎng)學生,就會牽涉到學分認定、課程對接、入學門檻等問題,自然會用到相應的詞匯。比如,IELTS、TOFEL表示英語水平測試與要求的詞,units、credits等表示學分的詞,以及大量的課程名稱,如Principle of Marketing等。相對來說,高校外事工作人員,由于其具有的教育知識的背景,在這類詞匯的處理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
1.長句的使用
在英語契約類文體中,句子大多以長句的形式出現。與普通句子相比,“長句具有更多的狀語和定語成份,因為這些狀語和定語從句可以解釋、限制和補充主句的含義……句子就可以顯得莊重,嚴謹和邏輯清晰?!保?]另外,通過長句子可以使表達準確,從而避免誤解和分歧。例如,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pecific programme and activity shall be undertaken under the terms of this Memorandum,and any necessary financial agreements to facilitate these,will be mutually discussed and agreed upon in writing by both parties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particular programme or activity.
在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當中,類似的句子出現頻率很高,需要在翻譯的時候特別注意。
2.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
被動句隱藏施動者,而凸顯受動者以及動作本身,從而顯得客觀,這一點正符合法律文本客觀性的要求。所以英語被動語態(tài)在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中也被大量運用,因為協(xié)議闡述的是兩校各自所應承擔的責任和享受的權利,要求保持客觀公正。例如,
Students who enter the Program must be informed that they must meet the entry requirements,including English language standards.這個被動句就凸顯了本條款主體是參加項目的學生,以及應當告知學生的相關信息。
用詞和句式特點,可以說是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作為法律文本,與其他法律文件共性的存在。但它實際上也有屬于自己的個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協(xié)議書的語篇性質方面。具體說來,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雖然是一種合同,也包含著相應的法律條款。然而實質上是一種友好協(xié)議,運作中出現問題也是通過友好協(xié)商解決,極少會訴諸法律。
即便如此,協(xié)議中會含有很多合作項目操作性條款,如課程的對接、學分的認定、錄取的條件等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這類條款應準確理解,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失誤,耽誤學生的學習。
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是適用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典型文體。根據賴斯對于語篇類型的劃分,國際合作協(xié)議應屬于信息類語篇,傳遞概念和知識性內容。所以,在翻譯這類語篇時,大原則在于關注語篇本身的內容,翻譯應“語言直白無冗余,并根據需要使用明晰化技巧。”[5]
根據維米爾的目的論來分析,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作為一種法律條文,譯文的接受者應該是負責具體操作合作項目的高校工作人員,目的在于通過條款的規(guī)定來規(guī)范和指導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因此,在翻譯這種目的性很強的文體的時候,譯者應高度重視法律文本用語正式、句式嚴謹、篇章結構固定等特點,并且準確地運用目標語言的相應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譯文才既符合法律文本的要求,又符合目標語言相應文本的特點,易于相關工作人員理解,也易于接受者接受。因此,在譯文中準確傳達原文中所列出的操作信息,成為項目運營者賴以執(zhí)行項目的依據。
但是基于其準確性的考慮,法律譯文相對晦澀?!芭c其他的翻譯相比,法律翻譯更重視對‘信’的要求。法律翻譯對‘信’的要求既不是百分之九十,也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應是百分之一百?!保?]所以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的中文譯本應力求用語準確第一、行文流暢第二的原則。
功能翻譯理論運用到具體的合作協(xié)議翻譯工作中,要求譯者面向譯文接受者,采用其能夠接受的法律文體的形式進行翻譯。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詞匯的翻譯
首先,由于協(xié)議中較多使用法律上的常用詞及正式場合用語,譯者應用目標語言中相對正式的表達方法翻譯出來。例如,把whereas翻譯為“鑒于”就比“因為”要好。
其次,對于并列的詞語,如前文所說,不可簡單合并翻譯為一個中文詞語。例如,
This agreement,which includes the schedules thereto constitutes the entir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supersedes all communications,negotiations,arrangements and agreements…
在該句中,communications、negotiations、arrangements、agreements這4個并列的詞語,表面看起來意思差不多,都是雙方之間的溝通協(xié)商,但實際上內涵略有不同,為求準確,應該各自翻譯為好,即“交流、協(xié)商、安排、協(xié)議”。
第三,要準確理解詞語在法律上的特定含義,借助相關的法律詞典,以免犯上文所述之的錯誤。
第四,高校合作協(xié)議中涉及到的教育類專有名詞的翻譯也應當引起重視。比如,Undergraduate Articulation Program中的 articulation一詞,很讓人費解。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該詞最普遍的含義為“發(fā)音”。然而,翻譯成“本科發(fā)音項目”顯然不正確,也與協(xié)議的內容不符。應當注意到,該詞還有一個釋義是“用關節(jié)連接”,聯想到協(xié)議的內容主要是說學生在國內高校學習滿兩年成績合格,前往國外高校繼續(xù)完成后兩年的本科學習,獲得兩校的學士學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2+2學生項目。這就不難理解在這個表達里面,articulation實際上是鏈接、銜接的意思,也就是本科銜接項目,再根據教育領域的相關背景,翻譯成“聯合培養(yǎng)本科生項目”,就比較準確了。
另外,unit指的是學分,而不是單元;GPA指平均學分績點;transfer student指轉學學生;exchange student指交換學生等。該類詞匯的準確翻譯,對于項目的具體運行、如學生的招生、錄取、派出以及課程選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2.句式的翻譯
(1)長句的翻譯
如前所述,協(xié)議中有很多條款是由長句寫成的。根據功能目的論,翻譯應便于接收者理解。而按照字面翻譯英語長句,很有可能造成結構混亂、邏輯不清,顯然不能達到翻譯的目的。所以在翻譯此類句子的時候,“應對句中錯綜復雜的語法結構進行剖析,理清各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以準確理解句子的完整意思,然后,按照漢語的邏輯結構和表達方式對原文進行重新整合,”[7]使譯文在目標語言中能夠清晰合理地表達意思。
例如,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pecific programme and activity shall be undertaken under the terms of this Memorandum,and any necessary financial agreements to facilitate these,will be mutually discussed and agreed upon in writing by both parties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particular programme or activity.
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卻包含了50個單詞,又有并列句、條件句、定語等從句,結構復雜,直譯肯定行不通。翻譯這類句子,首先要進行分析,找出句子的主干,再分析從句的修飾或限定作用,最后經過分譯和轉化,用漢語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句的主語是“the terms and conditions”,謂語是“will be discussed and agreed upon”,所以主要意思就是“條款應通過協(xié)商”,其他部分均可以看作用來限定這兩個部分的,表明是一種什么樣的條款,應該怎樣協(xié)商等。所以,最終翻譯成“在該合作備忘錄框架內,具體項目和活動的條款,以及為保證活動順利實施而進行的財務安排,應在該項目或活動實施之前,由雙方協(xié)商并書面同意?!?/p>
(2)被動句的翻譯
如前所述,被動句運用于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中,突出動作的承受者,保持協(xié)議的客觀公正。所以,在翻譯成漢語時,可以直譯,大可不必將被動句改為主動句。
如,Students who enter the Program must be informed that they must meet the entry requirements,including English language standards.
這句話強調學生應當知曉的信息,而不是強調某方負有告知學生的義務。所以在譯文中就以學生為主語,可直譯為“項目學生應被告知必須滿足入學條件,包括達到英語標準?!?/p>
同樣,This Agreement will be reviewed by both parties bi-annually or at any other time by mutual agreement in writing.可以翻譯為“本協(xié)議應由雙方每年審核兩次,或雙方書面同意的任何其他時間?!?/p>
高校國際合作協(xié)議的翻譯,是國內高校外事工作者經常需要從事的活動。譯者可以以功能翻譯理論為支撐,認真分析協(xié)議的特點,注意其遣詞造句的正式性和客觀性,留心詞義的鑒別和篩選,正確處理長句、難句的翻譯,并利用相關教育類的專業(yè)背景知識這一優(yōu)勢,準確翻譯協(xié)議各個條款,保證中文譯本正確和相對流暢,為今后國內外高校間師生學術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2][5]杰里米·芒迪.翻譯理論與實踐[M].李德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鄭建祥.論英語商務合同的語言特征[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7):186-188.
[4][7]簡怡.商務合同的語言特點與翻譯的目的論[J].學理論,2010,(7):113-114.
[6]王道庚.新編英漢法律翻譯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