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 胡儉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徐志摩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這首詩優(yōu)美的韻律和朗朗上口的詞句,多少年來,引得無數(shù)詩歌愛好者配樂朗誦或譜曲吟唱。在高中階段,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更成為各種文藝活動中歷演不衰的保留節(jié)目。西樓作曲、林宥嘉演唱和李述濤作曲、蔡琴等演唱的《再別康橋》,均以徐志摩詩為歌詞,以其輕靈、悠揚的學院風配樂,夢幻的經(jīng)典華詞,為聽者營造了一個清新、感動的純美化境。
郝紅巖版《再別康橋》是2012年11月推出的一首新歌,由郝紅巖作詞、作曲并演唱。這首歌借用徐志摩詩的名字、歌詞,以和徐志摩對話為內(nèi)容,巧妙地將徐志摩詩《再別康橋》和《沙揚娜拉》結合在一起:
人生總會有許多夢想
借我一雙勇敢的翅膀
我想變一只小小蝴蝶
飛入那擺滿書本的窗
歌詞的開頭從夢想入手,想象自己能變成蝴蝶,飛入那擺滿書本的窗。接下來的“再見吶,說好在康橋相見,揮揮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們就非常熟悉了,這是徐志摩詩《再別康橋》中的名句,也是“我”變成蝴蝶后在書里看到的。
“去看看你的容顏,你那未完的詩篇”表現(xiàn)了“我”渴望看到徐志摩的強烈愿望,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對詩人徐志摩英年早逝的惋惜。1931年11月13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時年34歲。徐志摩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一定會留下更多更優(yōu)美的詩歌。
“再見吶,神秘的沙揚娜拉”中的“沙揚娜拉”是日語“再見”的音譯,也是徐志摩詩《沙揚娜拉》的主要內(nèi)容: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是迄今為止對日語“再見”一詞最美麗的翻譯,在這首詩中,既是楊柳依依的揮手作別,又仿佛在呼喚那女郎溫柔的名字,悠悠離愁,千種風情,盡在不言之中!
最后,“或許我,有一天能夠如愿,穿越時空,你在眼前”,再一次表達了“我”強烈的愿望:穿越時空,與徐志摩對話。
S·H·E版《再別康橋》,由文雅作詞,李泉作曲。這首歌取材自詩人徐志摩凄美的愛情故事,曲風有一種歐洲迷幻的感覺。徐志摩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認識了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他開始苦苦追求這位美貌年輕的才女,并為此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但不幸的是,林徽因后來與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結成了美滿的婚姻。
歌詞里,也是采用對話徐志摩的形式,再現(xiàn)了徐志摩在劍橋時的生活,那個穿黑色學袍(中國長袍)、“用詩句歌唱愛情押美麗韻腳”的學子形象,鮮明而飽滿。“水草”“長篙”“衣袖”“云彩”“離別笙蕭”“沉默”等詞語也都有《再別康橋》的影子。歌詞中,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將詩人徐志摩那熾熱與細膩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你在劍橋一身寂寞穿黑色學袍
你用詩句歌唱愛情押美麗韻腳
一船星輝見證那個古典的擁抱
那片水草,還在懷念你撐的長篙
你在劍橋半生寂寞穿中國長袍
你用詩句告別愛情押絕望韻腳
誰的衣袖帶走那片云彩的來到
離別笙蕭,那樣沉默像一種憑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