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1112)
早在19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紐曼在其《大學的理想》一書中這樣寫道:“如果有兩類大學,其中一類不為學生提供住宿,也不督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要學生通過一系列課程的考試就可以授予學位;另一類大學既沒有教授,也根本不安排考試,而只是把一大群年輕人召集到一起生活三四年,然后把他們送出校門……如果我必須決定,這兩者中哪一種方法更有利于才智訓練,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紐曼的這番話,充分說明了作為學生群體生活載體的公寓在高等教育中所能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面對學業(yè)、生活、情感、就業(yè)等多重壓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大學生》雜志社和中國大學生網進行了一項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網絡調查,近萬名大學生參與了網上投票。調查發(fā)現(xiàn),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其中: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心理困惑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也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許多不良后果。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不同,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偏重于實際技術的培訓,缺乏對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考慮。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礎比較薄弱,與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訴求等也有別于本科生,因此,要根據(jù)高職院校實際,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就目前狀況來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礎比較薄弱,這是不爭的事實。截止目前,盡管已有很多高職院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夠及條件準備不充分等問題仍普遍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雖然各高職院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或類似機構,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發(fā)揮出預期的作用。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且質量不高,目前高職院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是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他們雖然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也具備一定的心理輔導技能,但與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直接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明顯,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往往形同虛設。另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設施和資金儲備的普遍缺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展開和推進成了一句“口號”。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由于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性、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及長期形成的依賴性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往往不能有效解決內心沖突;加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容易不斷積累心理矛盾沖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由于心理學基本知識的缺失,高職院校學生對心理健康認識模糊,通常不會把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對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持回避態(tài)度,結果形成心理咨詢中心“門可羅雀”的局面。學生們普遍認為只有極少數(shù)人存在心理問題,他們眼中的心理問題就是自殺、精神病患者等,其實并不知道每個人都存在心理問題,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
從當前發(fā)展趨勢來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已逐漸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程來開設,并設立大量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選修課,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搬上了講臺,這對于普及大學生心理學理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代大學生個性獨立,更傾向于平等、民主的交往方式,對于課堂灌輸往往抱有抵觸情緒,教學效果有限。而公寓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以及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很多心理問題產生之初都會在公寓有所體現(xiàn)。若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公寓管理相融合,以一種平等、尊重、信任的心靈溝通模式在公寓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提供宣泄壓力、緩解內心沖突、促進心理和諧發(fā)展的場所和平臺,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有效性。
因此,在公寓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使心理輔導老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及時化解心理危機,而且還能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公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公寓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寓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有效開展,是高職院?!耙詫W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重要體現(xiàn),大大豐富了公寓文化的內容和實質,為學校文化建設構筑了良好的宣傳平臺。
如何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公寓管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就需要不斷探索兩者融合的有效途徑,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公寓管理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公寓中能夠順利開展和推廣,離不開公寓心理咨詢機構的建立,也就是說要在每幢公寓樓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這里既是心靈放松的場所,也是心理發(fā)展的平臺。因此,不僅需要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充足的心理學書籍、報刊、雜志,而且要準備供來訪者進行情緒宣泄的器材、心理素質拓展的活動道具等。在心理咨詢室的環(huán)境布置方面,應以簡潔、溫馨、舒適、安全為原則,目的是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心、放松、舒適、注意力集中和易于保守秘密。
完善制度構建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制度的構建,主要是構建寢室長、班級心理委員和心理輔導老師“三位一體”的公寓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動機制,確保信息溝通與交流的順暢;同時,要進一步規(guī)范心理危機干預程序、心理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流程等。另一方面是公寓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加強對寢室長隊伍的建設管理,以寢室長為“橋梁”把公寓管理制度與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機融合,使公寓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寢室為單位、公寓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公寓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寢室為單位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分享彼此的心靈感悟,不僅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增進寢室成員間的感情。另外,公寓文化活動可以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比如說公寓文化建設中的內務衛(wèi)生評比可以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潛移默化地讓更多學生自覺整理好寢室內務衛(wèi)生,主動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高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與公寓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徑;挖掘公寓的自身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公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塑造健全人格、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完善。
[1] 紐曼.大學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素霞,劉紅梅,孫清立,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3] 梁曉鳳.探析以學生公寓為載體開展心理咨詢工作[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1).
[4] 孫永明.高校心理咨詢的幾個問題[J].高校教育管理,2002,(2).
[5] 虞躍,吳文珍,邱萍.高校大學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 高校后勤研究,2008,(6).
[6] 毛伯民.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進公寓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1,(5).
[7] 張加亮,王佳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公寓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2).
[8] 林慧玲,湯嬋.初探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公寓管理的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