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周
人生經(jīng)得幾春秋, 蹣跚步履未肯休。
識途老馬拳拳意, 盼君不吝一垂顧。
2013年,《草業(yè)科學(xué)論綱》出版了。書將發(fā)稿時,我《跋》中夾了這首小詩,表達(dá)一個老人向后來人乞求眷顧的拳拳赤誠。
書的《自序》中,我說這是一本“不可行性報告”。因為國家富裕了,草業(yè)投資多了。雖然總體不足,但相對既往,已是空前巨額。于是不少項目應(yīng)時而蜂起。這使我想起,世界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挾其強大的動力和工具優(yōu)勢“征服自然”的可怕后果?,F(xiàn)在,我們除了工業(yè)革命的傳統(tǒng)優(yōu)勢以外,又有了錢。我們儼然登上世界權(quán)威的頂峰,茫然四顧,究竟要干些什么?有時不寒而栗。為此,我懷著虔敬的心情,寫了這本書。書中說“要有能做什么的知識,還要有不能做什么的知識,才是知識的全稱。只有能做什么的知識,沒有不能做什么的知識,比沒有知識更危險”。我希望此書能夠提供一服清涼劑??蓚涠挥?,有備無患。
這本書反射了一串步履蹣跚的腳印。這串腳印的行者,曾跨越不同的年代,踏過不同類型的草原,一年一年走過來。那時行走在草原上,除了靠雙腿,有時也騎毛驢、騎馬、騎騾子、騎駱駝,有時坐馬車、驢車、牛車。碰上好運,有拉羊毛的大卡車,就坐在裝滿羊毛包的車頂上。搖搖晃晃,怕掉下來,用繩子把自己綁在捆羊毛包的大粗繩上,作為貨物的附件。至于有窗子有木椅的長途客車,偶爾也碰到過,但基本到不了我們要去的地方。那年月,這雙行腳一年穿爛一雙翻毛皮鞋。但是,道路總是比我們的腳印更長,今后的路就拜托你們了!
鄭重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