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人
人生,說白了就是段經(jīng)歷,結(jié)局都一樣,區(qū)別只是個活法。我很慶幸自己在幾乎一無所有時選擇走出去看一看這個世界。也因此,我不需要不停地衡量值得與否。
這一年,是我的人生至今為止活得最精彩的一年。我從未后悔自己踏出這一步。
我放棄了一些東西,卻得到了擁抱世界的權(quán)利。
不知從何時起,旅行這個詞被賦予了各種含義,曼妙說辭不絕于耳,比如這句“與靈魂對話”。旅行真的可以與靈魂對話嗎?關(guān)于這一點每個人有著不盡相同的見解。
出發(fā)以前,我對這種說辭嗤之以鼻,覺得太假、太裝。自己也不是為了與靈魂對話之類的理由選擇遠行的。旅行可以開闊視野這點我毫不懷疑,至于其他的就不敢說了。我?guī)е鴨渭兊膶κ澜绲暮闷嫘模嘲叱黾议T。
轉(zhuǎn)眼已過一年多,四百多天的旅行,一路走到今天,我仍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飄蕩著。如果讓我回憶這一年多的心路歷程,我會說,旅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回想起來,我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姑且稱之為學習階段吧。
旅行,特別是長途旅行,又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低預算長途旅行,在最初時要經(jīng)歷一段不短的學習期。假設這是一種技能,好比騎自行車,對于一個完全不會騎車的人,想要借助自行車出去看世界,最開始時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在這種技能本身上。剛走出家門時,我也犯過許多傻乎乎的錯誤,做過許多不必要的努力,直到逐漸摸清其中的門路以后,才開始把心放下,欣賞沿途的風景。
第二階段,我稱之為“景”。
我是一個很貪戀美景的人,在逐漸掌握旅行的技術(shù)活兒、行走得越發(fā)如魚得水以后,我開始大肆飽覽一路上的美景,視線完全被大山大水給吸引住。那些是我生活在城市中二十多年所不曾見過的東西,是我一直渴望和向往的東西。我像是一個從荒蕪的城市里走出來的人,這是我的心里話。在城市生活得太久,會覺得一切都是人造的,世界永遠是高樓大廈馬路汽車,忽然間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會有種深深被吸引、無法抗拒的感覺。
第三階段,我想把它叫作“人和事”。
美景再美,也有看盡的時候。美景看多了,就像大魚大肉吃久了一樣,也會開始逐漸重復。地形地貌無非就那么些,第一次看沙漠時會感覺美得難以想象,興奮至極,但看過5個沙漠以后再見到沙漠可能就沒有那么興奮了。第一次看大海時會激動地想大喊,想跳下去游泳,但走過5個海灘之后再見到大??赡芫蜁ǖ枚?。景色看多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地區(qū)的相同地形地貌是有相似之處的。景,再怎么看,也只是個景。
這時候,我開始更在意風景之外的東西,比如遇到的人和他們的故事,比如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我會更喜歡和一起坐車的當?shù)厝颂炷虾1钡亓奶?,也許是他們自己的家庭和經(jīng)歷,也許是大侃經(jīng)濟文化;我四處品嘗特色食物,吃到便宜又好吃的東西就興高采烈;津津有味地看著各地獨特的節(jié)日,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個國家的人怎么生活,怎么思考……這個階段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改變了我太多太多的想法。
第四階段,自己的內(nèi)心。
當人遇到得多了,故事聽得多了,風土人情也看得多了之后,觀過了大千世界,再觀的就是自己的內(nèi)心。外界事物對思想上的沖擊開始迫使我自己不斷去思考。旅行中遇到的一切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尤其是在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異國他鄉(xiāng)。一些看似本能的反應或理所當然的想法,開始讓我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或那樣的想法?長途旅行的人時間很多,坐20小時的長途車的時候,在海邊發(fā)一下午呆的時候,晚上獨自看著星空的時候,我有著充裕的時間去思索疑惑。所有的疑惑究其根本,往往會看到一個出乎意料的最真實的自己。
獨自長途旅行時,世界變得異常安靜,沒有過去生活里的那些紛紛擾擾。在遠方,只有自己與自己相伴,此時的自己,是真實的,單純的,干凈的,沒有一絲雜質(zhì),也就更容易看清自己,想明白一些看似復雜、實則簡單的問題。
觀外,而后觀內(nèi)。在旅行的很長一段時光里,我并沒有過多去思考人生、思考自我,更多的是在游山玩水和開闊視野。但現(xiàn)在想來,那似乎是必經(jīng)的路。當量積蓄到一定程度才會產(chǎn)生質(zhì)變。我不知道是否還有第五個階段以及何時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它僅僅是我個人旅行一年多的一些感觸而已。
“與靈魂對話”這種說法固然很有噱頭,可今天的我也不能完全去否認它。也許應該換一種更平和的說法:旅行會帶來嶄新的觀念和不同的思考角度,這些或許會幫助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