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軍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合作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重視教學活動的合作性,合作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起啟發(fā)與引導作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相互促進與學習,學生成為了知識的探究者。雖然合作教學法實施的難度要遠遠大于傳統(tǒng)教學,但是其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非傳統(tǒng)教育方式所能及的,合作教學既符合我國普通高校“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又順應了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1]。本文以我校的籃球教學課程為例,教師基于籃球教學的內容與要求,對籃球教學活動予以精心地設計,合理設置合作性學習,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了合作教學所帶來的樂趣,為了檢驗合作教學的可行性,我院抽取2010級100名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10級100名在體育選修課中選擇籃球項目的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從中抽取50名學生組成一個教學班并將其分為實驗班;余下50名學生組成一個教學班并將其分為對照班,分別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的變化、籃球技能的提升進行對比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比較兩組學生的滿意度。
實驗班學生全部采用合作教學法,對照班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時間為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雙方實驗時間均為2學期。實驗前分別對兩個班學員進行基礎水平測試,內容包括:身體素質測試(包含身高、體重、臂展長度);體能測試(肺活量、安靜心率、最大心率);立定跳遠、6m×6往返跑、助跑單腳起跳摸高等;籃球基本技術測試,包含40s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及行進間低手投籃;學生心理指標測試,包含學生社交能力等。保留測試結果并與實驗后的數據通過統(tǒng)計學進行對比分析,以保證實驗的有效性與科學性[2]。
表1 兩組學生在實驗前后體質變化對比表
表2 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籃球技術對比表
表3 實驗后兩組學生非認知能力與課程滿意度分析表
通過翻閱書籍或在CNKI查閱國內外相關優(yōu)秀的文獻為本次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
分別對兩組學生各發(fā)放自行設計的問卷60份,采取率、百分制,主要用于測試學生間接納度與被接納情況及學生對授課方式的滿意度。評價標準為: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75~80為比較滿意,75分以下為不滿意。
對問卷調查所得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T檢驗,為本次探究活動中兩組實驗前后結果的顯著性差異進行科學的對比。
由表1可以得知,實驗班學生的體質狀況在實驗前后變化較為明顯。接受合作教學的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立定跳遠的成較實驗前平均提高了0.13m,1000m賽跑的成績由實驗前的264s提高至230s,平均提高了34s,而對照班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無明顯變化,1000m賽跑的成績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經對比發(fā)現,合作教學對于學生體質的發(fā)展具有明顯的作用,經總結可能是由于合作性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性,小組間的合作探究模式形成了較強的學習競爭力,成員間相互幫助,有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由表2不難發(fā)現,兩組學生的籃球基本技術比較有明顯差異,實驗班籃球基本技術考核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班,經T檢驗,P<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己私Y果提示我們,合作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能。在接受不同的授課方式后,兩個班在往返運球上籃與原地投籃的技術上均有提高,但實驗班的達標與技術評定等級均要遠遠高于對照班P<0.01。且實驗班學生在運球速度與動作協(xié)調度上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充分證明合作教學在籃球教學中具有顯著地教學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人際交往與協(xié)作等非認知能力要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實驗班學生對授課滿意度也要高于對照班,兩組比較差異較為明顯,P>0.05。由此可見,合作性教學易于學生接受,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非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作用。
由此次教學探究的結果可知,合作教學法對于提高籃球技能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體凝聚力,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具有顯著的作用,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于如何在籃球教學中貫徹實施合作教學提出了以下建議。
教師在給合作學習小組布置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任務的難度適中,既讓每位學生覺得有挑戰(zhàn)性又能經過合作解決;(2)對合作小組布置的任務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共性,這樣才能引起大部分學生的興趣;(3)教學任務的布置應給予每位學生共同參與的機會,這樣當教師在檢查學習任務完成的情況時,每位學生才有表現的機會[3]。
合作教學雖然倡導民主、開放、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方式,但若教師不控制好教學尺度與節(jié)奏,過度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必然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教師應在學生分組自由練習時,隨時深入各組進行指導與觀察,保證正常的課堂秩序與教學質量,尤其要特別關注有“個性”的學生。
合作教學法并不總是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課堂運用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適時運用合作教學,如在講解一些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時或要強調某個細節(jié)時最好采用集中教學,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若此時采用合作教學則可能導致學生領會錯誤的動作并進行無效的練習,這樣就失去了合作教學的意義。
雖然本次教學探究證明合作教學對于籃球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應,但由于本次對于試實驗后的籃球技術考核項目僅有兩個,參與實驗的學生數量有限,由于時間與能力的限制,實驗中可能存在不足,還望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相信合作教學在籃球教學的研究中會取得更大的進展。
[1]李晨,成立章.我國高?;@球教學改革思考[J].運動,2012(22).
[2]孫虎建,董靜靜.合作教學法在籃球課中效用的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3(1).
[3]關輝.如何在高?;@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