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母親

      2013-03-20 02:41:34劉晉壽
      飛天 2013年7期
      關鍵詞:兒女母親孩子

      ? 劉晉壽

      母親老了,今年80多歲,但她的身子骨還算硬朗,臉色紅潤,并沒有太多的皺紋。這樣的年紀,在這個小山村里已經(jīng)是高壽了。

      她的腿彎了,走路艱難,拄著拐杖。她哪里是在走路?。》置魇窃谂?,一步步地挪。她在這個家里出出進進,已走了60多年,她嫁到這個小山村時才15歲。

      那時,快要解放了,秩序混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父親讀完小學,就無力再上學了。爺爺被國民黨抓去當兵,死在平?jīng)?。只抱回一塊磚來,撫恤金是20多塊大洋,被堂兄們瓜分了。分家后的父親和母親住的是西面的三間舊房子。父親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整天不進家門。婆婆膽小,改嫁后又生三子,繼父去世后,又搬回來住。全家人的生活就靠母親料理,全家的重擔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

      解放那年,一支支隊伍從山下的大路上經(jīng)過,先是國民黨的軍隊,后是解放軍,老百姓都躲進山里了。父親卻跟著解放軍跑,為他們運送物資,傳遞信息。之后,他被吸收到新成立的鄉(xiāng)政府里,當了一名小文書,肩上背著一桿槍,從此成了國家干部。家里的活就剩母親一個人干。

      解放后的十多年間,母親生了六個孩子。其間,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土改、大躍進、六○年挨餓,文革、土地承包等等,母親經(jīng)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革,承受著超負荷的壓力,以無比的堅韌支撐著我們這個家。母親在缺吃少穿的日子里,把六個孩子拉扯成人了。她還照顧婆婆,拉扯兄弟們。母親是憑著她的耐心、她的智慧和她的勤儉來操持的,苦心經(jīng)營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孩子們長大了,上學的人增多了,負擔很重,有人建議讓大一點的輟學算了,掙工分,母親不肯這樣做,家里有多少困難也不讓孩子們輟學。家里沒有人掙工分,欠了許多口糧款,父親微薄的工資收入都交了口糧款。那些錢,母親沒有用上幾個。她自己一天書也沒有念過,孩子們個個讀了書,一個小學畢業(yè),兩個高中畢業(yè),其余三個都是大學學歷,六個孩子都參加了工作,吃上了皇糧,有當教師的,有當軍官的,有當縣長的,有當工人的……

      母親熱愛新中國,她是舊社會長大的,因而有親身體驗,無論生活困難時期,還是日子富裕起來了,她都衷心熱愛黨,說社會主義好,對毛主席懷有深厚感情。她的熱愛不是空淡,而是落實在行動上。有次,我們說到中美關系,母親突然插話了,她講過去的一件事,激動地說,美國人要給咱們?nèi)釉訌?,你們答應不答應?不答應!她響亮地回答。我們聽得目瞪口呆,無比震驚。母親的內(nèi)心有多寬闊,我們哪里能比!幾十年中,只要有下鄉(xiāng)干部來,她從不嫌麻煩,為他們做飯,燒熱炕,煮茶。她交公糧,從來都是拿出家里最好的糧食,沒有拖欠過一粒公糧。就是生產(chǎn)隊收的各種費用,母親也沒有少過一分。兒子當兵她支持,孩子們當干部,她支持,教育他們干好工作,不要占公家一分錢的便宜。母親記憶力驚人,思維敏捷,辦事有板有眼,一絲不茍,從容鎮(zhèn)定。她待人寬容友善,樂于助人,誰家有事,她都去幫忙;誰家有了矛盾她都去化解。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母親一定要給鄰居送去,她從不獨吞。她有臺縫紉機,鄰居們拿來的衣服,她一概不推辭,不多收費,更多的是給他們免費做。母親人緣好,在這小山村里享有很高的威信,全村人都敬重她,信任她,有心里話,有難心事,就來找她。

      口糧一直緊缺,因而,母親十分愛惜糧食。家里的剩飯幾乎都被她吃了,就是餿了,她也舍不得倒掉。有一次,吃了死驢肉,鬧肚子,睡了三天炕。

      她生下第三個孩子那年,吃食堂,家里沒有一粒糧食,從食堂里打來的飯非常稀,清湯似的,能照出人影,餓極了,鄰居拿來幾顆冷洋芋,她一氣吞下,傷了胃,從此吃不成洋芋,一吃就嘔吐。

      另一個孩子也是在生活困難時期生下的。她事先在炕上鋪一層黃土。沒有接生的,生了孩子,自己剪斷了臍帶。沒有奶水,沒有吃的,孩子餓得嗷嗷叫,鄰人勸她不要再給孩子吃的,餓死算了,救大人要緊。母親說什么都不肯,她熬了面糊糊喂,讓孩子吸空奶頭,吸得她疼痛難忍,還不松開。母親就這樣一勺勺把孩子喂活了。

      如今,誰不愛惜吃的東西,母親就對誰發(fā)火,罵你一氣不算,還要給你前三十年后三十年地講道理。她經(jīng)歷過的太多了,印象深刻,銘記在心。困難時期她咬緊牙,糧食豐收了從不浪費一粒。兒女們都知道這一層,所以,也都愛惜吃的,從不浪費。他們下館子、進酒店,從不多點菜,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孫子們不知道,母親就對他們講挨餓的故事,給重孫們講挨餓的故事。母親擔憂還會發(fā)生饑荒,還會挨餓,要大家警惕。母親影響著她的家人,她的孩子們,一輩又一輩,代代相傳。有次,我將面湯倒掉了,母親追問,我以實相告,她聽后大發(fā)雷霆,接著就講挨餓的故事。從此以后,能喝時就將面湯自動喝了,不能喝的悄悄倒掉,不讓她發(fā)現(xiàn)。

      母親有次發(fā)急,說面柜里沒有面了,嚷著讓我去買。我揭開面柜一看,面粉還能吃三四天的,不禁一笑。沒有吃的,她就恐慌、害怕。她的柜子里存放著幾年的舊糧食,不讓動。老鼠鉆進去禍害了一陣,鼠糞鋪了一層,我們把麥子淘洗干凈了要去磨面,但被她擋住了,有新的糧食裝進去,她才肯將舊的拉去磨面。必須有儲備,這是母親多年的經(jīng)驗。備戰(zhàn)備荒,有糧食存著,她才踏實。

      土地承包到戶后,打下來的糧食多了,母親照樣十分節(jié)儉,播種、鋤草、收割、打碾、曬糧,母親從天亮干到天黑,從春干到秋,干到大雪飄飄。兒女們參加工作后,生產(chǎn)隊收走了大部分土地,剩下的二畝多地,她更加珍惜。母親會使用牲口,會耕地,會撒種,會摞麥垛,會打場,沒有她不會干的農(nóng)活,沒有能難得住她的。她是種莊稼的能手,整天爬在土地上精耕細作。母親不愿把肥料亂揚開,一定要撒進犁溝里。播種時母親左胳臂上挎著一個木槽,里面裝滿糞土,右手一把把地往犁溝里撒。那時她就有風濕病,腿不好,走路拉著腿,撒糞時斜著身子,很吃力,但揚起的糞土卻均勻地落在犁溝里。

      前些年家里養(yǎng)豬,年豬一殺,母親就忙起來了。肉剛剛從架上卸下來,她就有了全盤計劃,哪塊是要掛在屋檐下曬臘肉的,哪塊是兒女們回城時帶走的,哪塊是炒臊子的,哪塊是過年吃的,哪些是招待客人的,哪些是正月十五吃的,提起刀來,就按計劃切割。豬頭肉、豬蹄、豬耳朵、豬肝、豬心、豬肺等,煮好了,她一定要親自分給大家吃,特別是孩子們,必須每個人都吃到一份。母親燉的豬蹄真香,不用嚼,一吸就咽下去了。豬耳朵切成細條,拌上辣椒和醋,脆生生的,那香,一想就讓人流口水。

      兒女們回家了,返城時,母親總要裝這裝那,一塊干糧、幾個煮雞蛋、幾個烤洋芋、幾個剝皮梨,她不會讓你空手而歸。要是實在沒有裝的東西,她會在前一個晚上發(fā)酵些面,第二天,一大早起來烙饃饃。有時候,我們嫌麻煩,也怕她勞累,就說不拿了。她一聽這話就惱火,發(fā)脾氣,數(shù)落你一頓。我們知道她的脾氣,她裝什么,我們就拿什么。看著我們手里提著她的東西,包里裝著吃的,她才滿意地送你出門。要是大家一起回家,她就分成若干份,均勻地分給她的每一個孩子,但絕不容許有所混淆,各是各的,絕不含糊。

      我們走時,她一定要送到大路口,看我們上車。我們走了,她還坐在崖畔上,直到什么也看不見了,才拄著拐棍回家。

      她沒有事的時候,就常常坐在村頭,等我們回來,明明知道還不是時候,可她還是坐在那里。就是我們中的一個回來了,她也會去坐在那里,因為還有沒回來的。在那里她還會從鄰人口里聽到一些消息,如果有人進城碰到了她的孩子們,那就是意外的收獲,她會問個水落石出,明明白白。

      末了,她會問:他們沒有說啥嗎?說話人走遠了,她還說,你再去城里就給我說一聲,我要給他們帶點饃饃。的確,母親的饃饃就是香,時間長了,還真的想吃一塊。她計算著孩子們放假的日期,五一、國慶、元旦、春節(jié)等,幾天前,她就念叨著,站在村頭,或者在崖畔上眺望。不管有多遠,我們能看見母親等待我們的情景,到放假的時候,就準時趕回來。

      母親愛聽收音機,開始沒電視機,收音機是她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她聽秦腔、聽快板、聽評書、聽天氣預報、聽歌曲、聽農(nóng)業(yè)知識等,她記性好,聽了就記住了,理解能力也強,里面講的道理她都能弄懂。

      前些年,家里養(yǎng)著毛驢,放驢時,她肩上挎著收音機,邊放牧、邊收聽。除草時,把收音機擱在草筐里,割麥時把收音機擱在麥捆上,邊勞動邊聽,那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毛毛雨下著,她戴著草帽,披著蓑衣,穿著雨鞋,一手牽著驢,腋下的收音機說著、唱著,好不美氣。

      小院里有一間驢舍,養(yǎng)著兩頭毛驢,大門外的杏樹下盤著驢槽,驢就拴在杏樹上。養(yǎng)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給草料、填圈、刷毛、飲水,它還會生病,請獸醫(yī),都得母親操心。后來地少了,可以不養(yǎng)驢了,我們建議把它處理掉。母親一聽,火冒三丈,大發(fā)雷霆。為這事,反反復復討論許多次,給她多方面做工作,但她哪里聽得進去!誰說,誰就得挨頓批評,但兒女們說的還是在理,她也覺得力不從心,最后把驢送給了舅舅家。舅舅還常趕著毛驢來給母親耕地,驢駒蹦蹦跳跳跟在大驢后面,母親見了就跟見了親人一樣高興,抓一把苞谷給它吃,還要給它們親手拌草料,比以往要多加些麥麩,驢低頭吃草,她就在驢身上摸一摸,給它們刷刷土。

      驢不養(yǎng)了,豬也不養(yǎng)了,最后還剩幾只雞,也在大家的勸說下不養(yǎng)了。不養(yǎng)這些張口的,母親就可以到城里去住幾天,不然,她老是說走不開。

      不養(yǎng)豬,沒有法子過年。她就事先從鄰人那里訂好豬肉,還照老辦法分配。兒女們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大姐已經(jīng)退休。過年的時候,有的來不了,哪個不來,哪個就是她最牽掛的。心里記著,嘴里念叨著。肉拿不去,她就腌起來,掛在屋檐下,等他們回來。孫子們有幾個在外地念書,也有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還有一個在美國佛州工作,母親奈何不了,就常常嘆息,太遠了。見不到他們,她心里難受。到了秋天,母親買些蜂蜜存放下來,或者曬些果干之類的,它們存放時間長,可他們一年半載還是回不來,母親就把它帶給外地的兒女們。

      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天資聰穎,家電常識,一說就會,而且記得牢靠,不會忘記,也不會弄錯。電飯鍋、電褥子、電磁爐、電視機,她都會使用,連手機也會打。六個孩子被設為一、二、三、四、五、六,她按一,就是老大,按六,就是老六,就這樣,她給兒女們打手機,一點都不費事。

      近年來,她的耳朵不好使了,孩子們打來的電話有時聽不清楚,把老三當成了老四,翻來覆去問:你哪一個?老三還是老五?等問清楚了,自己也笑了。

      母親一副好記心,幾十年的事,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家里的東西放在什么地方,她記得很牢。有什么、缺什么,她都心中有數(shù)。閑下來的時候,她就到各個房間里看看,摸摸這件,揣揣那件。件件東西在她眼里都是寶貝,都有用場。有些物件好些年不用了,大家都忘記了。忽然又要用了,都說買新的,可是母親從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出來了,它又派上了用場,省了錢,母親就高興一陣子。她還引出類似的事件,來教育我們。她決策的依據(jù)主要靠經(jīng)驗,幾年前的,幾十年前的,有點像英國人判案。

      母親不愿在城里住,兒女們恰好相反,總想把她接到城里去。她喜歡看戲,城里有戲,她去看幾天,在縣城里走走。她的觀察能力極強,而且,看過之后就記住了。她愛小吃,涼粉、釀皮、燒雞粉等,碰見了就吃點。她最愛吃的是燒雞,這是她心目中最好的食物。但長期住下去,她還是不愿意,她不習慣。主要是沒有人說話,沒有幾個熟人,沒有事做。城里人冷冰冰的,沒有鄉(xiāng)下人那么容易接近。

      她說:鄉(xiāng)里有那么多活干不完,城里人早起晚睡地跳舞。

      她有關節(jié)炎,腿疼,上下樓不方便,樓上沒有太陽曬,她不愛城市。其實,她一個人是孤獨的,孩子們?nèi)ド习?,她待在家里悶。不過,待在鄉(xiāng)下,她也干不動農(nóng)活了,只能到地里去看看,守著傾注了她一生心血的那個家。

      最后一次割麥子時,她已經(jīng)快80歲了。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格外強烈,曬得人睜不開眼。我們大家掙扎著割麥,她也來了,頂著烈日跪在地里拔麥。她不用鐮刀割,而是用手拔。流著汗,渾身都是土,一連兩個多小時,她拔了11捆。后晌了,我們勸她休息,她不肯。又爬起來摞麥籠。她給麥籠戴草帽子時,我發(fā)現(xiàn)她的頭發(fā)從藍布帽下掉下來,全白了。汗水浸透了襯衣,臉上抹著土,卻堆著微笑。勞動,對母親來說就是最大的享受與快樂。

      可是,她經(jīng)不起這么繁重的體力勞動了,晚上睡覺時腰腿疼痛,不時地翻身、呻吟。在我們大家的反復勸說下,她把地送給鄰居種,但是留下了一小塊,種些洋芋、苞谷、豌豆之類的。她看著心里踏實。

      因為得過腦梗,母親住在鄉(xiāng)下,得有人照看。兒女們自己有工作,大夫建議住城里,一旦發(fā)病,便于及時治療。母親聽醫(yī)生的,但住了一個月,身體恢復了健康,她就待不下去了,說,好好的,回去無妨。嚷著要回家去。

      腦梗后,母親的記憶力下降了許多。人能認清楚,她說,這是自己的娃娃嘛,但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人與名字對不上號。特別是數(shù)字,她搞不清了。脾氣也沒有先前那么大了,她很溫順,膽子也格外小了,像個孩子。這讓我們心里難過,以為她的健康會一天天衰退下去,她永遠再認不出我們是誰,叫不上我們的名字了。

      就這樣,她心里記著的還是回家,念念不忘。她幾乎是哀求了。我們看她這樣,以為她留在人世間的時間不多了,就同意她回去。說好過三天年就回城里,她答應過的,但到了家里,她又變卦了,直到正月十六才返城。來回坐車都好好的。記憶力不斷恢復,她能認清眼前的是誰了,也能準確地叫他們的名字。過去的事情又清清楚楚地說出來了。我們都替她高興,但清明節(jié)快到了,她又嚷著要回去了,看她身體狀況還不錯,又讓她回家了。不料,這次去,她賴著不走了,她要看著春耕完了再回城,而且,誰不聽她的,就發(fā)脾氣。她和從前一樣了,與患病前沒有多少差別了。

      母親對父親懷有特殊感情,他們結婚那么早,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的,風風雨雨幾十年。他們是夫妻,又像是兄妹。父親常年在外,回家的次數(shù)少。雖說就在鄰近的鄉(xiāng)上工作,但他一直是文書,在鄉(xiāng)政府里是最忙的人,加上回家是步行,很不方便。他的那點工資都給了母親,自己省吃儉用,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挨餓那陣子,一次回家來,背著分給他的面粉,一步步走回來,到家時已累倒了,爬在那里喝口水,又踉踉蹌蹌往鄉(xiāng)政府走,餓著肚子趕回去。退休后,他幫助母親務農(nóng),但不久得了半身不遂,臥床不起。母親精心照料,十年時間如一日,在她的護理下,父親度過了漫長而艱難的時光,安然離去。父親去世了,母親卻不哭,而是白天黑夜地守候在他身邊。父親的臉上落了灰塵,有人說不能擦,母親的倔勁兒上來了,偏要擦去,并在父親臉上輕輕拍了兩下。回頭說,這不是好好的嗎?

      回到家的這些天,她又整天出出進進地做家務,這里看看,那里摸摸,到地頭坐坐,去鄰居家里聊天??次覀儾シN好了,樂滋滋的。母親見我們勞動、播種,心里就高興,態(tài)度好多了,她的精神也好多了。

      真的,住在小山村里多自在,我們大家也覺得好,這里才是母親的家。桃花開了,杏花開了,接著梨花也開了,牡丹的花骨朵有雞蛋大了,丁香開的日子也不遠了。這些花,這些樹,它們都是母親栽種的,看它們開花結果,怎么不高興呢?

      母親的小院里辟有一塊小小菜園,種著韭菜、芫荽、牡丹、櫻桃、七葉,吃的、看的都有,還有幾盆蘭草,春天也在這里顯示出它的活力與生機。

      候鳥們都回來了,整天叫著。母親的屋檐下有窩麻雀,可能在產(chǎn)卵,要孵化小鳥了。它們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村子的人們忙于耕耘,見了母親就走過來問候一聲,打個招呼才去干活,牛的叫聲、雞的叫聲、羊的叫聲、狗的叫聲,此起彼伏。母親屬于土地、屬于村莊、屬于田野,只有在鄉(xiāng)下,她才有安全感、舒適感和親切感。

      該回城里去了,怎么辦?這讓我們做兒女的極為難。

      她說:牡丹就要開了,她走了,就看不到了。城里當然也有牡丹,問題是……

      母親看出我們?yōu)殡y的情緒了,她說,我跟你們一塊回去,端午節(jié)再回來。

      我們大家一聽,彼此看看,笑了。

      猜你喜歡
      兒女母親孩子
      天山兒女
      黃河之聲(2021年12期)2021-10-25 01:51:08
      江湖兒女
      電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24
      家有兒女歡樂多
      37°女人(2018年1期)2018-01-27 09:58:49
      給母親的信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郸城县| 张家川| 石家庄市| 封开县| 苗栗县| 高邑县| 游戏| 吉木萨尔县| 阜南县| 左贡县| 昌图县| 舒城县| 休宁县| 和静县| 西林县| 稻城县| 天水市| 库车县| 新平| 桦川县| 山丹县| 甘洛县| 光山县| 平江县| 星座| 吉林省| 沂南县| 广安市| 上高县| 威远县| 新竹市| 马龙县| 海兴县| 定陶县| 曲阳县| 泗阳县| 巴东县| 大连市| 收藏| 中卫市|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