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燏芳
(大理衛(wèi)生學校,云南 大理 671000)
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培養(yǎng)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相適應,與就業(yè)崗位要求相符合,為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服務的技能型高素質勞動者。職業(yè)教育教學強調理論知識“必需、夠用”,重點強化技能培養(yǎng),因此,護理實踐教學就成了教學的重要手段。中職衛(wèi)生學校大多沒有自己的附屬醫(yī)院,臨床課程在上實踐課時基本沒有條件讓學生到醫(yī)院去見習,只能在實驗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訓操作,于是實訓就成了衛(wèi)生學校實踐教學的重點。
在兒科護理學中,對嬰兒的日?;A護理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包括給嬰兒喂奶、沐浴、更換尿布、穿衣等。通過對嬰兒的日常觀察,學生才會了解嬰兒是否正常,比如嬰兒肚子餓了、尿濕了或者不舒服時,就會用哭來表達,但不同情形下嬰兒的哭聲會不一樣。只有通過多接觸、多觀察,才能使學生會判斷、會應對,也只有通過多練習,才能使學生在接觸嬰兒時能更好護理嬰兒。
以往我們實訓室只有一般的塑料嬰兒模型,沒有條件讓學生對嬰兒進行日常觀察,自從2008年我校護理實訓基地建成以后,兒科實訓室購買了8具智能嬰兒模型,因此嬰兒日常護理的相關實訓項目就能順利地開展了。
智能嬰兒模型造型逼真,特別適合護理和兒科臨床工作者用于練習有關嬰兒日常護理所需的各種技能和技巧,可設定6種不同場景以實施對嬰兒的不同護理。
模型模擬了嬰兒的6種模式:饑餓、過飽、尿濕、發(fā)熱、恐懼、正常。各模式可自動循環(huán)或在某些操作完成后按模式鍵相互切換。按下開關鍵,嬰兒進入安靜的正常狀態(tài),會發(fā)出一聲“呀”音,提示開機狀態(tài);如為自動循環(huán)則經(jīng)過96分鐘后進入饑餓狀態(tài),給嬰兒喂奶150秒轉入正常;如此時繼續(xù)喂奶,即可進入過飽狀態(tài);經(jīng)過120分鐘后會出現(xiàn)尿濕,給嬰兒換完尿布后又轉入正常狀態(tài);此后小兒會啼哭,哭聲低弱,提示進入發(fā)熱模式,而且體溫、脈搏會持續(xù)上升,此時給嬰兒額頭敷冰袋1分鐘后則可回到正常模式;若在嬰兒旁邊有較大的響動,會使嬰兒突然哭鬧,提示嬰兒進入恐懼狀態(tài),此時給予安撫,嬰兒的哭聲就會逐漸減小,并逐復正常。
在進行實訓操作時,要求操作者要與嬰兒有一定的交流。在正常模式狀態(tài)下,撫摸嬰兒頭部會發(fā)出隨機的“呀呀”聲;撫摸嬰兒背部會發(fā)出笑聲;將奶瓶接近嘴部時會發(fā)出吃奶聲。如按住嬰兒左手脈搏鍵5秒鐘后,就會自動報出脈搏頻率,將體溫計插入肛門10秒鐘后拔出,就會自動報出體溫值。在饑餓、尿濕、發(fā)熱、恐懼模式時,嬰兒會哇哇大哭,這時就需要判斷嬰兒哭鬧的原因并及時給予正確的護理方能使嬰兒安靜下來。這就要求學生要注意觀察,學會正確地判斷嬰兒的狀態(tài)是否正常,通過對智能嬰兒啼哭聲音的大小、持續(xù)時間及劇烈程度等情況來了解并判斷嬰兒所處的狀態(tài)是饑餓、尿濕、恐懼還是生病。掌握與嬰兒交流和溝通的技巧,能夠有效地促使嬰兒安靜下來,并在實訓過程中不斷地加強與嬰兒的溝通,通過有效的護理使嬰兒恢復正常。
在進行嬰兒護理實訓時,要求學生要像對待真實嬰兒一樣對待模型,不可魯莽操作,尤其轉動關節(jié)時不可用力過猛。要將其當作一個真實的嬰兒,抱的手法、注意事項等都要一一地認真去體會,從而使學生學會抱嬰兒,并能正確地護理嬰兒。
模型嬰兒在饑餓模式下,應及時給予喂奶,將奶瓶接近嬰兒嘴部,嬰兒吃奶時會發(fā)出吃奶聲,若嬰兒沒吃飽便移開奶瓶,嬰兒則會繼續(xù)發(fā)出哭聲,直至吃飽,大約需要150秒鐘;在尿濕模式下,應及時更換尿布,更換尿布時將配套的尿布通過腰部兩側的按扣固定在嬰兒的屁股上,或者將尿濕的尿布取下即可;若在發(fā)熱模式下,嬰兒的體溫、脈搏會持續(xù)上升,測體溫則會超過38.5℃,此時應及時對嬰兒敷冰袋,將冰袋敷在嬰兒額頭持續(xù)1分鐘左右,嬰兒就會停止哭聲,體溫會逐漸下降,直至恢復正常狀態(tài);若在恐懼模式下,要輕輕地多次撫摸嬰兒的頭部或背部,嬰兒的哭聲就會逐漸減小,直至恢復正常狀態(tài);若是嬰兒吃飽后繼續(xù)對其喂奶,嬰兒就會進入過飽模式,它就會發(fā)出聲音表示“我吃飽了”,此時拍打或撫摸其背部,嬰兒就會發(fā)出打嗝聲。
學生要掌握正確的操作技巧,并學會如何給不同狀態(tài)的嬰兒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只有給嬰兒做出相應的、正確的護理操作,才能使嬰兒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如果操作不正確或動作不到位,都不能使嬰兒安靜下來。
在實訓中要求學生要反復練習,要做到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嬰兒恢復正常。實踐證明,通過不斷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讓學生在護理嬰兒的過程中反復練習操作技能,針對不同情境分析嬰兒的狀態(tài)并給予正確的護理。每次實訓課,筆者都會對學生進行考核,筆者會隨機設定模型的模式,讓學生根據(jù)筆者設定的模式,判斷嬰兒所處的情境,并要求他們給予相應的護理讓嬰兒恢復正常。每次考核都記成績,如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學生,筆者會在晚自習時間開放實訓室,讓他們反復練習,然后重新考核,直至成績合格。這樣可以避免他們機械地按程序練習,能促使他們分析嬰兒所處的各種情境,并有效地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并提高了他們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自從2008年我校護理實訓基地建成至今,已有4屆學生通過在兒科實訓室對智能嬰兒的護理實訓中掌握了嬰兒的日常護理措施與技巧,他們能夠正確判斷嬰兒的狀態(tài),并與其溝通,做出正確的護理。這些學生在進入兒科進行臨床實習時,能立即正確、有效地護理嬰兒,動作嫻熟、得心應手,與以往未經(jīng)過實訓的學生在進入兒科臨床時的不知所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贏得了科室醫(yī)護人員的稱贊,也贏得了嬰兒家屬的信賴??s短了他們適應臨床的時間,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較了大的收獲與提高。并且其中部分學生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兒科,他們能很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也能夠順利、自如地開展有關嬰兒的各項護理工作,有效地縮短了適應期和學習期。
以往學生一開始見習就面對真實的嬰兒,出現(xiàn)一點點失誤就會遭到家長的指責與質疑,從而使他們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而現(xiàn)在讓其對模型進行實訓,就可以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麻煩。學生在實訓時的一些不足,如動作不夠輕柔、態(tài)度不夠和藹等,都可以通過練習得到改善,從而使他們的護理技術得到強化與提高。
總之,智能嬰兒在兒科護理實訓中極有應用價值,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基本都能掌握對嬰兒的各項日常護理操作方法與技巧。經(jīng)過對智能嬰兒的護理實訓,能夠使學生較好地適應臨床對嬰兒的護理需求,使學生能順利地開展對嬰兒的日常護理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