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黃金莎 畢吉利
(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同課異構是指不同教師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課題、同樣的知識,選擇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個性化教學的一種教學研究模式[1]。同課異構在教學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異中求高效、求精彩”[2]。筆者于2012年12月,參與了分別來自銀川、西寧、蘇州、濟寧的老師開設的同課異構,選定的課題是九年級化學上冊“元素”,4 位老師針對同一個專題,授課思路和教學方式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各具特色。筆者從新課的導入、元素概念的學習方式和學案應用三方面進行探討,供同行研討。
施教之功,重在激趣。以趣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動機,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對學習新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構主義認為,“新課之前的引子”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由輕松地進入新知識學習,在新舊知識的連接中也起到固定和歸屬的作用。
圖1 4 位教師新課導入對照
知識的學習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熟練掌握較低層次的知識作為理解和掌握較高層次知識的前提和保障。教師1 在新課開始時,要求學生完成學案第一題,這些習題都是學生已學過的分子原子知識,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同時這些舊知識與本節(jié)新課元素有一定聯(lián)系。在新課的開始先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再學習新知識,快速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便于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建構主義理論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能否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建構相關的知識,教師1 注重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與知識的構建,有利于學生能夠連貫性的掌握知識,必將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知識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化。
教師2、教師3、教師4 都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慢慢讓學生進入教學主題。教師3 給學生播放熟悉的廣告,并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如:加碘鹽、含氟牙膏、鈣鐵鋅口服液、藥品飲料說明書等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視覺感官上刺激學生的感知神經(jīng),積極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應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都比較喜歡教師3 的導入方式,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在教師播放視頻、圖片的時候,學生的情緒都顯得非常高漲,學生注意力也明顯被深深吸引住。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看的圖片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3 在新課導入時,給學生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飽滿,思維處于活躍之中。
教師在化學課堂中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shù)膶敕绞健?/p>
本節(jié)“元素”課,教師主要采用聯(lián)系舊知識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方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幾種導入方式:
(1)趣味導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趣味性,一則趣味小漫畫、趣味動畫、趣味小故事等,會使原本單調、無味、抽象的化學知識顯得鮮活、有聲有色。
(2)實驗探究導入。初中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對各種物質的獨特性質充滿著很大的求知欲,如果教師在學習物質的性質時,能夠設計充滿樂趣和趣味性的實驗,定能夠激起學生無限的求知欲望,也為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直觀導入?;瘜W教學中的微觀概念學習,是教學的重難點,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投影、幻燈等直觀性和真實性的教學用具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在大腦中建立對知識的直觀印象,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在潛移默化中開拓學生的認知思維。
施教之功,巧在授法?;瘜W概念是反映物質在化學變化中特有屬性的一種思維形式。元素作為初中化學學習的一個基本概念,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系統(tǒng)化學習化學理論知識的基礎。四位教師選擇運用不同的概念學習方式,各具其特色性。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概念的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3]。
圖2 教師1 概念的學習方式
在元素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1 引導學生對概念關鍵字詞,逐字、逐詞地理解,反復推敲,深刻領會,一遍又一遍的分析理解,學生的思維神經(jīng)伴隨著一遍又一遍的碰撞,在學生的頭腦中會慢慢形成清晰的概念表象,學生也明確元素概念中的關鍵部分。
化學概念是高度概括抽象化的表述,要全面、深刻理解化學概念,就必須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學生只有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準確地使用它。因此,教師在化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既要幫助學生清晰地明確概念的本質屬性,又要讓學生熟知概念的適用范圍。
圖3 教師2 概念的學習方式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師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思考題,通過步步引導,啟發(fā)學生 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觀察、剖析化學概念,盡力去克服思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乃季S品質,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一定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深刻體現(xiàn)科學的嚴謹和準確性。
教師3 的整個設計借助一系列的問題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為學生提供思考和訓練學生思維活躍性的機會,學生的思維在一次次的碰撞過程中不斷得到發(fā)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斷思考,得出了最嚴謹最正確的元素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非常有印象的理解元素的概念。
圖4 教師3 概念的演習方式
圖5 教師4 概念的學習方式
日常概念是指在同他人進行日常交往和個人成長經(jīng)歷過程中掌握的概念。它形成于學生平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這些概念牢固地扎根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作為學習化學概念的知識背景,把它遷移到化學學習中將對化學概念的學習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
教師4 將日常概念遷移到化學概念中,企圖用“汽車元素”、“中國元素” 這些宏觀的日常概念來遷移到元素概念中,試圖幫助學生認識到元素和“汽車元素”、“中國元素”一樣,是一類物質的總稱,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存在畏難情緒,面對老師的再三發(fā)問,學生難以對“汽車元素”、“中國元素”這些概念做出說明。因此,情境素材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應該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更為緊密,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素材作為促進學生元素觀念建構的有效載體。
本次針對“元素”這一課題,兩位老師都選擇了學案的學習形式。使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下面筆者提供了教師1 的學案,并對學案的設計意圖進行了分析。
圖6 教師1 學案應用
兩位教師設計的學案都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通過課前回顧、學習提升、學習討論、課堂練習的設計,使學生獲取知識聯(lián)系的方法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可以輕松地學習。在學習完本節(jié)課之后,學生的大腦不再是混亂、無序的,學案讓學生一目了然地認識到本節(jié)課重難點,從而達到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教師1 整節(jié)課都是按照學案的順序進行的,使得學生學習目的明確,逐步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案的應用很大程度上促進課堂的學習效率,但是這位教師過分依賴學案,學生整節(jié)課都是面對學案,教師僅借助學案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信息來源單一,課堂的教學情境太過于平淡,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的情緒不夠高漲。
教師3 則在應用學案的同時,兼顧使用視頻,為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出輕松自在的氛圍,使得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樂于學習。教師借助多媒體、小視頻,傳遞學案上的知識點,再反饋給學生,學生在獲得刺激之后,填寫學案,進一步加強知識的鞏固,學生在雙重教學媒體的刺激之下,更容易也更有效地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化學作為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無時無刻不在與生活發(fā)生著緊密的聯(lián)系,《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試驗)》“教學建議”中要求“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3]?!苯處熂娂娊g盡腦汁試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時候反而忽略了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4 利用生活元素為教學情境,讓學生描述“汽車元素”、“中國元素”的含義,學生存在畏難情緒,不能表述出日常中元素概念的含義,一時課堂氛圍有些低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在與教學內容主題相適應,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又能夠將化學知識與學科觀念鑲嵌于其中,達到一情境多目的的效果。
化學概念作為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概念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很多,但是老師萬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教師3 精心創(chuàng)設思考題,以問題的形式展開概念的學習,一邊不斷發(fā)散學生思維,一邊加深對元素概念的探究,最終讓學生獲得了準確完整的元素概念。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有多種,但關鍵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在于教學活動能否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建構相關的知識、主動地學習[4]。
學案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領路者”,課堂學習的“好幫手”,毫無疑問顯示著它獨特的魅力,但是當一節(jié)課教師、學生完全依賴于學案,勢必會產(chǎn)生一些不好的因素。學案占據(jù)課堂的主要地位,學生上課僅僅是填寫學案,不愿動腦,懶得思考。教師1 整節(jié)課的教學資源就是學案,筆者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課堂失去興趣,甚至感到化學無趣。學案的應用,教師一定要把握住適度的原則,多媒體、視頻、音頻都是可以應用的教學資源,盡量使課堂教學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
“同課異構”是一個真正體現(xiàn)“百花齊放”、“優(yōu)勢互補”的交流互動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探討教學、分享教學經(jīng)驗、共同進步的機會。從本次“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可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師獨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之間的碰撞。在同課異構這一條道路上,教師們會收獲到更多豐碩的果實。
[1] 周慶.“同課異構” 教學活動探析 [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2,14( 4) :83-86
[2] 徐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課異構教學反思[J].化學教與學,2012,(6):45-4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陸庭鑾.化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處理—聽同課異授課“化學肥料”的感受[J].化學教育,2012,(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