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綠肥的研究進展

      2013-03-14 08:08:02李子雙廉曉娟趙同凱李洪杰
      草業(yè)科學 2013年7期
      關鍵詞:綠肥土壤

      李子雙,廉曉娟,王 薇,趙同凱,李洪杰

      (1.德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德州 253015; 2.天津市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天津 300192)

      綠肥即為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或部分綠色體,直接或異地翻壓或者經堆漚后施用到土地中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1-2],我國有著豐富的綠肥資源[3-5]。綠肥的種植和利用具有提供養(yǎng)分、合理用地養(yǎng)地、部分替代化肥、提供飼草來源、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固氮、吸碳以及節(jié)能減耗等作用[6],在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中具有重要的發(fā)展意義。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化肥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綠肥生產日益減少,瀕臨消失[1,6]。本文主要從綠肥的品種資源、栽培應用模式以及效應分析3個方面對綠肥研究進展進行闡述。

      1 我國綠肥種質資源

      綠肥種質資源是綠肥生產利用的基礎,我國地域廣闊,氣候差異大,土壤類型比較豐富,因此綠肥的地域性較強,南北種植的綠肥品種存在很大差異。北方以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為例,黑龍江主要的綠肥品種有肇東苜蓿(Medicsgosativazhaodong)、阿爾岡金(Algonquin)、苦莢菜(Ixeridiumsonchifolium)、沙苦荬菜(Chorisisrepens)、紅莧R104(Amaranthushypochondriacus.cv.R104)、美國籽粒莧(A.hypochondriacus)、高丹草、蘇丹草(Sorghumsudanense)以及四月慢油菜(Brassicacampestris)[7]。內蒙古主要綠肥品種包括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檸條(Caraganakorshinskii)、紫花苜蓿(M.sativa)、箭筈豌豆(Viciasativa)以及四籽野豌豆(V.tetrasperma)[8-9]。青海主要綠肥品種資源包括箭筈豌豆、苕子(V.dasycarpa)、山黧豆(Lathyrussativus)、蠶豆(V.faba)、香豆子(Cicerarietinum)、青海苜蓿(M.archiducis-nicolai)、油菜(B.campestris)以及燕麥草(Arrhenatherumelatius)等[10]。黃淮海地區(qū)篩選適宜種植的主要綠肥品種有黃豆(Glycinemax)、綠豆(V.radiata)、赤豆(V.angularis)、黑豆(Glycinemax)、野豆子(Dunbariavillosa)、烏豇豆(V.aconitifolius)、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羊角豆(Cassiaoccidentalis)、田菁(Sesbaniacannabina)、檉麻(Crotalariajuncea)、苜蓿、毛光苕子(V.villosa)、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Coronillavaria)、一年生黑麥草(Loliummultiflorum)、多年生黑麥草(L.perenne)、老芒麥(Elymussibiricus)、葦狀羊茅(Festucaarundinacea)、二月蘭(Orychophragmusviolaceus)、油菜、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水錦葵(Monochoriavaginalis)、三角葉濱藜[(中亞濱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以及高丹草等[1]。南方主要種植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紫花苕(V.villosa)、藍花子(Raphanussativusvar.raphanistroides)、綠豆、飛機草(Eupatoriumodoratum)等喜溫濕氣候的綠肥品種[11-13]。

      綠肥的種植種類較多,按栽培季節(jié)分為冬季綠肥、春季綠肥、夏季綠肥、秋季綠肥和多年生綠肥作物,按生長環(huán)境分為旱地綠肥作物和水生綠肥作物,按用途劃分為綠肥作物和兼用綠肥作物。另外,根據所施用的對象分為稻田用,棉田用,麥田用,果、茶、桑園和經濟林木園林用綠肥作物等。按植物學科、屬、種分類,可分為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綠肥作物等。

      1.1豆科 豆科綠肥根系發(fā)達且穿透力較強,龐大的根系可以疏松土壤,培肥地力。同時,豆科綠肥根部有根瘤,可固定空氣中氮素,起到固氮作用,是強大的生物資源源泉。豆科綠肥主要包括草木樨屬(Melilotus)的草木樨、大豆屬(Glycine)的大豆、甘草屬(Glycyrrhiza)的甘草、槐屬(Sophora)的苦豆子、黃耆屬(Astragalus)的紫云英、豇豆屬(Vigna)的綠豆、赤豆和烏頭葉豇豆、決明屬(Cassia)的羊角豆、苜蓿屬(Medicago)的紫花苜蓿和青海苜蓿、山黧豆屬(Lathyrus)的山黧豆、田菁屬(Sesbania)的田菁、 錦雞兒屬(Caragana)的檸條、沙打旺和豌豆屬(Vicia)的箭筈豌豆和光葉紫花苕子等。

      1.2禾本科 禾本科綠肥與豆科綠肥同樣擁有發(fā)達的根系,可以疏松土壤、培肥地力。與豆科綠肥不同的是,禾本科不能固氮,但是禾本科植物的C/N較高,根系發(fā)達,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

      禾本科綠肥主要包括高粱屬(Sorghum)的蘇丹草和高丹草、黑麥草屬(Lolium)的黑麥草、披堿草屬(Elymus)的老芒麥、燕麥草屬(Arrhenatherum)的燕麥草和羊茅屬(Festuca)的葦狀羊茅。

      1.3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綠肥具有促進磷轉化的作用。十字花科綠肥主要包括蘿卜屬(Raphanus)的藍花子、諸葛菜屬(Orychophragmus)的二月蘭和蕓薹屬(Brassica)的油菜。

      1.4菊科 菊科綠肥不僅有可以作為飼草的小苦荬屬(Ixeridium)的苦荬菜,而且還有具有藥用價值的綠肥作物,如沙苦荬屬(Chorisis)的沙苦荬菜和澤蘭屬(Eupatorium)的飛機草都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和止血的功效。

      另外,綠肥還有莧科的紅莧菜和美國籽粒莧以及雨久花科的水錦葵等。

      不同的科屬綠肥間具有不同的養(yǎng)分效應,因此,在我國的綠肥研究中,可以實行綠肥混播,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我國綠肥有500多個品種[1],但從20世紀80年代起,綠肥生產利用的研究停滯,很多的綠肥品種資源的工作沒有得到延續(xù),綠肥品種種性混雜、退化。目前,國內許多綠肥研究者為了保護綠肥資源,做了大量的綠肥種質資源的篩選及引進工作,為我國綠肥資源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

      2 綠肥應用栽培模式

      中國是利用綠肥肥田最早,綠肥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早在公元前1 000多年就開始利用除掉的雜草來養(yǎng)地,公元前300多年,就有關于利用栽培作物做綠肥的記載,后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一書中,對綠肥的栽培與利用有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14]。我國廣大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已經深刻認識到綠肥在農業(yè)生產中有著重要作用。

      2.1種植模式的研究 目前,國內綠肥應用模式主要包括間套作模式、輪作模式、肥飼兼用型綠肥牧草生產模式和果園綠肥種植模式[15-36](表1)。

      2.2種植模式的區(qū)域適應性 我國跨緯度多,東西距離海洋遠近不同,地形復雜多樣導致我國具有多種氣候類型,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不同的氣候類型種植的農作物模式不同,因此,間套作、輪作、肥飼兼用型綠肥牧草生產和果園綠肥種植4種綠肥種植模式在我國的區(qū)域適應性有所不同。

      間套作模式主要分布在農作物種植模式以一年二熟或三熟制的地區(qū),包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我國最大的平原黃淮海平原地區(qū),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亞熱帶和熱帶氣候的華南地區(qū),成都盆地、西南高原盆地中底部的河川谷地或平壩以及南疆地區(qū)。

      輪作模式主要分布在農作物種植模式以一年一熟為主的地區(qū),包括土地平坦、肥沃,屬溫帶季風氣候的東北平原、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屬高原山地氣候的青藏高原地區(qū)的河谷地帶,西南高原盆地中較高處的旱坡地,以及西北高原地區(qū)。

      表1 近年來我國綠肥應用模式的研究現狀Table 1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n green manure application mode in china during recent years

      肥飼兼用型綠肥牧草生產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國主要牧區(qū),包括新疆、內蒙古、西藏、青海以及甘肅等地。

      果園綠肥種植模式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平原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華南地區(qū)。

      3 綠肥效應分析

      3.1改良土壤環(huán)境效應,促進生態(tài)平衡 綠肥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機肥,具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的作用。油菜盛花期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全氮和全磷含量,培肥地力;并且有增加稻田土壤的總孔隙度,減少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的作用[37]。茶園套種經濟綠肥在高溫期能平均降低地表溫度6.64 ℃,其中0~10、10~20和20~30 cm土層溫度分別降低5.54、2.95和1.97 ℃;0~30 cm土層含水量平均提高1.93%;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分別提高2.68、0.09、27.81、2.92和5.13 mg·kg-1;套種經濟綠肥還可以減少茶園泥沙流失量,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生態(tài)平衡[38]。綠肥聚垅、秸稈還土和綠肥聚垅+秸稈還土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貴州喀斯特山區(qū)黃壤和石灰土土壤有機質及養(yǎng)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特別是玉米)生長發(fā)育,改善作物經濟性狀,提高產量,培肥增產作用明顯[39]。盛良學等[40]研究表明,不同經濟綠肥改土效果不同,降低土壤容重效果依次是豌豆(Pisumsativum)、決明(C.tora)<蠶豆<小黑麥<大豆;孔隙度增加效果依次是豌豆>決明、蠶豆>小黑麥>大豆;干旱季節(jié)0~2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效果依次是豌豆>決明>蠶豆>小黑麥>大豆;提高有機質和有效養(yǎng)分作用依次是豌豆>決明>蠶豆、小黑麥>大豆。總之,綠肥的種植對改善土壤環(huán)境效應明顯。

      3.2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黃平娜等[41]通過連續(xù)3年的綠肥-煙-稻輪作田間定位試驗發(fā)現,綠肥還田其養(yǎng)分釋放可明顯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促進烤煙植株對土壤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顯著提高煙葉產量;且改善煙葉品質,其煙葉外觀表現為結構疏松、成熟度好、光澤強、顏色均勻且雜色少。綠肥壓青對甘蔗(Saccharum)具有增產增糖效應,其中以大豆壓青的增產增糖效果最好,其次是綠豆,花生(Arachishypogaea)是收獲莢果后壓青,效果最差,說明綠肥養(yǎng)地在大田生產上是有效可行的[42-43]。許多研究表明,綠肥對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效果明顯,是一種優(yōu)質、環(huán)保、經濟型肥料。

      4 綠肥研究展望

      4.1種質資源 加強現有綠肥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提純、復壯、引入、保存和培育等工作,保持綠肥種質資源的持續(xù)性與多樣性。綠肥種質資源是綠肥生產利用的基礎,我國綠肥種質資源豐富, 生產上常用的有4科20屬26種,500多個品種,但由于綠肥生產利用的停滯, 綠肥品種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被擱淺,導致品種混雜、 退化, 影響了綠肥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1]。因此,保存、引進和選育適宜各個地區(qū)的多抗品種資源是目前從事綠肥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提高我國品種資源的活力,擴大品種資源的儲備與利用;加大綠肥的系統(tǒng)研究可以為選擇更適合我國或者某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提供可靠的依據,對于緩解日益嚴重的全球能源危機和化肥污染環(huán)境壓力也具有現實意義。

      4.2綠肥產業(yè) 綠肥不僅僅是養(yǎng)分完全的肥料,也是優(yōu)質的飼料,具有廣闊的飼料市場,加大綠肥肥效研究的同時,更應深入考慮綠肥飼料的產業(yè)化前景,使其發(fā)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有研究表明[44],一年生的綠肥飼用粗蛋白含量能達到3.76%,多年生的紫花苜蓿飼用價值粗蛋白含量最高達4.91%,綠肥的飼料價值如果能充分利用,將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重要的資源。

      4.3綠肥效應評價與分析 國內外的肥料效應研究多集中在化肥領域,關于綠肥對土壤氧化還原反應及殘留效應研究較少。不同的綠肥在相同的土壤中改良的效應不同,同樣的綠肥在不同的土壤中改良的效應也不同,這些就需要進一步研究綠肥的效應評價與分析,建立綠肥相應的效應模型,為綠肥的發(fā)展提供可依據參數。

      [1] 馬衛(wèi)萍,蘇寶新,李志杰,等.黃淮海地區(qū)綠肥種質資源的篩選與評價[J].華北農學報,2010,25(8):75-79.

      [2] 張玉成,孟慶臣.滄州苜蓿的品種特性及利用[J].草與畜雜志,1992(1):5-7.

      [3] 王春景,周守標,陳乃東,等.安徽牧草資源多樣性[J].草業(yè)科學,2006,23(5):12-16.

      [4] 陳志宏,李曉芳,負旭疆,等.我國草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及其保護[J].草業(yè)科學,2009,26(5):1-6.

      [5] 林新堅,曹衛(wèi)東,吳一群,等.紫云英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2011,28(1):135-140.

      [6] 曹衛(wèi)東,黃鴻翔.關于我國恢復和發(fā)展綠肥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4):1-3.

      [7] 于鳳芝,曹衛(wèi)東,高同彬,等.黑龍江主要綠肥品種肥料價值和飼料價值的比較[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0(4):69-72.

      [8] 劉忠,張國華,王勇.內蒙古地區(qū)適宜種植的主要綠肥品種及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2(2):30-31.

      [9] 陳靜,劉茂,鄭士順,等.內蒙古地區(qū)適宜種植的主要綠肥品種及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2(1):40-41.

      [10] 曾光秀.青海綠肥品種資源整理鑒定研究[J].青海農林科技,1997(3):20-22.

      [11] 黃錦福,吉家樂,黃忠興,等.綠豆、飛機草、牧草壓青對芒果產量和質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38(7):88-89.

      [12] 何錄秋,薛燦輝,張亞.湖南主要經濟綠肥的品種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4):45-47,51.

      [13] 杜東英,王勁松,郭云周.云南省主要秋播綠肥種植及還田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11):39-41.

      [14] 李志杰,馬衛(wèi)萍,孫文彥,等.現代農業(yè)中黃淮海地區(qū)適宜綠肥種植模式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8(11):52-54.

      [15] 田飛,茍正貴,陳穎,等.小麥-綠肥-玉米-大豆配套多熟種植模式的增產效應[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8,36(6):29-31.

      [16] 孟鳳軒,迪力夏提,伊里哈木,等.伊犁河谷小麥綠肥適宜種植模式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0(4):5-6.

      [17] 黃體祥,韋崇崴,韋云勤.綠肥-玉米/蔬菜-辣椒不同帶距套作效果初探[J].農技服務,2008(9):37-38.

      [18] 徐文果,張宏芳,陳志雄.魔芋套種玉米加綠肥高效栽培模式[J].農村百事通,2009(2):35-36.

      [19] 劉忠寬,曹衛(wèi)東,秦文利,等.玉米-紫花苜蓿間作模式與效應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9(6):158-163.

      [20] 王婷,包興國,胡志橋.河西綠洲灌區(qū)玉米間作綠肥高效種植模式研究[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0(8):3-6.

      [21] 孔德平,黃素芳,閆旭東,等.玉米-大豆合理間作模式研究[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1-2.

      [22] 王建紅,曹凱,傅尚文.幾種茶園綠肥的產量及對土壤水分、溫度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9(1):100-102.

      [23] 王婷,包興國.河西綠洲灌區(qū)馬鈴薯間作綠肥高效種植模式研究[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0(10):12-15.

      [24] 劉玉蓉.肥-稻-棉立體種植模式[J].撫州科技,1994(2):16-18.

      [25] 黃啟元,李檢年.江西永豐縣椒-稻-肥種植模式及其效果[J].中國辣椒,2002,2(3):39-40.

      [26] 盛良學,黃道友.稻田復種應用經濟綠肥效應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4,12(3):109-111.

      [27] 常新剛,黃國勤,章秀福,等.江西綠肥-雙季稻超高產種植模式與調控技術研究——Ⅰ.不同移栽方式對早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5):161-164.

      [28] 陳世建,張振華,黃澤智,等.溫敏核不育水稻繁殖-晚稻-綠肥一年三熟制復種模式初探[J].作物研究,2009,23(1):52-53.

      [29] 夏可容,謝光忠,向立忠.“綠肥-馬鈴薯-玉米-紅薯”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探討[J].農技服務,2009(7):22-23.

      [30] 李可懿,王朝輝,趙護兵,等.黃土高原旱地小麥與豆科綠肥輪作及施氮對小麥產量和籽粒養(yǎng)分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1,29(2):110-116,123.

      [31] 梁海軍,秦道珠,黃平娜,等.湘南冬閑田稻-稻-綠肥(飼草)種植模式及效益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6):32-35.

      [32] 范明華.花崗巖侵蝕區(qū)幼齡果樹與綠肥優(yōu)化配置模式研究[J].南昌水專學報,1998,17(3):21-27.

      [33] 曹明華.紅壤幼齡果園不同管理模式對土壤養(yǎng)分狀況影響的研究[J].福建熱作科技,2000,25(4):1-4.

      [34] 陳加紅,王運香,王建嶺.不同土壤管理模式對土壤肥力、果樹樹勢及產量的影響[J].山西果樹,2004,(4):11-12.

      [35] 涂國平.水土保持型生態(tài)果業(yè)模式結構功能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03,23(6):29-31.

      [36] 莊朱力.經濟綠肥生態(tài)果園利用模式的應用推廣[J].福建農業(yè),2004(10):10.

      [37] 王丹英,彭建,徐春梅,等.油菜作綠肥還田的培肥效應及對水稻生長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12,26(1):85-91.

      [38] 劉義平.新墾幼齡茶園套種經濟綠肥的生態(tài)效應研究與應用[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8):17-18.

      [39] 何騰兵,毛國軍,梅濤,等.貴州喀斯特山區(qū)旱地綠肥聚垅秸稈還土的培肥增產效應研究[J].土壤通報,2001,32(2):62-65.

      [40] 盛良學,黃道友,夏海鰲,等.紅壤橘園間作經濟綠肥的生態(tài)效應及對柑橘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4,10(6):677-679.

      [41] 黃平娜,秦道珠,龍懷玉,等.綠肥-煙-稻輪作與煙葉產量品質及后茬晚稻產量效應[J].中國農學通報,2010(1):103-108.

      [42] 張麗瓊,陳超君.綠肥對甘蔗產量及品質的效應[J].亞熱帶農業(yè)研究,2007,3(2):91-93.

      [43] 歐麗萍,徐建云,陳超君,等.綠肥壓青改土對秋植蔗高產群體產量和品質的效應初報[J].廣西蔗糖,2006(1):19-23.

      [44] 王曉軍,于鳳芝,宿慶瑞,等.不同綠肥品種綜合利用價值的比較[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0(6):55-57.

      猜你喜歡
      綠肥土壤
      土壤
      靈感的土壤
      學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6
      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豐富?
      『綠肥黃瘦』
      當代陜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40
      識破那些優(yōu)美“擺拍”——鏟除“四風”的土壤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26
      知否知否
      青年歌聲(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0
      靈感的土壤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三種不同綠肥的腐解和養(yǎng)分釋放特征研究
      不同種類綠肥翻壓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家居| 诸城市| 佛坪县| 新疆| 东城区| 科技| 宁波市| 太保市| 缙云县| 康定县| 彩票| 凌源市| 柘城县| 和龙市| 罗定市| 屏东县| 许昌县| 黄梅县| 遵义县| 白水县| 柘荣县| 舞阳县| 康马县| 商洛市| 榕江县| 开江县| 新乐市| 广平县| 台中市| 渭源县| 岐山县| 嘉鱼县| 大关县| 安仁县| 聊城市| 新民市| 南开区| 敦煌市| 台前县| 微山县|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