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芬菊,楊亞強
(1.甘肅省榆中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 榆中 730100;2.河西學院農(nóng)業(yè)與生物技術(shù)學院,甘肅 張掖734000)
近年來,隨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降低種植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nóng)膜利用率和土地產(chǎn)出率等節(jié)本增效問題已成為研究的焦點。我們通過試驗,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留膜免耕(即“一膜兩年用”)穴播胡麻種植模式及其增產(chǎn)效果進行了研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指示胡麻品種為隴亞10號。
試驗設(shè)在甘肅省榆中縣清水驛鄉(xiāng)紅坪村楊海珍的承包地。海拔1 885m,≥0℃積溫3 156℃,≥10℃有效積溫2 179℃,無霜期平均132 d,年降水量350mm左右。土壤類型為黃綿土,屬甘肅省中部典型的旱作農(nóng)業(yè)區(qū)。試驗田為旱地,前茬為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012年從胡麻播種到收獲共降水219.8mm,較常年同期多21.4%,其中4月份降水28.1mm,5月降水51.8mm,6月份降水40.4 mm,較常年同期偏少27.9%;7月份(收獲前)降水99.5mm,較常年同期偏多56%。
試驗共設(shè)3個處理,處理A露地穴播(CK),用小麥穴播機按行距20 cm、穴距10~15 cm播種。處理B膜側(cè)穴播,播種前起壟覆膜,以50~60 cm為1帶,壟底寬25~30 cm,壟高10 cm,壟頂呈圓弧形,選用厚度0.008~0.010mm、幅寬40 cm的地膜覆蓋,用小麥穴播機在壟溝地膜兩邊各種植1行胡麻,大行距35 cm,小行距15~25 cm,穴距10~15 cm。處理C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即在上年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帶幅110 cm,大壟寬70 cm、高10 cm,小壟寬40 cm、高15~20 cm,用厚度為0.008~0.010mm、幅寬120 cm地膜覆蓋)且地膜完好的壟上用小麥穴播機播種,每帶種6行,行距20 cm,穴距10~15 cm。
試驗隨機排列,3次重復(fù),小區(qū)面積22.0m2(4.0m×5.5m)。露地穴播和膜側(cè)穴播在整地時一次性施入尿素1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180 kg/hm2,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在胡麻生長期結(jié)合降水撒施尿素150 kg/hm2。各處理均于2012年3月25日播種,播種量52.5 kg/hm2,保苗375萬株/hm2。出苗期勤查看,有壓苗現(xiàn)象及時進行放苗,其余田間管理同當?shù)卮筇铩S^察記載物候期,收獲期每小區(qū)隨機抽取30株進行考種。按小區(qū)單收計產(chǎn)。
1.4.1 土壤含水量 于苗期、分莖期、現(xiàn)蕾期、開花期、成熟期用土鉆在胡麻行間0~100 cm土層分層(以20 cm為1層)取樣,用烘干法測定。
1.4.2 土壤溫度 于苗期、分莖期、現(xiàn)蕾期、開花期、成熟期,選擇晴天11:00時,用地溫儀測定胡麻行間5、10、15、20、25 cm土層土壤溫度,計算0~25 cm土層平均溫度。
由表1可見,處理C胡麻的出苗期較處理A提早7 d,較處理B提早4 d;成熟期較處理A提早10 d,較處理B提早5 d;生育期為98 d,較處理A縮短3 d,較處理B縮短1 d。
表6 不同栽培模式的胡麻經(jīng)濟效益
表1 不同處理的胡麻物候期及生育期
由表2可見,0~100 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在胡麻苗期、分莖期、現(xiàn)蕾期、成熟期均以處理C的最高,分別較處理A高14.9、31.4、15.3、8.7 g/kg;開花期處理C最低,較處理A低23.0 g/kg,其主要原因是開花期(6月份)胡麻生長旺盛,是需水的關(guān)鍵期,而同期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加之處理C的胡麻生長勢強,因此土壤平均含水量相對較低。
表2 不同處理的胡麻各生育期土壤平均含水量 g/kg
從表3可知,0~25 cm土層土壤平均溫度,在胡麻苗期、分莖期、現(xiàn)蕾期、成熟期均以處理C的最高,分別較處理A高2.2、0.9、1.4、3.2、1.9℃;其次是處理B,分別較處理A高1.3、0.3、0.8、1.9、0.5℃。
表3 不同處理胡麻各生育期0~25 cm土層土壤溫度 ℃
從表4可以看出,胡麻的綜合性狀以處理C表現(xiàn)最好,株高較處理A高15.4 cm,單株蒴果數(shù)較處理A多14.5個,蒴果粒數(shù)較處理A多0.2粒,有效分枝較處理A多0.14個,千粒重較處理A重1.21 g。
表4 不同處理的胡麻主要性狀表現(xiàn)
從表5可以看出,胡麻折合產(chǎn)量以處理C最高,為2 359.09 kg/hm2,較處理A增產(chǎn)1 027.27 kg/hm2,增產(chǎn)率為77.13%;其次是處理B,折合產(chǎn)量為1 954.55 kg/hm2,較處理A增產(chǎn)46.76%。對產(chǎn)量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處理C與處理B差異不顯著,與處理A差異極顯著;處理B與處理A差異不顯著。
表5 不同處理的胡麻產(chǎn)量
從表6可以看出,處理C的經(jīng)濟效益最高,純收入為13 194.5元/hm2,較處理A增收6 912.1元/hm2,較處理B增收4 360.7元/hm2;產(chǎn)投比為14.74,較處理A高10.06,較處理B高10.69。
試驗結(jié)果表明,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種植模式保墑、增溫效果好,胡麻產(chǎn)量高,折合產(chǎn)量為2 359.09 kg/hm2,較露地穴播增產(chǎn)1 027.27 kg/hm2,增產(chǎn)率為77.13%;純收入為13 194.5元/hm2,較露地穴播增收6 912.1元/hm2,較膜側(cè)穴播增收4 360.7元/hm2;產(chǎn)投比達14.74,建議在甘肅中部半干旱地區(q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