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平果 531400
心理干預對普通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
梁 峰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平果 531400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普通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296例普通外科術前患者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14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分別于分組后、術前1d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 (SAS)評定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分組后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種、病程、手術方法、SAS評分,無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結果:觀察組干預后較干預前SAS標準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干預后較對照組治療后SAS標準分降低,均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心理干預可緩解普通外科術前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其對手術的心理應對能力。
普通外科;術前;心理干預;焦慮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主要手段,但對患者來說是一種重大應激源,容易引起焦慮情緒,直接干擾手術和麻醉的順利實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1]。為緩解普通外科術前患者的焦慮情緒,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對擇期行普通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普通外科擇期手術患者296例。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148例。觀察組男性96例,女性52例;年齡18~78歲,平均(43.67±10.28)歲;大學文化程度29例,中學89例,小學及以下30例;肝膽手術32例,胃腸道手術61例,闌尾炎切除術55例。對照組男性95例,女性53例;年齡18~78歲,平均(42.96±10.18)歲;大學文化程度28例,中學88例,小學及以下32例;肝膽手術31例,胃腸道手術62例,闌尾炎切除術5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種、病程、手術方法、分組后焦慮自評量表 (SAS)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
1.2.1 熱情接待 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主動、熱情的接待,安排在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耐心詢問病情,介紹主管醫(yī)生的情況,體貼、安慰、關心患者,解除其恐懼、焦慮心理。
1.2.2 心理支持 主動和患者溝通,用通俗易懂語言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認真解答患者的問題,細心觀察患者的言談舉止、表情和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需求,根據(jù)不同性格特征給予不同的方式幫助調(diào)整其不良情緒。
1.2.3 認知干預 根據(jù)不同患者對疾病、健康、康復方面存在的不同認知,耐心的糾正患者認知的不合理性,以緩解焦慮情緒。在此基礎上,根據(jù)不同文化層次,有針對性的向患者、家屬講解相關健康知識。
1.2.4 行為干預 指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手術產(chǎn)生的心理應激,指導患者學會轉(zhuǎn)移或分散注意力,如深呼吸、放松訓練、看電視、聽音樂等。
1.3 評價指標 于入院時和手術前1天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2]測量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SAS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根據(jù)被測試者的實際感覺,按1、2、3、4級評分,累計各條目后得到粗分,標準分為粗分×1.25。分界值為標準分50分,50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焦慮,分數(shù)越高,焦慮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x±s表示,所得數(shù)據(jù)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下降(P<0.01,下同);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評分降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對照組患者SAS評分較干預前略有增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未經(jīng)心理干預的患者即便結束手術,但焦慮情緒可能仍未緩解。見表1。
表1 兩組SAS評分比較(±s,t檢驗)
表1 兩組SAS評分比較(±s,t檢驗)
注:t1,P1:治療前后比較;t2,P2:兩組間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n) 治療前 治療后 t1 P1 t2 P 2觀察組 148 48.42±5.73 38.78±6.15 4.625 <0.01 0.408 >0.01 0.05對照組 148 47.81±5.12 51.26±5.68 2.128 >0.05 5.575 <
焦慮是個體擔憂自己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而感到緊張不安、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適度的焦慮可伴有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激活,能提高機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應對能力。而過度的焦慮可使患者食欲不振、失眠、煩躁不安等心理應激反應,同時伴有脈搏和呼吸增快、血壓升高、肌肉過度緊張等軀體應激反應,使機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應對能力下降。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重大應急源,患者由于對手術不了解,容易產(chǎn)生焦慮等心理反應[3]。其結果將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減退,從而導致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利于身心康復。因此,針對患者的這些心理反應,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文中我們對觀察組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干預、認知干預、情緒干預、行為干預、家庭與社會支持干預等心理疏導,讓患者了解本病知識,知道如何應對疾病及獲得家庭與社會的支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的身心在術前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使手術及術后的治療護理得到充分的配合。從結果中看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分值顯著低于干預前,說明心理干預對減輕普通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提示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心理干預的作用,工作中注意觀察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隨時調(diào)整患者的心理環(huán)境,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以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朱小玲.心理護理在普通外科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J].中醫(yī)藥導報,2007,13(7):80-81.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 (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35-237.
[3]范江華.術前訪視者緩解焦慮心理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287.
R395.1
A
1007-8517(2013)12-0143-01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