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臻
山東省臨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臨邑 251500
在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管理中進行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
李 臻
山東省臨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臨邑 251500
目的:在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管理中,初步探討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方式。方法:隨機抽取100例高血壓患者,在系統(tǒng)、規(guī)范臨床管理過程中,針對個體情況進行健康教育,以危險因素是否了解為調查指標,進行前后對比分析。結果:教育后與教育前比較,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知曉人數(shù)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的同時,于管理過程中,有必要加強高血壓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
高血壓;臨床管理;危險因素;健康教育
近年來,心腦血管病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我國已成為高血壓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率在我國持續(xù)上升。在我國約有高血壓患者1.6億人,高血壓的發(fā)病年齡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超過80%的高血壓病患者合并一種或多種危險因素,它不但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脅,而且給全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高血壓和這些危險因素同時損害心、腦、腎、眼等器官,也是冠心病、腦卒中等的重要危險因素。大量的臨床和流行病研究表明,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1],它是造成心腦血管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國高血壓患者呈現(xiàn)主要特點的是 “三高”和 “三低”,所謂三高就是患者患病率高,第二為致殘率高,患者極易造成身體功能障礙,第三為死亡率高,高血壓引起的腎病、高尿酸血癥等并發(fā)癥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所謂 “三低”即是知曉率低,患者在患有高血壓時往往不知情,雖患有高血壓但身體可以耐受,患者得知自身患有高血壓時往往是通過體檢得知;第二為服藥治療率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通常副作用很大,容易造成腎臟的損傷,所以患者往往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后停藥,造成了高血壓難以控制;第三為控制率低,現(xiàn)代人因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guī)律、吸煙、飲酒、肥胖及缺乏體力活動等極易患高血壓。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對100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高血壓病及危險因素健康教育。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10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2~10年,平均5.2年。采用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診斷,100例患者均確診。按同一標準分級:1級34例,2級44例,3級22例。100例患者中體重指數(shù)≥23者64例,體重指數(shù)<23者36例,有并發(fā)癥的患者54例,其中引發(fā)腦卒中患者16例,引發(fā)心肌梗死患者15例,引發(fā)心力衰竭患者12例,引發(fā)慢性腎臟病患者11例,其他有吸煙史者34例,有飲酒史者55例。
1.2 臨床管理 ①嚴格高血壓病的檢出: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平時可在醫(yī)療診所進行高血壓檢測;高血壓患者在每年體檢時,醫(yī)院應對患者進行2周~3周的監(jiān)測;監(jiān)測時應盡量做到 “四定”,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測壓人員、固定的測壓部位、固定的測壓儀器,避免誤差,并做好監(jiān)測記錄;對于血壓差較大者、血壓波動范圍大者都應給予患者進行24小時心電監(jiān)護;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應該建立醫(yī)療檔案,以便以后方便查閱,為治療提供依據(jù);一般患者醫(yī)療檔案的內容為既往病史、現(xiàn)病史、過往的治療方案,恢復情況、現(xiàn)階段的治療情況、用藥情況以及患者恢復情況,健康教育和治療指導等內容。②分級管理:按照前高血壓期、高血壓1級、高血壓2級、高血壓3級的管理模式;前期高血壓患者暫不予以藥物治療,交給患者預防性的措施,避免高血壓的發(fā)生;高血壓1~3級患者以藥物降壓治療為主,同時給予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避免高血壓加重的危險因素及并發(fā)生的產生;臨床上,大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為控制血壓須用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所以要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2],原則上高血壓1級的患者,由于其自身危險因素較低,不宜立即全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不宜復雜化;高血壓2級的患者應通過藥物積極的控制血壓,可以通過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防止靶器官受累;高血壓3級的患者屬于高危患者,應采用聯(lián)合用藥,并給予患者保護靶器官的藥物;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控制血壓是治療的關鍵,聯(lián)合用藥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但聯(lián)合用藥一定要考慮藥物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并有效的避免藥物間的不良反應,無論使用何種藥物進行治療都應從小劑量開始,通過監(jiān)測血壓水平確定用藥劑量或聯(lián)用方案,以達到平穩(wěn)的降壓效果。③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壓患者應當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血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戒煙可糾正血脂紊亂,患者飲酒量每日要少于20g;飲食中患者應少攝入鈉鹽,每天食用的鹽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合理膳食結構,少食入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對于過度肥胖者應減肥,患者食物中脂肪攝入量控制在25%~35%,食物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這樣可以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又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把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患者應制定合理的持之以恒的運動方式,運動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等方式,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最佳,運動量從小到大,以患者自身能夠承受為適宜;患者在合理運動的基礎上還應注意合理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樂觀情緒;醫(yī)院應針對具體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避免負性情緒,使患者保持心態(tài)平衡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如養(yǎng)花、參加各種俱樂部、聽音樂等。
1.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以及緊急情況時的搶救措施,根據(jù)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進行個體化教育、全程教育。同時醫(yī)院給患者發(fā)放《高血壓防治指南》,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危害性,積極的配合治療,學會自我的心理調節(jié),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自我監(jiān)測、加以藥物輔助。醫(yī)院還應定期組織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講座,講解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定期出黑板報,通過走訪、電話咨詢等多種方式進
行面對面的健康教育。
1.4 統(tǒng)計方法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教育前后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教育后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了解程度優(yōu)于教育前,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教育前后高血壓病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了解情況比例 (n,%,χ2)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的心血管疾病,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常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目前該病位于所有疾病中致死率占總死亡率的首位,一般受遺傳因素、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膳食電解質、年齡、社會心理應激、飲食、體重、腎因素、避孕藥、神經內分泌因素的影響,高血壓發(fā)病的最終原因歸根結底是血流動力學的異常。對于原發(fā)性高血壓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其他因素中不良的生活習慣對造成高血壓的形成起了關鍵作用。造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包括:①年齡因素,男性大于55歲,女性大于65歲時容易患高血壓,女性在更年期時也易患高血壓。②吸煙的男性比不吸煙的男性的患高血壓幾率更高。③患者攝入食物中的脂肪過多,當總膽固醇>5.72mmol/L時,此種患者也容易患高血壓。④糖尿病患者和具有早發(f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患高血壓的幾率比一般患者要高。⑤脈壓值增大:當脈壓值 >60mmHg可加大左心室負荷及左心室肥大,可出現(xiàn)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腫。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控和不可控兩類,可控的包括飲食方面和生活方式方面,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應少攝入鹽、脂肪、酒、同時低鉀、低鈣也容易造成高血壓,患者應注意飲食中補鈣、補鉀。在生活方式上,高血壓患者應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患者可以選擇慢走、慢跑、太極拳、跳舞等有氧運動,但不要運動過量,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按時服藥,注意休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血壓發(fā)病的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并發(fā)癥、遺傳因素。高血壓作為一種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疾病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周圍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我國已達到1.6億例患者,致殘率占成年人的約40%,在我國其患病率仍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且可引起與高血壓相關的疾病,若不對高血壓進行任何干預,可發(fā)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腎衰、腦卒中、夾層動脈瘤、視網膜病變和 (或)周圍血管病,該病目前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致使患者的死亡率或致殘率很高,一般使患者縮減壽命20年。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壓,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大限度減少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腦腎疾病的并發(fā)和死亡危險,延長患者壽命。對于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改善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限鹽、控制體質量,減少總熱量和脂肪攝入,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120 mmHg/80mmHg)。
[1]杜佳麗,劉梅林.老年高血壓的病理生理特點 [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O(3):196-199.
[2]常利民,馬友田.老年人群高血壓研究現(xiàn)狀 [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5):547-549.
R544.1
A
1007-8517(2013)12-0141-02
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