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鸝,何 磊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518017)
在PSTN向NGN演進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交換業(yè)務受到了巨大沖擊,特別是隨著PON的發(fā)展,e8-C的大量使用,IP承載多種業(yè)務已成為大趨勢。這是由Internet的影響和廣大用戶對更加豐富的業(yè)務的需求所決定的。
IP網是一種分組交換技術,用于數據傳送、不面向連接的盡力而為的分組交換。網絡中的每個分組獨立進行路由選擇,其開放性和靈活性都以犧牲QoS為代價。因此在這種網絡中,傳統(tǒng)的交換業(yè)務也會遇到新的問題,特別是低速數據業(yè)務,包括傳真機、POS機、保密電話等,它們對網絡條件的要求更為嚴苛,受到的影響更大,如在較差的網絡表現下,話音還是可用的狀態(tài),而低速數據業(yè)務已經不可用。其中以傳真業(yè)務出現的問題最為復雜并且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主要以傳真業(yè)務為例,具體討論在話音正常的情況下,影響PON用戶低速數據業(yè)務的因素。
IP實時傳真方式,即利用IP網絡進行實時的傳真通信,是真正的端到端通信方式。實時傳真網關轉發(fā)信令和報文,對傳真終端幾乎是透明的。目前主流的實時IP傳真技術主要有G.711透明傳輸和T.38傳真兩種。
·G.711透明傳輸方式:采用這種傳真方式時,兩個網關只需支持G.711,對于報文不做任何處理。優(yōu)點是對傳真機的兼容性較好,缺點是在網絡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傳真成功率低。
·T.38傳真方式:對網絡的分組丟失率具有很好的頑健性,即使前N次的傳真報文丟失了,只要收到本次傳真報文,就可以獲取完整的傳真數據。因此T.38傳真對IP網絡質量的依賴性不強,但對DSP能力的需求大。但存在傳真機兼容的問題,建議在網絡質量好的情況下采用G.711透明傳輸的傳真方式。
本文大體從3個層面討論在深圳本地網組網的情況下,以傳真業(yè)務為代表的低速數據業(yè)務所遇到的問題。這3個層面分別為接入層、承載層和控制層。
首先了解深圳電信NGN組網模式和PON結構,目前其PON話音通道的組網架構如圖1所示。
傳真業(yè)務為代表的低速數據業(yè)務對于網絡質量的敏感度比普通話音業(yè)務更高,因此,網絡質量差(時延、抖動、分組丟失)是導致傳真業(yè)務質量差甚至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圖1 目前PON語音通道組網
3.1.1 網絡質量標準
依據通信行業(yè)標準YD/T 1071-2000《IP電話網關設備技術要求》[1],大體把網絡質量分為3個等級,見表1。
表1 網絡等級
根據表1中對于網絡質量等級的劃分,在實際的特定場景測試中可以得到不同網絡等級下的業(yè)務表現,見表2,其中,灰色底標標注是指不能滿足實際運營要求的業(yè)務表現,對于相同情況下的網絡表現,傳真和modem業(yè)務對網絡質量的要求更高,傳真業(yè)務等成功的條件也相對更為苛刻。
表2 不同網絡條件下的業(yè)務表現
3.1.2 影響網絡質量的因素
IP網絡承載與PSTN和ATM有很大區(qū)別。PSTN是通過端到端的連接,固定地占用64 kbit/s的帶寬提供具有質量保證的服務。ATM作為分組交換技術,面向連接,具有完備的QoS管理機制,以保證多業(yè)務的服務質量。IP網絡承載與ATM雖然都是分組交換技術,但IP卻是用于數據傳送、不面向連接的盡力而為(best effort)的分組交換。網絡中的每個分組獨立地進行路由選擇,其開放性和靈活性以犧牲QoS為代價。
下面主要針對影響IP網絡質量的3個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1)時延
一般來說,實時性要求不同,對網絡時延的要求也不同,如低速數據業(yè)務,對時延的要求比較高。網絡中一個節(jié)點(主機或路由器)的時延[2]主要由發(fā)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和排隊時延組成。這些時延成分所起的作用可能變化很大。一般而言,處理時延通常是微不足道的。而最為復雜和令人感興趣的是排隊時延,而且與其他3項時延不同的是,排隊時延對于不同的分組是不同的。
(2)抖動
語音信號是連續(xù)的,在發(fā)送端經過壓縮打包后在IP網絡中傳輸時,由于數據分組傳送的路徑可能不同,不同的數據分組到達接收端的時間也可能不同,導致接收端在回放語音時產生時斷時續(xù)的狀況,稱為抖動。
(3)分組丟失率
一般情況下,數據分組在網絡中產生擁塞的點被丟掉,在傳輸線路中產生的錯誤分組同樣也會被丟掉。通常當接收分組的數量超過輸出端口的大小限制時就會產生擁塞,由此產生分組丟失。
傳真業(yè)務對于網絡質量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時延上。一個典型的端到端時延在網絡中的分布,主要由發(fā)送時延、傳播時延和處理時延構成。但不能通過將這些時延進行簡單相加來體現時延特性,這主要是因為IP網絡本身不能像TDM那樣,提供完善的QoS保證機制,當網絡中的業(yè)務流量突然增大時會產生擁塞,分組的排隊時間增加,必然會有優(yōu)先級低的業(yè)務分組被丟棄,導致業(yè)務的服務質量下降。
3.1.3 深圳試驗網絡測試
(1)網絡質量檢測機器人
在實際情況下,測量網絡質量通常采用ping測量工具軟件[3]。
在系統(tǒng)默認的配置下,ping工具將以1 s為時間間隔持續(xù)不斷地向指定目的主機發(fā)送長度為64 byte的ICMP請求分組,直到用戶中止。但通常對于較精細地了解網絡時延特征而言,1 s的探測分組發(fā)送時間間隔太大[4]。雖然ping工具得出的測試結果清晰直觀,但得出的結果無法智能記錄并且導出。
由于本文要對幾萬個網元進行測試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若不能自動記錄結果,會產生非常大的工作量,并且也無法確保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因此,本文開發(fā)了自動ping分組軟件,該軟件可自發(fā)性按照設定的條件對若干個IP地址進行檢測,并且增加了結果的自動輸出,修改了發(fā)送分組的時間間隔為500 ms。為了方便下文的闡述,本文暫定這種修改后的網絡質量監(jiān)測工具為網絡質量檢測機器人。
(2)對深圳試驗網絡的測試與分析
目前PON組網分為語音專網組網模式和使用IP城域網混合業(yè)務承載網的組網模式。
對語音專網使用檢測機器人進行檢測,在3層交換機上,對每個ONU設備發(fā)送100個數據分組,發(fā)現時延基本上能控制在10 ms左右,分組丟失率為0,如圖2所示。
專網模式下,和理論中的純話音業(yè)務IP網相似,因此在這種模式下,時延中起決定作用的為處理時延,而目前深圳電信已經采用了符合最高標準的設備,因此,目前這種組網模式下,只要日常維護得當,基本符合良好的網絡標準。
圖2 話音專網試驗
下面對IP城域網做同樣的實驗,抽取一個已搭建好,但尚未投入使用的試驗網絡的網絡質量檢測機器人。對測試結果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梢钥吹剑矞y試IP地址43 354個。其中不可達地址10 199個,可達地址33 155個,地址不可達的最主要原因是,部分設備禁止使用ICMP,次要原因為用戶重啟導致DHCP地址重新分配或用戶終端吊死。在此將不可達地址剔除出分析列表。
在這33 155個可達地址中,平均時延大于40 ms的地址有2 073個,占全部可達地址的6%;分組丟失率大于10%的地址為1 070個,占全部可達地址的3%,其中時延大于40 ms的地址有166個,時延小于40 ms的地址有904個;時延抖動超過10 ms的地址有8 370個,約占全部可達地址的25%,時延抖動超過20 ms的地址有4 415個,約占可達地址的13%。
根據上文的分析,傳真業(yè)務對于網絡質量的要求尤其體現在時延上。下面將對IP城域網的時延進行更進一步測試,努力通過更多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得出有用的結論。
為此,進一步分忙時閑時對城域網進行測試。從40 000個IP地址中抽出4 000多個進行分時段測試(0:00-9:00為閑時,10:00-21:00為忙時),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分別給出忙時、閑時在不同時延范圍內地址數的比較。其中,對于時延大于40 ms的地址數,忙時比閑時多出7.8%;為了更清晰地進行對比,將小于40 ms的時延段細化,可以看到在閑時測試下,時延在10 ms內的地址數大大超出忙時;而在10~40 ms范圍地址數忙時多于閑時。
將同樣的結果數據繪成平滑曲線,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忙時、閑時的變化,如圖5所示。忙時的曲線較閑時的曲線發(fā)生了明顯的右移(這里的x軸坐標和條形圖x軸坐標相同),這說明在忙時時段內,同樣硬件條件下,時延增加的概率會變大。
圖3 網絡質量測試結果
IP網具有長期性能較好、暫態(tài)性能較差的特點,所以當網絡中業(yè)務流量突然增大時,會產生擁塞,分組排隊的時間增加,排隊時延成為主要成分。實際的在網實驗結果,也很好地證明了這個觀點,在忙時時段內,由于業(yè)務的增加,時延也高于閑時,這大大增加了業(yè)務出現問題的幾率。
另外,IP網絡本身不能像TDM那樣提供完善的QoS保證機制,分組排隊的時間增加,必然會有優(yōu)先級低的業(yè)務分組被丟棄,導致業(yè)務的服務質量下降。
接入層主要包括用戶傳真終端,上聯ONU、OLT這些接入設備及中間的傳輸網絡。主要影響傳真業(yè)務的參數配置和硬件。
3.2.1 參數配置
檢查參數配置是否正確;參數配置是否和傳真機終端型號匹配。以MA5616為例,“workmode”表示傳真模式的選擇,包括透傳(thoroughly)和T.38參數;“flow”表示傳真切換模式的選擇,包括v2、v3、v5參數。
深圳現網目前標準配置的傳真參數為“透傳+v3flow”。
在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中興通訊自己有一種特殊的傳輸模式——Robust(頑?。┠J?,前文中介紹了Robust是一種透傳增強模式,增加了冗余處理,以提高傳真的成功率。但只有中興通訊設備和少量烽火FTTH設備對其支持,兼容性不強,特別是到后期SIP中繼開通之后,引入了互通問題,Robust模式送上去的信令與SIP信令進行疊加后,造成傳真失敗,因此除非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一般不予以使用。
3.2.2 硬件
(1)傳真機問題
檢查傳真紙是否放好;傳真機接收時,需確保傳真機已放好傳真紙、打印墨盒沒有用完、各部件工作正常。傳真機是否已設置“拒絕接收”功能,確保傳真機已正確設置。
(2)網絡中各部分硬件的問題
外線質量和終端電壓是否達到要求,這兩種因素是最容易出現的,因此特別值得注意;其他問題,如上聯ONU、OLT設備板卡端口等是否出現問題,設備版本是否匹配及其他設備因素。
圖4 忙閑時測試結果對比(條形圖)
圖5 忙閑時測試結果對比(曲線圖)
在控制層中,關鍵要檢查與低速業(yè)務有關的參數配置是否正確。以華為公司SOFTX3000為例。
·不能出現“No fax”、“No modem”字樣。若媒體網關支持檢測傳真信號,則不能出現“No fax”;若媒體網關支持檢測modem信號,則不能出現“No modem”。
·需要包含“v3 fax flow”字樣,表示本網關的傳真業(yè)務協(xié)商由軟交換控制。
·網關編解碼配置是否正確,以確定當前的傳真類型為T.38還是透明傳輸傳真。
·相關EC配置是否正確。高速傳真本身有EC處理,要求網關的EC功能關閉;低速傳真要求EC打開。
本文從實際出發(fā),第一次從整個網絡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影響以傳真業(yè)務為代表的低速數據業(yè)務的因素。分析過程中,在深圳現網的情況下,做了大量實驗,力求盡可能用豐富的事實數據“說話”。希望此文能在今后的維護工作中起到參考價值。
1 IP與多媒體標準研究組.IP電話網關設備技術要求.電信技術,2000(10)
2 Kurose J F,Ross K W.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第四版).陳鳴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3 Postel J.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RFC 792,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1981
4 Stallings W.數據與計算機通信.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