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跟華 張軍
(1江陰市臨港新城實驗學校江蘇江陰214443;2泰州市高港中學江蘇泰州225321)
重視課堂提問防止“滑過現(xiàn)象”
姜跟華1張軍2
(1江陰市臨港新城實驗學校江蘇江陰214443;2泰州市高港中學江蘇泰州225321)
近來筆者細讀了何道寬和許力生翻譯的《思維的訓練》一書,該書作者愛德華·德波諾在書中有關(guān)“注意滑過”里有這樣的描述:“在思維或感知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主要路徑特別明顯而滑過另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如果能把注意力導向那條路徑,我們會很容易看到它的。可是,由于沿主要路徑行進得非常順利(見圖),我們的注意力根本沒有機會轉(zhuǎn)向通往C的那條路徑。”這一段文字引起了筆者的共鳴,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總想教學過程自然流暢、面面俱到,“不情愿”給學生留下“障礙”,或者給學生留下了跨越的“障礙”,但又“無意識”地沒有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致使教學過程一晃而過,許多具有探索價值的內(nèi)容在不經(jīng)意間滑過,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教學中的“滑過現(xiàn)象”嘛!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師生互動交流的最常見手段,通過提問既可以檢查學生對特定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同時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潮翻滾,有所發(fā)現(xiàn)和領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可以說課堂提問既是啟迪學生思維的催化劑,也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然而筆者在對本校和外校的隨堂聽課中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設計問題與學生交流,但總感覺很多時候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問題潛在的啟導功能,沒有很好地訓練學生思維,導致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在不經(jīng)意間“一滑而過”,可以說是“贏得了起點,失去了終點”,實在令人感到可惜。為此筆者特別關(guān)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的“滑過現(xiàn)象”,以期對化學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滑過現(xiàn)象”的發(fā)生,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對問題本身重視不夠
在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備課時主要思考的是上課“教什么”、“怎么引”等內(nèi)容,而很少精心地設計問題,課堂上往往都是即興式提問,致使很多課堂提問過易或過難,使學生思維啟動過程自然而然地“滑過”。過易,學生不用思考即可得出正確答案,思維在低水平重復,使學生得不到探索的樂趣;過難,學生還不具備回答問題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思維過程難以啟動,學生得不到成功的體驗。例如剛講完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時,就向?qū)W生提出“我們?nèi)绾卧O計實驗來驗證Fe、Hg、Ag的活動性順序呢?”學生可能會一臉茫然,因為依學生剛上新課時的能力回答這樣的問題會感到非常吃力,會有“坐在地上摘桃子”的感覺。
2.對思維空間重視不夠
在課堂上,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地向?qū)W生提出各類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但好多時候問題提出后并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教師就說出結(jié)果,自問自答,使學生思維激發(fā)過程自然而然地“滑過”。例如有一位老師在講解固體溶解度概念時向?qū)W生提出問題:固體溶解度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該教師強調(diào)要全面仔細地分析概念的同時,卻又在趕時間,幾乎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其實我們從概念中很簡單地可以看出,固體溶解度與溫度有關(guān)的同時,還與溶質(zhì)的性質(zhì)、溶劑的性質(zhì)有關(guān)?!边@樣一來,學生思考的空間就被剝奪,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白白喪失,思維得不到應有的激發(fā),從而不能很好地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對答問評價重視不夠
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后,學生經(jīng)過思考,一般都會給出問題的答案,當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時,教師經(jīng)常用“好”、“對”來評價或不做評價,就繼續(xù)下面的教學內(nèi)容;當學生的回答不理想時,教師常用“不對”來評價,然后就同一問題向另一同學發(fā)問,直至學生的回答能滿足教師的需求。在這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并沒有更深層次地評價學生的答問,使學生思維深化過程自然而然地“滑過”。例如提問“使酚酞變紅色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嗎?”有的學生回答“是,書上就是說堿溶液能使酚酞變紅”,有的學生回答“不對,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變紅色,但它不是堿溶液”,如果這時教師只是簡單地肯定回答對的同學,而不對答問做更深層次的分析評價,就會使很多學生造成認識上的混亂,學生的思維就不能向縱深發(fā)展,好多有價值的信息就會被“滑過”,比如堿溶液、堿性溶液在概念上的區(qū)別和性質(zhì)上的聯(lián)系、以及酚酞溶液變紅色的本質(zhì)、怎樣進行正確的描述等等。
4.對提問主角重視不夠
德國學者費諾切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提問”。然而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化學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教師提出來的,偶爾有極個別學生提出個別問題,就連課后問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少。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教學中教師太重視學習結(jié)果,不太關(guān)注學習過程,忽視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導致了學生不會獨立思考,他們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可問,不知道該怎樣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基本上處于被動的“應答”狀態(tài),養(yǎng)成了絕對的服從心理、唯書唯師的惰性心理,從而使學生思維升華過程自然而然地“滑過”。
從表面上來看“滑過現(xiàn)象”是一種無意識的教學行為,具有偶然性,但實際上它更像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和行為習慣等因素的必然結(jié)果,它所造成教學資源的損失是巨大的,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因此,要防止“滑過”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要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的同時,還可以在教學中做如下實踐。
1.合理地設計問題
(1)問題設計要有角度、精度、難度
備課時教師要著眼于知識的不同角度,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點來設計問題,力求采用比較新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新穎性、啟發(fā)性,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問題設計好后再看看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低難度問題可考慮合并提出,高難度問題則可分解成由淺入深的多個問題,前為后作鋪墊,后為前作延伸和提高。通過我們的設計,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迅速知道一節(jié)課的中心內(nèi)容。
(2)問題設計要有廣度、密度、速度
在課堂上提問一般面向全體學生,將不同難度的問題拋給學生后,教師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組織答案(等候時間一般為3到5秒,如果小組討論或問題較難,則可長一點),在這段停頓時間內(nèi),教師不要急于點破,而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感悟問題,獲得知識,教師仔細觀察、適當提醒,當感覺時機成熟了就請學生來回答問題,當然要確保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體驗成就;同時提問不可過密、過疏,過密會使學生過度緊張,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過疏還會使課堂缺少師生交流,不利于教師了解和調(diào)控學生的狀態(tài)。通過我們的設計,以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迅速理解一節(jié)課的中心內(nèi)容。
2.合理地評價學生的答問
課堂提問中學生答問正確與錯誤都是正常的,作為教師不能用簡單的“對”、“有點不對”與“不對”來評價學生的回答,而應給學生的答問作出更合理的評價。
(1)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教師應重復學生的答案來給予充分肯定,有時還可繼續(xù)探問學生是否還有更好的其他答案,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然還可以增添新條件,引出新問題,拓寬拓深思路,使答問更具深刻性。例如,在學生回答了銨態(tài)氮肥為什么不能與堿性物質(zhì)混合使用后,增添“銨離子若存在于水中”這一條件,從而引出新問題“如何檢驗水溶液中銨根離子的存在”,促使學生深入地去思考,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認識銨鹽反應生成氨氣的實質(zhì)。
(2)對于學生錯誤或不完全正確的回答,教師千萬不要因為學生回答有誤而打斷學生的回答,圖省事就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時我們可以暫緩評價,轉(zhuǎn)問其他同學,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各自闡述其觀點并說明理由,讓他們的思維在爭辯中產(chǎn)生火花,師生再順勢利導,評價其各自正確與錯誤之處,幫助他們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尋找正確、科學地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問“在不使用指示劑的條件下,欲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溶液由酸性變?yōu)橹行?,可以選用什么試劑?”同學們經(jīng)過思考討論,可能會提出熟石灰、硝酸銀、純堿和石灰石等試劑,這時教師可以不要說誰對誰錯,而是繼續(xù)讓學生說明選擇那個試劑的理由,在學生的回答中師生共同討論學生回答中的不足之處,最后師生進行歸納總結(jié)。通過指導學生不能想當然地解決問題,對問題的分析一定要具有全面性、深刻性,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問題”是開啟和發(fā)展思維的源泉,如果課堂上能引導學生直接參與提問,打破學生被動接受者的局面,這將是一個學生思維升華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使有時是不恰當?shù)纳踔潦堑图壍?、錯誤的,但是只要提出問題,就證明學生是動過一番腦筋的,這個過程本身就蘊涵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例如在預習學案中設計“你預習了本課題,你有哪些疑問?”環(huán)節(jié),教師收集這些問題從中挑選出難度適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穿插地提出來,或者在一節(jié)課中專門留出5到8分鐘時間,讓學生提出他們的想法,然后師生一起來討論提出的問題,并對提出精彩問題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莫剟?,不斷鼓勵他們積極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思維具有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從而從源頭就開始減少滑過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筆者將提問環(huán)節(jié)中的“滑過現(xiàn)象”提出來,是希望能引起教師們的關(guān)注,減少有價值信息的“滑過”,促進學生思維的訓練?!胺阑辈皇且怀幌湍芙鉀Q的,需要教師改變“應試”教育觀念的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關(guān)注、反思、總結(jié)和修正,才能有效地減少“滑過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008-0546(2013)06-0049-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