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福,郭文韜,袁 婷,張明菊,劉 亮,項 俊
(1.黃岡師范學(xué)院 經(jīng)濟林木種質(zhì)改良與資源綜合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黃州438000;2.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中華鱘研究所,湖北 宜昌443100)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Thunb)為忍冬科植物的花蕾,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可以清熱解毒、涼血化淤,主治外感風(fēng)熱、瘟病初起、瘡瘍疔毒、紅腫熱痛、便膿血、增強免疫功能等。
湖北羅田縣位于大別山南麓,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征,野生金銀花資源豐富。羅田金銀花香氣濃郁,有效成分高,獲中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截至2011 年,羅田金銀花種植面積已達2.1 萬畝,金銀花產(chǎn)業(yè)前景看好。
綠原酸是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金銀花質(zhì)量控制指標之一。筆者搜集了羅田的兩種金銀花種質(zhì)資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比較花莖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綠原酸的含量,為羅田金銀花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Varian Cary 100 Scan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Varian 公司),Ax -205 Mettler Toledo 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集團),SHZ-III 型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綠原酸對照品(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20117),無水乙醇(天津市凱通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羅田金銀花和大地金銀花是羅田縣目前種植的兩種金銀花種質(zhì)資源,二者的花莖葉分別采自羅田栗子坳種植基地和三里畈種植基地。
精密稱定綠原酸對照品5 mg,加70%乙醇混勻定容到10 ml 容量瓶,即為對照品溶液。
取已烘至恒重的花莖葉研碎成粉末,準確稱取2.5 g 各加入250 ml 圓底燒瓶中,加入70%乙醇50 ml,回流提取45 min,過濾,重復(fù)提取三次,合并濾液,定容至250 ml 容量瓶,即為供試樣品溶液。
Cary 100 掃描對照品溶液確定檢測波長為330 nm。在此波長下測定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35μg/ml、40μg/ml、45μg/ml 等不同濃度綠原酸的吸光度。分析結(jié)果表明,綠原酸在5μg/ml ~45μg/ml 范圍呈現(xiàn)良好線性關(guān)系,回歸方程為:Y=0.0528X+0.0375,R2=0.999。
取濃度為10.90 g/ml 的標準品溶液在波長330 nm 測定吸光度,重復(fù)5 次,結(jié)果見表1。
表1 精密度試驗結(jié)果
取兩種金銀花材料的花莖葉供試品溶液稀釋10 倍、20 倍和50 倍后在330 nm 下測定吸光度,代入線性方程求的各自的綠原酸含量。結(jié)果見表2 和表3。
表2 羅田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
表3 大地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
植物體內(nèi)綠原酸的生物合成需要EMA 途徑和PPP 途徑提供中間體[1],不同組織器官和不同發(fā)育時期代謝能力的差異導(dǎo)致了綠原酸含量的不同,均以幼嫩、代謝旺盛者綠原酸含量高[2]。花屬生殖器官,代謝旺盛;葉屬營養(yǎng)器官,產(chǎn)物大量積累,代謝活躍;莖為運輸器官,代謝程度低。同樣地,頂葉屬新葉,生命代謝活動較中葉和底葉旺盛;花半開時代謝較全開時更為旺盛。因此,很多研究認為,植物體內(nèi)綠原酸含量是花>葉>莖[2]。但從表2 和表3 中可知兩種金銀花中,葉片綠原酸含量最高,花次之,莖中綠原酸含量最低,并且半開花中綠原酸含量比全開花高,頂葉中綠原酸較中葉和底葉略高。事實上,人們研究發(fā)現(xiàn)金銀花葉和金銀花在臨床上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的莖葉,尤其是葉的有效成分不亞于金銀花[3],而葉中綠原酸含量以枝端幼嫩小葉為最高[4],花中綠原酸含量以全開花較低[5]。另外,種質(zhì)、產(chǎn)地的不同也導(dǎo)致了綠原酸含量的差異。研究表明,據(jù)研究,山東、河南等地金銀花葉中的綠原酸含量幾乎超過了同一時期的金銀花[4]。羅田金銀花葉中綠原酸含量高達7.59%,相當(dāng)于花中綠原酸含量的2.5 倍。從山東引種到羅田的大地金銀花葉中綠原酸含量與羅田金銀花差異不大,但花中綠原酸含量遠高于羅田金銀花。
[1] 陳紹華,王亞琴,羅立新.天然產(chǎn)物綠原酸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技,2008,33(2):195 -199.
[2] 吳世福,張永清.影響金銀花植株體內(nèi)綠原酸含量的因素[J].山東醫(yī)藥工業(yè),2003,22(2):32 -34.
[3] 李玉賢,楊懷霞,武雪芬.金銀花莖葉藥用價值概述[J].河南中醫(yī)藥學(xué)刊,2000,15(3):23 -24.
[4] 林慧彬,彭廣芳,鐘方曉,等.山東金銀花葉的質(zhì)量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1997,8(2):125.
[5] 耿世磊,寧熙平,吳鴻,等.山銀花不同發(fā)育階段花結(jié)構(gòu)與綠原酸含量變化關(guān)系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3):279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