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與 圖/楊敏
南溪號子的雛形是土家人解乏鼓勁的勞動號子,與薅草鑼鼓相似。在長期的傳唱中,南溪號子成為山歌品種,但它既不是川江號子、纖夫號子,也不是武陵山號子。它即興歌詞,唱法固定。南溪號子的唱腔,有大板腔、九道拐、三臺聲、打鬧臺、南河號、喇叭號等10種。它的唱法為一人領唱,或兩人和三人唱高音,讓更多的人唱低音,眾人幫腔,從而形成互相應和的高中低聲部。
南溪號子涉及土家族歷史、地理、民間傳說,因而傳達出許多歷史文化信息,是土家族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現(xiàn)在,在黔江地區(qū),能唱南溪號子的人極少、且年事已高、瀕危滅絕,急需搶救保護。如果探索南溪號子來源,我們追溯到唐朝,在武陵山脈的高山、峽谷、深溝地帶,聲調(diào)高昂的南溪號子,雄渾壯闊。
在渝東南土家人聚居的武陵山村寨,是南溪號子的海洋,也是南溪號子的山歌之鄉(xiāng)。在重慶黔江鵝池鎮(zhèn)南溪村,有“南溪左右二面坡,男女老少會唱歌”美譽。在南溪,還有一說是,“十對男女九對歌,十首山歌九情歌”。因為,土家山民們即興創(chuàng)作的南溪號子,沒有樂器伴奏、以情歌為主、口頭傳唱、世代相傳。而南溪號子的歌詞,也沒有文字記錄,是土家人在勞動時,看到山就唱山歌、看到水就唱水謠、看到飛禽就唱翅膀、看到野豬就唱奔跑。
“鷺鷥死在田坎上,白鶴攏來哭一場,雖說不是同林鳥,大家都是打魚郎……”一天晚上,70歲土家婦女馮廣香唱起南溪號子,情到深處,淚光盈盈。在黔江大眾廣場上,一群來自南溪的土家歌手,參加了文化節(jié)。據(jù)78歲楊再方介紹,“南溪號子,是祖輩傳下來的東西,要一人領唱,多人合拍,這樣干活有力量?!?/p>
據(jù)68歲的胡安祿說,土家村寨坐落在高山深谷中,南溪河水穿流而過,注入阿蓬江。他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農(nóng)村集體化、公社化時期,大家都在一起干活,只要一人唱起南溪號子,兩岸應和,聲調(diào)宏壯。58歲的楊正澤,說起南溪號子,如數(shù)家珍……61歲胡興澤和64歲阮中英,他們說起南溪號子情歌,興致盎然:“太陽出來曬白巖,情妹出來曬呵欠,情妹呵欠我不愛,我愛阿妹好人才……”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對唱《六月薅草》山歌:(男):六月太陽像把火,你把涼帽借給我。(女):你要涼帽你拿去,六月太陽不曬我。(男):薅草鋤頭把把長,麥根草帽遮太陽。(女):只要你心合我意,我來薅草你歇涼…… 楊再方說,他10歲干活,就唱南溪號子。如今經(jīng)常領腔唱南溪號子的馮廣香,小時候就愛唱南溪號子,按土家人規(guī)矩,女子未嫁不許唱南溪號子。于是,她只有悄悄哼,幾十年之后,她有一肚子南溪號子。
據(jù)馮廣香說,她的感情離不開南溪號子,她的文化也是來自于南溪號子,在南溪號子里有民俗地理常識。比如:問一聲,踩倒鋤頭向根生/鋼鐵出于哪州縣/鐵匠生于哪州人/唱一聲,我來幫你說原由/鋼鐵出于青州縣/鐵匠出于柳州人。又如:酉陽有個十字街/南溪有個歇馬臺/只說酉陽修得好/沒得南溪情妹乖。
這些年來,南溪的變化太大了,電視和移動電話也覆蓋全村。但南溪號子卻沒有發(fā)展,逐趨衰落。當他們聽說南溪號子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十分欣慰。楊再方感嘆萬千,他又唱起了南溪號子,那深邃歌聲,把我們和武陵山,再次帶進了原始、樸實、充滿神秘的遠古,讓人身臨其境。這是一組原生態(tài)山歌,由南溪號子組合,再現(xiàn)了勞動場面。
在南溪村的一幢吊腳樓里,土家族村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央視播放的《民歌·中國之魅力重慶》節(jié)目。當南溪號子在電視上出現(xiàn)時,許多村民高興歡呼。而在央視演繹南溪號子的7位老人,卻高興不起來?!按謇锬艹舷栕拥娜耍坏?0人,而且年紀很大了,這傳唱了1000年的南溪號子,還能響多久?”有人擔憂,有人不說話了。
“老爸,你莫勸我學唱南溪號子,我在外打工,一年能掙兩三萬塊錢,你唱南溪號子把喉嚨唱痛了,也沒得一分錢?!碑敶蚬鹤踊丶遥瑮钫凉勺寖鹤映舷栕?。然而,兒子根本不聽,把楊正澤氣得胡子發(fā)抖。馮廣香也遭遇了尷尬,他養(yǎng)育了6個子女,沒有一人愿意唱南溪號子。
“愛聽,不愛學”、“學唱南溪號子,不如去打工掙錢”,這是黔江土家族年青人對南溪號子的態(tài)度。于是,馮廣香來到村里小學,教授南溪號子。然而,有些家長認為,南溪號子是“沒得作用”、“學了也白學”、“還會耽誤學習”。因而,馮廣香到村里小學任教,沒有多久,就回家了。她說:“我搞不懂,這些家長允許孩子唱流行歌曲,卻不許他們唱家鄉(xiāng)的南溪號子?!?/p>
據(jù)南溪村支部書記龐利介紹,在村里,能掌握南溪號子全部唱法的藝人,只有7人。他們是楊再方、胡安祿、馮廣香、李紹俊、楊正澤、胡興澤、李永坤。年齡最大82歲,年齡最小的李永坤也60多歲了。據(jù)了解,依據(jù)國家法規(guī),傳承人低于10人以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就列為“瀕?!奔t線,而南溪號子便在此列。讓龐利無奈的是,央視請7個南溪號子傳人到北京,錄制《民歌·中國之魅力重慶》節(jié)目,楊再方病了。龐利臨時找一個勉強能唱的村民去“將就”一下?!霸俨幌朕k法保護,南溪號子真的會消亡,到那時,我們就成了罪人,愧對祖先”。
據(jù)黔江區(qū)文廣新局副局長高森介紹,南溪號子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又能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高森說,已與7位村民簽訂了傳承協(xié)議,鼓勵他們帶徒弟,并發(fā)放經(jīng)費。根據(jù)協(xié)議,7位傳承人要“一對一”的傳授,即一個傳人帶出一個徒弟,而且要把南溪號子的全部“唱法”,毫不保留地傳授出來。當?shù)匚幕块T,每年要對南溪號子的傳承情況,進行驗收檢查。
“近年來,黔江區(qū)全力推行南溪號子的舞臺傳承。”高森在接受采訪時說,在黔江區(qū),只要有重大的文化活動,都要展演南溪號子。比如鄉(xiāng)村文化節(jié)、武陵山文化節(jié)、宣傳文化周、各種慶典活動等。與此同時,建立南溪號子傳承基地、請傳人給中小學生講授南溪號子、相關部門利用南溪號子的演唱形式,寫出德育歌和廉政歌等。
在黔江區(qū),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南溪號子的7位傳承人,把南溪號子帶到舞臺上,讓觀眾來感受南溪號子的魅力。尤其是7位傳承人被中央電視臺請到北京,錄制《民歌·中國之魅力重慶》節(jié)目。這是7位南溪號子傳承人,第一次走出重慶,第一次面向全國觀眾。在節(jié)目中,他們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的南溪號子,讓錄制組為之傾倒。“有政府的重視和全民支持,南溪號子的民間藝術,一定會得到發(fā)揚光大,從而走向世界?!蹦壳?,黔江區(qū)對南溪號子進行搶救保護,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利用多媒體采集南溪號子的影像資料,現(xiàn)在“黔江把所有國家級和重慶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制作了影像資料?!?/p>
一天下午,有兩個中學女生,在油菜地里唱南溪號子,字正腔圓,有“南溪號子的味道”。一個叫胡小艷,一個叫胡秋菊,是馮廣香的徒弟。“看來南溪號子后繼有人,不會消亡,讓人高興。”南溪號子的傳人楊再方欣慰地說,臉上寫滿笑意。
南溪號子起源于勞動,是土家人生活、工作、學習的藝術再現(xiàn)。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南溪號子雖產(chǎn)生于古代,但發(fā)展于近代,在工作中起到鼓舞情緒、調(diào)節(jié)疲勞作用。因此,各種不同的勞動形式,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南溪號子。在這過程里,南溪號子歌詞簡短、句式固定、連貫易記。比如南溪船工號子,即興所唱、采用比擬、夸張手法,生動再現(xiàn)船工在與險灘惡浪的搏斗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高亢悠揚的南溪船工號子,雄壯有力。所以,南溪船工號子分為急水、平水、拉纖、收纖、扳艄類型。有的悠揚婉轉(zhuǎn)、有的七言四句,以襯詞幫腔。有時,由于河流狹窄,急流險灘,所以南溪船工號子形式半聲號、兩聲號、三聲號、四聲號、五聲號和大號子曲調(diào)。具有歌唱性、旋律高亢、唱詞很多。
而南溪號子山歌,與南溪號子有相似氣質(zhì)、曲調(diào)高亢、但不強烈嚴謹,有顫音、滑音、是自由抒情曲。南溪號子山歌有采茶歌、砍柴歌、趕馬歌、放牛歌、翻山調(diào)、盤歌等。曲牌結(jié)構(gòu)有號頭、半聲子、上下句、四句子、五句子、叫五句、六句子、連八句、穿號子、趕號子、串句子、穿尾子等。
南溪號子山歌分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是一種高亢、純樸的田野抒情。平腔山歌是一種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敘事。高腔山歌由于調(diào)高、演唱費力、由多人演唱的連八句,歌詞不超過六句。平腔山歌因調(diào)門低,可以容納較長歌詞,字句密集。有問答猜謎、互唱古人古事、情歌贈答等。它們比物、比景、比情、比人、詞意風趣。
田歌的南溪號子,是配合生產(chǎn)的歌唱形式,有薅草鑼鼓(薅草歌)。土家人有打鑼鼓習慣,在水田,有栽秧鑼鼓、扯草鑼鼓。在旱田鋤草,打薅草鑼鼓,挖荒田或砍楂燒火,都興打鼓。鑼鼓班子為4人(鑼、鼓、鈸、馬鑼),或是兩人(鑼、鼓)。薅草歌也分高腔和平腔,或固定演唱、或即興演唱、唱詞通俗,流傳甚廣。
勞動歌的南溪號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勞動歌所反映的生產(chǎn)過程、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勞動中表現(xiàn)的某種情緒,可以分為古代歌謠和近代歌謠。古代勞動歌謠因無文字記載散失,只有極少的獵歌和漁歌保存下來。在內(nèi)容上,勞動歌反映先民漁獵和農(nóng)作物收獲的喜悅,或伴隨勞動過程而呼喚。比如《打獵歌》:背銃就往樹林走/走進樹林去趕猴/拿銃攆猴三整天/猴子跑得屁股冒紅煙/公猴母猴膽也大/跑上巖坎就打架/拿起銃來點著藥/猴子死在巖坎腳。
生活歌的南溪號子,是近代作品。它們從不同側(cè)面描繪土家人的生活習俗和生活境況,兼有敘事和抒情特點,具有濃厚氣息。而人類起源歌的南溪號子,敘述治天治地的萬物神靈,神仙關心土家人的命運,撒出的黃土成了土家先祖。神仙安排土家人的日月星辰、得水得火、得五谷雜糧、征服各種毒蟲毒蛇等。
在南溪號子的生活歌里,土家先民從何處遷來,雖說法不一,但在遷徙中,互相關心,團結(jié)互助,越過高山密林、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他們知道“太陽又出來了,太陽又落了。樹葉又綠了,樹葉又落了。草鞋穿爛了九十九雙,拐棍拄斷了九十九根”,當他們來到山清水秀、溪流縱橫、土地肥沃的地方,于是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
這部分古歌雖不是真實的歷史記載,但可以推定,土家族先民為了生存、為了發(fā)展、長途遷徙,沿途留下若干部落。從意義上來說,《遷徙歌》有巨大的史詩價值?!哆w徙歌》之所以在土家人心中有崇高地位,是因為它熱情謳歌了祖先們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豐功偉績,得到子孫世代的崇拜敬仰。
廣泛流行的哭嫁歌,是土家人的婚嫁習俗,是土家青年男女結(jié)婚時的吉日良辰、應該張燈結(jié)彩、弦歌達旦??墒?,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卻要用“哭”的方,來迎接人生喜典。南溪號子出嫁歌,能夠貫穿土家青年男女,從訂親到結(jié)婚,少則數(shù)日,多則一個月的哭嫁歌。據(jù)悉,土司統(tǒng)治后期,漢文化逐漸進入,儒家封建倫理道德影響了土家人的戀愛婚姻。男女青年婚配要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門當戶對”和財產(chǎn)制約。
在大山里,出嫁對土家婦女來說,不是幸福歸宿,而是噩運開始,她們出嫁以后,難以預卜。在人生命運轉(zhuǎn)折的關鍵時刻,出嫁姑娘在哭嫁中,增加了譴責重男輕女封建制制度、埋怨父母包辦婚姻、痛罵媒人貪嘴好財、巧言假語的內(nèi)容,哭嫁歌就是在這種社會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并形成固定的形式內(nèi)容。
南溪號子哭嫁歌,是千百年來土家女子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內(nèi)容龐大、程式復雜。根據(jù)需要,它產(chǎn)生了非詩非詞、口語與書面語結(jié)合、民歌與長短句結(jié)合的自由體。南溪號子哭嫁人歌的句式靈活、長短不一、語多重復、調(diào)多反復、不講究韻律、但節(jié)奏明朗、生動活潑,鏗鏘有力。如:人家爹娘的口是蜂糖口/人家爹娘的心是苦瓜心/蜂糖口/甜不久/苦瓜心/苦到頭。這種通俗洗練、自由明快的表達方式,栩栩如生。
由于南溪號子哭嫁歌,容納了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姑娘們在哭唱時,不受約束,表露個性,自由抒發(fā)。因此,南溪號子的哭嫁新娘,把自己的愛與恨、怨與怒、悲與憤各種復雜感情相互交織,并通過悲痛、沉思、怒斥和吶喊,可以看到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也看到她們不甘受辱,敢于反抗的鮮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