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彪 (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 四川 成都 610021)
2013年3月2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孟其真的《圖書館,請擇善而藏》(以下簡稱孟文)[1],他認為圖書館在采購圖書時應剔除“壞書”,做到“百里挑一,擇善而藏”。3月22日,圖書館界知名博主竹帛齋主(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教授)以《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2](以下簡稱竹文一)為題發(fā)表博文,認為“圖書館在藏書建設上必須保持客觀中立,不受任何思想意識和社會勢力的干擾和影響,不越俎代庖地替任何意識形態(tài)、團體和個人判斷藏書的優(yōu)劣好壞或者收藏與剔除”[2],指出孟文“擇善而藏”的錯誤所在。
該篇博文引起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廣泛爭論與關注,截至2013年3月31日,有超過1100次點擊,70次回復,支持與反對的觀點激烈交鋒,多名圖書館界著名專家學者參與討論,由此形成了近年來圖書館界少有的焦點論爭,筆者將其命名為“人有好惡,書無好壞”論爭。
本文對此次論爭的發(fā)展過程進行詳細梳理,并深入探討論爭反映出來的我國圖書館知識自由觀念相關問題。
本次論爭由孟文引發(fā),但主要爭論的對象是竹文一的內(nèi)容,因此論爭的開始應為3月22日該篇博文的發(fā)表。
竹文一強調(diào)圖書館在藏書建設中保持客觀中立是“純粹的圖書館精神”[2],指出“這種精神會受到來自意識形態(tài)的各種壓力,但是作為圖書館人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予以堅持和抗爭”[2],因此,“在讀者眼中,圖書有好壞優(yōu)劣,但是在圖書館人眼中,圖書就是圖書,一視同仁,沒有好壞優(yōu)劣”[2]。竹文一還回答了孟文關于圖書館如何科學解決藏書空間不足的問題,即“根據(jù)藏書借閱的情況,盡最大可能保持館內(nèi)藏書‘零增長’,保留流通量大和利用率高的藏書”[2]。
鑒于“仍然有不少人十分不贊同齋主的觀點”[3],一天后即23日,竹帛齋主又發(fā)表《勿左勿右 客觀中立》[3](以下簡稱竹文二)一文,從更深的層面揭示圖書館客觀中立、知識自由的“普世價值觀”,指出“圖書館既不能反左也不能反右,必須竭盡所能地保持客觀中立,挑戰(zhàn)和反對一切書刊審查,堅持收藏自由和閱讀自由的原則”[3]?!皥D書館人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文化的守護者”[3]而非“書籍的審查官,去教育讀者什么是好書,什么是壞書”[3]。
竹文一和竹文二的發(fā)表激起了圖書館界的強烈反響,自3月22日—31日,10天內(nèi)兩篇博文共有超過1800次點擊,120條評論,這兩個數(shù)字在圖書館界的博客文章中十分罕見,可見該次論爭的激烈和影響力。同時,該次論爭還吸引了多名圖書館界知名專家學者參與,如老槐——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范并思教授,圖有其表——《數(shù)字圖書館論壇》執(zhí)行主編顧曉光,西北老漢——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原副院長楊玉麟教授,河邊——《圖書館雜志》原執(zhí)行副主編王宗義研究館員,等等。而竹帛齋主也與評論者互動,對評論進行點評和觀念的交鋒。
3月24日和26日,圖書館界知名博主超平(浙江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李超平副教授)和雨禪分別發(fā)表《雅俗之爭,一片混亂》[4]和《書有好壞嗎?》[5]兩篇博文,對論爭問題展開更深入的討論,明確支持“書無好壞”的圖書館價值中立。
這次論爭突然發(fā)生,也快速歸于平靜,但是論爭反映出來的大量圖書館從業(yè)者及研究人員對圖書館知識自由觀念持否定或質(zhì)疑立場的問題,值得更深入的討論并引起圖書館界警醒。
通過對論爭過程和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清晰的發(fā)現(xiàn),本次論爭的焦點是圖書館知識自由的問題,是圖書館在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過程中,是否應摒棄個人立場,堅持價值中立,也就是說,圖書館是否應當收集包含各種觀點和立場的文獻,同時為讀者提供無歧視的、全面的文獻信息服務。
知識自由是國際圖書館界長久以來倡導的圖書館權利的核心問題,也是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和圖書館員職業(yè)核心價值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早已經(jīng)被國際圖書館界所認可和接受。
竹帛齋主說,“原以為經(jīng)過近十年的圖書館權利觀念的傳播,圖書館界對信息自由已經(jīng)有了比較正確的認知,沒想到仍然有不少人十分不贊同齋主的觀點?!盵3]誠如斯言,盡管早在20世紀40年代知識自由即已經(jīng)由《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權利法案》成為美國圖書館界公認的核心價值體系最重要內(nèi)容,盡管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界大力宣揚知識自由(在我國圖書館學界,類似涵義的詞匯包括圖書館權利、信息自由、信息公平等)理念,但通過這次論爭可以發(fā)現(xiàn),仍然有大量圖書館員不理解、不認可、不接受圖書館知識自由及其倡導的價值中立、平衡館藏理念。
據(jù)筆者簡單統(tǒng)計,在120條評論中,排除無實際意義的評論(如轉(zhuǎn)載、重復發(fā)表等),有效評論共有108條,其中,明確支持的52條,其他(沒有明確表明意見,或者談論其他相關內(nèi)容等)19條,而表示反對或者提出質(zhì)疑的有37條,足見竹帛齋主所言不虛,也能看出知識自由觀念在我國圖書館界的普及仍然不足。
反對或質(zhì)疑的評論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沒有知識自由理念,如抱拙歸園田評論竹文一:“這樣的博文,危害甚大”[2];王梅的圖書館認為,“圖書館有理由有權利對書海中的糟粕書垃圾書,說不,例如低俗騙術厚黑學抄襲的書。”[2](2)以圖書館空間、經(jīng)費、服務對象等問題以及現(xiàn)實的意識形態(tài)管理為由拒絕或質(zhì)疑知識自由,或者持消極的態(tài)度,如豫民認為,“(圖書館)選擇就要有標準。有標準就有價值判斷在里面。所謂中立是哄人的”[3];xjxel認為,“圖書館由人運行,必然各項工作受到運行人的影響,圖書館精神感覺就象個理想,很豐滿,不巧的是,現(xiàn)實太骨感了”[2];呆呆和摸摸認為,“理兒都是在理兒的,只是理論和實踐差距好大?!盵3](3)錯誤理解知識自由,將館藏建設階段和讀者服務階段區(qū)別對待, 如老權認為,“有些書則‘藏而不自由流通’,有限度開放”[2];廣航院實訓基地圖書館認為,“把圖書館保存文獻的職能和面向讀者開放的職能分開來,把讀者認為礙眼的單獨存放?!盵2](4)混淆圖書好壞標準和圖書館收藏圖書原則,如愛是兒童的話認為,“難道什么都有好壞標準,文學作品就沒有好壞的標準?”[3](5)混淆閱讀推廣和讀者的自由選擇,如王梅的圖書館認為,“如果,(圖書)沒有好壞之分,那么,圖書館就根本沒必要進行任何閱讀推廣了?!盵2]
還有一個與孟文有關的博客可作為目前我國圖書館界知識自由觀念理論和實踐欠缺的佐證,即圖書館界知名博主圖林老姜于3月21日以《圖書館,請擇善而藏》原文轉(zhuǎn)載孟文[6],截至3月31日共有10條評論,其中有6條明確支持“擇善而藏”。
與知識自由相關的討論,最有影響的莫過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圖書館界的伯寧豪森論爭,即關于知識自由與社會責任關系不同觀點的爭論,被認為是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歷史上最著名的沖突之一,其焦點是知識自由與社會責任的關系以及圖書館中立與平衡館藏建設[7]。
對于知識自由和中立原則,伯寧豪森論爭的雙方均毫無疑義,一致認為知識自由和圖書館中立是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最重要的內(nèi)容,不可動搖,雙方的分歧在于社會責任會對知識自由、圖書館中立及平衡館藏建設造成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影響;而本次論爭中,有很多參與者從根本上否定或質(zhì)疑圖書館知識自由及中立原則,或者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來看待知識自由,從這一點足可見我國圖書館從業(yè)者在圖書館基本理念認知方面的極大差距。
通過本次論爭,圖書館界需要警醒:仍有很多圖書館員缺乏知識自由觀念或者錯誤理解知識自由。這種情況無疑會極大地影響我國圖書館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進而影響圖書館的整體發(fā)展。圖書館界應繼續(xù)加強圖書館知識自由、圖書館價值中立、圖書館權利、圖書館公平信息獲取等觀念的宣傳、推廣、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強化、促進、提升圖書館員知識自由觀念。
理論上,不論現(xiàn)實的狀態(tài)如何,任何圖書館員個人都應以知識自由為不斷追求的至高的職業(yè)信仰,在現(xiàn)有體制和法律框架下,在各項職業(yè)活動中都堅守知識自由理念和價值中立原則,摒棄個人好惡和價值判斷,不將個人的觀點、立場、價值觀帶入工作中,對各種類型、各種立場和觀點的文獻全面收集整理;同時,不歧視不同觀點和立場的讀者,為讀者提供相關主題的館藏全部文獻。圖書館員不應以現(xiàn)有意識形態(tài)制約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為由,質(zhì)疑、削弱甚至抵制圖書館知識自由理念。
在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中,圖書館員應秉持知識自由信念,以圖書館發(fā)展目標為導向,根據(jù)館藏空間、服務對象、購書經(jīng)費、讀者需求、文獻利用率等情況,制定科學的資源建設標準和原則。對于符合資源建設標準的文獻,圖書館員應以中立的、無偏見的職業(yè)素養(yǎng),力爭所購買、收集的相應主題文獻能夠包含各種觀點,甚至相互對立的觀點,而不應附帶個人喜好和對文獻內(nèi)容的價值判斷。在資源建設中堅持中立原則,還要求圖書館員應主動、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了解社會發(fā)展,關注社會問題,加強對弱勢的、非主流文獻信息(非主流觀點文獻、小出版社出版的文獻、網(wǎng)絡信息等)的收集,從而建立更加中立的平衡的館藏,以便為讀者提供全面的、各個角度和觀點的文獻信息[7]。
在圖書館文獻服務工作中,圖書館員應秉持知識自由信念,中立、無差別地為各類讀者(不含未成年人)提供全面、完整的館藏文獻及其他資源服務。對于未成年人,圖書館應根據(jù)相應管理規(guī)定和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分級服務標準,在服務過程中作出必要的限定,如不提供某些文獻,或者不能訪問某些網(wǎng)站,或者限定使用網(wǎng)絡的時間,等等。所以,本次論爭中有評論者所說的“很多書你不會給兒子看,不會給女兒看,你自己都罵它是垃圾,你卻收藏給別人看,還說書沒有‘好壞優(yōu)劣’?”[2]是毫無道理、不值一駁的。對于成年人,圖書館則不應設置任何障礙(常見的情形如以限定某些文獻的獲取為目的對讀者分級)影響讀者對館藏全部信息的獲取,圖書館員應將文獻的價值判斷完全交由讀者處置,因為,“任何一個讀者都比圖書館人聰明得多,高明得多,根本不需要圖書館人去指導”[3],“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三觀,都懂得如何判斷書籍的好壞”[3],“人們讀點通俗甚至低俗的讀物沒那么可怕,不會毀三觀的”[4]。此外,圖書館還應正確處理好圖書館個性化服務與公平信息獲取的關系。
至于閱讀推廣問題,與知識自由并不沖突。閱讀推廣是一種促進讀書行為的活動,或者是因為某種目的、某一主題,圖書館將經(jīng)過圖書館員價值判斷的某些文獻主動向讀者推薦,讀者是否想要利用是自愿的、被動的;而讀者服務中的知識自由是讀者主動的行為,當讀者提出獲取館藏文獻,那么圖書館員就應無偏見的、全面的向讀者提供。在閱讀推廣中,若讀者希望獲取推廣圖書之外的館藏文獻,圖書館員也應本著知識自由的原則向讀者完整提供。
本次論爭中,老槐評論“齋主這二篇小文,語調(diào)平和,說理深刻”[3],由于齋主對于圖書館權利及圖書館知識自由觀念有著深刻清晰的認知,因此行文有理有據(jù),平和自如就在情理之中。不過,在對評論者的回復中,卻不乏尖銳詞句,又展示出竹帛齋主平素的犀利風格,如“去面壁思過吧”[2]、“別再幼稚”[2]、“你中左毒太深,病入膏肓,該去看醫(yī)生了”[2]、“還是去找書骨精看看他那里是否有閱讀療法的處方吧,你需要接受治療了”[2]、“你的圖書館學學歪了”[3]等。在竹文二的最末,一句“齋主不是萬能的,但是要想齋主不說真話實話也是萬萬不能的,除非滅了齋主的口”[3],更是將齋主強硬甚至兇悍的風格顯露無遺,也鮮明地展示出齋主對于圖書館權利和圖書館知識自由觀念的堅定立場,以及對那些圖書館權利和圖書館知識自由觀念反對者和質(zhì)疑者的激烈態(tài)度。
“每一個問題的深入討論,都會有助于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如果這個討論深入開展起來,可能會重新審議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為新一代公共圖書館奠定基礎。同時,在討論這些基礎問題時,必然會帶動制度設計、重構等實踐層面的探索,從而建立起新的公共圖書館制度”[5]。這是雨禪在《書有好壞嗎?》中對本次論爭的意義所作的宏觀描述,本文原文照錄作為結語,希望圖書館界能夠有所行動,不斷從觀念上和實踐上強化圖書館員的知識自由信念,從而推動圖書館更好的發(fā)展。并且,本文認為本次論爭的意義還并不僅局限于公共圖書館,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同樣值得引起思考。
[1]孟其真.圖書館,請擇善而藏[N].光明日報,2013-03-21(2).
[2]竹帛齋主.人有好惡 書無好壞[EB/OL].(2013-03-22)[2013-04-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2d7.html.
[3]竹帛齋主.勿左勿右 客觀中立[EB/OL].(2013-03-23)[2013-04-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2dy.html.
[4]超 平.雅俗之爭,一片混亂[EB/OL].(2013-03-24)[2013-04-10].http://www.mingzhiguwen.net/archives/2467.html.
[5]雨 禪.書有好壞嗎?[EB/OL].(2013-03-26)[2013-04-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25fcc0101et0z.html.
[6]圖林老姜.圖書館,請擇善而藏[EB/OL].(2013-03-21)[2013-04-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2edzt.html.
[7]宋顯彪.伯寧豪森論爭評述[J].圖書館雜志,2011(3):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