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碧
我院曾經(jīng)收3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病例,年齡均為45歲以上,多數(shù)肥胖,且病前多數(shù)健康。突然患病后心理較為復雜,因而必須引起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和細心的心理護理。
主要有癱瘓(全癱呈植物人、肢體癱瘓、側癱等),語言障礙,共濟失調,運動障礙,大小便失控等幾種癥狀。
2.1 自悲心理 由于突然患病,口眼歪斜、流誕,癱瘓或大小便失禁等,行動不便,處處要人護理照顧,語言又表達不清,與外界聯(lián)系減少等,故而消沉自悲。
2.2 恐懼心理 患者突然出現(xiàn)各種癱瘓癥狀,會感到極度的驚慌、恐懼,害怕自己從此變成廢人,給社會給家庭造成負擔,也擔心自己會死亡等等,從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
2.3 煩躁厭世心理 腦血管后遺癥后,患者的自卑心理會認為親人或同事、朋友都看不起他,討厭他。因此,感到煩躁苦惱,易發(fā)脾氣,拒絕治療和飲食,因而產(chǎn)生厭世心理。
護理心理學認為,人患病后心理狀態(tài)和正常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個體因性格、氣質、職業(yè)、修養(yǎng)和生活方式不同,心理活動表現(xiàn)不同,不良的心態(tài)和惡性刺激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造成多器官多機能失調,對機體功能的恢復不利。在護理工作中應及早發(fā)現(xiàn)和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發(fā)理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疏導,對患者順利渡過疾病恢復期有實際意義,具體措施是:
3.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應具有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視患者如親人,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合作,是取得心理護理成效的關鍵。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與患者相互交往中展開的,護士的言行、表情、神態(tài)對患者均可產(chǎn)生影響。護士不僅要關心,還要理解患者,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量滿足其要求,不要與之爭吵或歧視他們。如患者韋某高血壓腦溢血后遺失語和偏癱,脾氣暴躁,不配合治療,有時需要什么表達不清,別人也不理解,患者甚為苦惱。后來我們用實物和手勢比劃著與其溝通,慢慢理解他的意思,從而滿足了他的需求,解除了他的苦惱。此外,叫其家屬和朋友多關心他的病患,不要表現(xiàn)出厭煩和歧視的表情,使之感到別人沒有歧視和討厭自己,以盡快消除他的自卑心理。
3.2 深入了解患者細微的情緒變化,然后加以分析判斷,作出相應的處理。如處于共濟失調恢復期的劉某,一次因輸液肢體固定一個姿勢放置過久而麻木疼痛,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表情很緊張。我們發(fā)現(xiàn)后,就耐心的詢問,他說一定是腦溢血復發(fā)了,肢體都動不了,要求專家會診和作各種檢查。對此我們先讓患者安定和放松,立即請主管醫(yī)師和專家會診,急作各種檢查,結果排除了腦溢血復發(fā)的可能,我們把結果告之并作了按摩和體位調整,麻木和疼痛的癥狀消失了。同時向他說明情緒對病情的影響,這樣就解除了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3.3 解除患者的煩躁厭世心理。某女患者,53歲,腦溢血搶救后右下肢癱瘓,不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情緒極度消沉,拒食拒水,拒絕治療。經(jīng)了解得知:兒女因其久病,開支大,對其產(chǎn)生了厭煩,她也怕給醫(yī)務人員帶來麻煩,認為給家庭、醫(yī)院和社會均造成了負擔,不想活了,而產(chǎn)生厭世心理。對此,我們跟她談心,耐心的開導,對她說:“你住院治病,我們護理你是我們的責任,你不要放在心上?!蔽覀冞€找到他的家屬,當她的面做工作,說明兒女該盡的義務。她的兒女們思想通了。向她表示謙意,并表示配合醫(yī)院治療母親的疾患。這樣就解除了患者的厭煩心理,使其愉快的接受治療。
腦血管的心理癥狀是心理感情的外露和表現(xiàn),只有善于了解或理解這些心理表現(xiàn),才能有針對性地處理治療的每一個難題。當然,腦血管后遺癥的心理狀態(tài),除了以上所述外,還有其他很多的臨床心理表現(xiàn)??傊?,隨著心理醫(yī)學的發(fā)展,護理心理學愈來愈成為廣大護理工作者的必修之課。護理工作者也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探討心理學,才能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整體護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