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薇 林紅英
疼痛是伴隨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而產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復合結合的主觀感受。晚期腫瘤患者因腫瘤壓迫或骨轉移疼痛成為主要癥狀之一,對于他們來說,疼痛令人恐懼,難以忍受,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效控制疼痛是患者的迫切需要,也是醫(yī)務人員的責任。但臨床上癌癥疼痛控制并不是非常有效,存在諸多原因,本文就護理上存在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1.1 對癌痛治療護理工作重視不足 長期以來形成的“談癌色變”的心理,人們對癌癥治療普遍缺乏信心,對癌痛控制就重視不夠,護士本身也對癌癥存在恐懼心理,容易對癌癥疼痛控制缺乏信心,認為疼痛是癌癥患者必經之路,有點痛是正常的,對疼痛的危害認識不足,而護理人員的消極態(tài)度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治療[1]。觀念上的消極應對導致護理人員只是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對患者疼痛的了解觀察不到位。
1.2 對癌痛評估不足 評估疼痛是控制疼痛關鍵的第一步,要完整地掌握患者疼痛的信息,包括詳細的詢問疼痛病史,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伴隨癥狀等,還要結合心理社會等因素,認真傾聽患者主訴,疼痛是一種主觀體驗,只有經歷疼痛的人方可真實反映。調查中發(fā)現(xiàn)護士對患者疼痛的評估往往低于患者的自我感覺,患者疼痛往往比護士想象得嚴重,護士沒有意識到她們對疼痛的認識與患者是有區(qū)別的[2]。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30%護理人員不認為疼痛評估是實施疼痛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且只有50%護士能了解熟悉疼痛評估方法。
1.3 對鎮(zhèn)痛藥物及輔助用藥知識不足 許多護士在學校期間學到的癌癥疼痛知識相對較少,對癌癥治療方面知識掌握不多,加之臨床上癌痛方面的繼續(xù)教育相對滯后,相對相當一部分護士對三階梯止痛治療及輔助用藥了解不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護士對疼痛控制的參與,影響疼痛治療效果。
2.1 認為疼痛劇烈時服藥,不按時口服止痛藥 止痛藥按照藥物的作用、半衰期定時給藥,這樣可使體內藥物濃度維持恒定,使疼痛處于持續(xù)控制狀態(tài),有效預防疼痛的發(fā)作。但很多患者及家屬不懂藥理作用,認為疼痛劇烈時用藥效果佳,不痛時服藥是浪費,也沒必要,更有可能影響下次止痛的效果。在疼痛緩解后,患者和家屬更關心的是癌癥的控制情況,而不是疼痛,所以他們很難按時定時口服止痛藥物。
2.2 認為疼痛部分緩解即可,不定量口服止痛藥 部分患者和家屬認為癌痛是正?,F(xiàn)象,能忍則忍,如能克服,是與癌癥抗爭的一點勝利,所以他們在對醫(yī)護敘述疼痛時,輕描淡寫,沒有提供全面信息,造成不準確評估,有的患者則自行減量藥物,他們害怕鎮(zhèn)痛后影響醫(yī)生對其原發(fā)病的治療,
2.3 用阿片出現(xiàn)惡心、鎮(zhèn)靜時自行停藥 只要部分患者在家服藥時,出現(xiàn)一些如惡心、嗜睡等副作用是,就自行停藥。阿片類藥有許多副作用,如嗜睡、瘙癢、惡心嘔吐、便秘、呼吸抑制、排尿困難、多發(fā)性肌痙攣等,要分清不良反應的原因,是來自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還是其他并發(fā)癥或藥物的相互作用,確定為阿片類藥物引起的,可對癥處理。除便秘外,一般不良反應七天內可自行緩解或耐受。
3.1 加強疼痛護理教育,改變疼痛護理觀念 護理人員應該明白,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權,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第十屆國際疼痛大會已將無痛狀態(tài)列為第五大生命指征。為患者減輕疼痛是護理的基本要求。有關專家認為,教育是改善疼痛護理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疼痛教育應列入護士的繼續(xù)教育項目,使護士掌握基本疼痛護理技術和藥理作用,并不斷更新知識,掌握疼痛管理的有關知識、技能。
3.2 正確評估 NCCN成人癌痛臨床實踐指南中的關鍵點第一點就是強調全面癌痛評估,可見評估的重要性。對癌癥疼痛特性的評估可幫助醫(yī)護人員了解疼痛原因,確定了疼痛原因就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護士要做出一個全面的疼痛評估,應了解癌癥疼痛進展的程度,做好各方面資料的收集。
3.2.1 以患者主訴為依據,了解患者的疼痛史。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緩解的方法、減輕或加重的因素以及疼痛是目前的癥狀還是治療的副作用等。
3.2.2 社會心理因素包括:①癌癥診斷與治療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的影響。②患者和家庭對疼痛的印象和過去的體驗。③期待和尋求緩解疼痛的方法和知識。④患者、家庭對使用麻醉藥品的心理。⑤疼痛引起的精神情緒變化。⑥患者的文化素質水平。⑦治療給家庭經濟帶來的影響。
3.2.3 全面的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tǒng)檢查,了解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生理改變。
3.2.4 正確使用評估表。常用的評估法有:數(shù)字分級法(NRS)用0~10的數(shù)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選一最適合數(shù)字;目測模擬法(VAS)畫一條橫線,一端代表無痛另一端代表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在線上畫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的位置;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RS),一條線上六個疼痛級別,從無痛到最痛,讓患者自己敘述處于哪個級別;臉譜法,適合7歲以下兒童或有認知障礙的成年人。
3.3 指導正確用藥,觀察藥物反應 護理人員應掌握WHO制定的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和藥物知識,掌握藥物實施原則①按階梯給藥。②按時給藥。③盡可能口服給藥。④個體化給藥。⑤注意具體細節(jié)。最好送藥到口,避免患者私自減量或不按時服用。對服藥患者應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疼痛緩解程度,有無藥物副作用,一旦發(fā)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使患者在有效緩解疼痛的同時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3.4 健康教育
3.4.1 做好心理護理 癌癥患者大部分焦慮、恐懼,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加上疼痛折磨,患者更是或暴躁或抑郁,疼痛可以引起情緒不穩(wěn),情緒不穩(wěn)也可以引起或加重疼痛,治療疼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消除其恐懼和提供心理支持。首先要運用溝通技巧,鼓勵患者積極自我表達情感、癥狀,護士也應表現(xiàn)出開放、共情地狀態(tài),耐心、專心地傾聽,讓患者感覺到被尊重和關心。得到患者信賴后,護士才能慢慢啟發(fā)患者正確面對病痛,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從而穩(wěn)定情緒,減輕疼痛。同時要做好家屬工作,鼓勵家屬多給患者關心和愛,安撫患者憂慮情緒,提供后勤保障。
3.4.2 健康宣教 明確告訴患者和家屬;①疼痛的緩解非常重要,它能改善休息和睡眠,增強食欲和體質;②疼痛大都可以通過口服藥物得到控制,除口服外還有其他給藥途徑;③介紹疼痛治療的基本原則和目標,介紹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④講解藥物副作用及處理措施,出現(xiàn)任何問題應及時反饋,減輕憂慮;⑤教會患者及家屬其他減輕疼痛的技巧,尋找最佳舒適體位或生活狀態(tài),包括三餐飲食、日常起居、社會交往等;教會患者分散注意力訓練,通過書籍傳媒等分散注意力,放松情緒,引導患者自我想象,自我放松,自得其樂;⑥介紹其他物理療法:按摩療法、針灸穴位療法、冷熱敷療法、超聲刺激療法等。
無痛狀態(tài)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狀態(tài)、基本要求和基本權利,為癌癥患者解除疼痛、延長生命也是醫(yī)護人員的天職[3]。護士是癌痛管理的參與者,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yè)理論水平和技能,為患者提供完善的護理和健康教育,普及癌痛治療知識,消除疼痛治療誤區(qū),使癌痛患者達到無痛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
[1]楊玫,葉琴琴.對護理人員處置癌癥疼痛知識的調查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42-43.
[2]黃景云.癌癥疼痛護理存在問題.中國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9):87.
[3]蔡偉萍,黃葉莉.癌癥疼痛護理的研究進展.護理管理雜志,200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