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作品的教學要藝術化,教師首先要領悟作品要義,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激發(fā)師生情感共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文學作品;導入:藝術
高品位的語文教學在于教者必須構筑一種和諧的教學意境,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情感氛圍。因為古今中外一篇篇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大都以生動的情節(jié)打動人,以優(yōu)美的語言激勵人,以豐富的情感熏陶人。它們就豫一顆顆晶瑩圓潤的珍珠,熠熠生輝。作為教師,就要引領學生到這些精彩紛呈的文章中去采拮這些閃亮的“珍珠”,小而言之,是為了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閱讀和欣賞水平;大而言之,是希望他們都有美的追求,美的行為,并立志美的創(chuàng)造
語文教學是一門研究情感互動的藝術,文學作品的教學更應擔綱起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積淀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任。因此,藝術性的導入方式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潛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激起他們的求知欲,為學習新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設計能收到敲山震虎、一舉成功的奇效。因此,筆者認為,合理設計好新課導入語,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首先,語文教師要讀懂導入的文學作品。因為選入教本的大凡都是一些古今中外先哲雅士的華章。作者的人生軌跡,心理歷程,創(chuàng)作背景,寫作心態(tài)等都是教者必須首先領會的。教者豐贍的知識儲備,寬博的文學功底,敏銳的思維方式,絢麗的想象能力,飽滿的精神投入,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優(yōu)美散文,它文筆細膩,描寫逼真,情感真摯。筆者在潛心揣摩了教材內容后,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一提到春,同學們定會想到春光明媚、綠滿天下、鳥語花香、萬象更新的美景。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筆描繪過贊美過,同學們回想一下,唐代詩圣杜甫在《絕句》一詩中是怎樣表現春天的?”就在同學們積極踴躍地背誦古詩進入“春”的意境時,教者把學生回憶聯(lián)想的思緒收攏來,并因勢利導地說:“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里,但我們往往是知春而不會繪春。那么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景物的色彩和姿態(tài)的?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美麗的春天吧:”一席娓娓誘人的導入,先聲奪人,感染了學生,使他們未學課文卻已感受到了濃重的“春”的氣息,引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
其次,走進情感接受的對象——學生。讀懂學生,找準導入點——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是一個需要多重、性格多樣、情感多維的群體。他們既有相同相近的心理需求,又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征。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他們個體與群體的心理外現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診準情思脈動,從而把他們引入作品所營造的情感世界中。譬如對詩歌的學習,學生由于興趣的個別差異和領悟能力的層次不同,閱讀欣賞時往往望而生畏,無從下手,因此學習比較被動。鑒于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首先幫助學生掀開詩歌的神秘面紗,開啟他們的興趣之窗,幫助他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如在《沁園春雪》的閱讀欣賞中,筆者首先用投影打出了一幅畫面,“江山如此多嬌”,讓學生欣賞討論:畫面展現了什么內容?描繪了什么景?整個構圖色彩有什么特色?你覺得它美在哪里?一連串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潮,在學生一番踴躍的發(fā)言后,教者引入課題:“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秀麗,疆域遼闊。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部隊到陜北清澗縣,準備渡黃河東征,視察地形時,看到雪后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滿懷戰(zhàn)勝敵人的信心,欣然揮毫寫下了這氣吞山河、大氣磅礴的壯美詩篇。讓我們和詩人一起走進這幅畫面,共同領略祖國北疆的雪域風光,感受毛澤東同志意氣風發(fā)的豪邁氣概和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吧?!币环で閷?,言盡而意無窮,強有力的撞擊著每一位學生的心壁,他們輕輕地、不經意地跨出了走向繆斯女神的第一步。當然,優(yōu)秀的詩作都是高度濃縮的語言精品,在文字理解、語境體悟、主題把握上都有難度。然而詩歌的神秘窗扉已經開啟,讀詩的火種已經點燃,有積極思考的創(chuàng)造意識伴行,學生定能坦然面對詩歌賞析,其人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第三,撥動作品、教師、學生諸情感的琴弦,奏出和聲,產生共鳴。這種效應的產生,在于教師要調整心態(tài),努力使自己吻合于作品的情感,吻合于閱讀作品的情態(tài)。通過教者充滿神奇魅力的口頭語言,把萬事萬物的存在生動地再現出來,使學生如臨其境。用廖廖數語勾出一幅幅生活圖景,把跨越時空的人、事、物凝聚在片言只語中,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的天地,撩動學生情緒的波瀾。如在散文《聽潮》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充分發(fā)揮流暢的富有美感的口頭表達語言優(yōu)勢,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月光下的大海多么迷人??!在這美麗的夜晚,作者夫婦倆沉浸在大自然溫馨的懷抱中,他們相互偎依,遙望著浩瀚的大海,在凝神靜聽,此時此刻,作者激情涌動,浮想聯(lián)翩,用他那飽蘸熱愛生活的妙筆,從聽覺的角度對潮聲作出了一往情深的繪聲繪色的描寫。同學們是否也能隨作者一起來感受并欣賞大海的美呢?此番情景導入,使學生身臨其境,不由自主的運用自己的審美經驗去充實去豐富審美感受,從而獲得了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意境所獨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說到底,文學作品中的導入藝術的實踐,要靠語文教師對教材的潛心研究,對學生的準確把握。古語說:“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せ顚W生已習得的知識的線索有時來自外部世界,有時來自自身內部。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啟動了,就會變成一種神奇的精神力量,就會產生一種學習的動能,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此意義上,激趣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導入能給學生以智慧、以啟迪、以震撼、以濡染,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馬多嬌,常州市新北區(qū)湯莊橋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