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近年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產(chǎn)品的競爭逐漸從內(nèi)部技術轉向外部設計,用戶界面逐漸成為計算機軟件產(chǎn)業(yè)關注的焦點,以版權法保護計算機軟件的傳統(tǒng)模式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
計算機用戶界面(computer user interface,以下簡稱用戶界面或UI)是用戶與計算機之間通過符號和動作的方式實現(xiàn)信息交換、進行人機對話的媒介和接口,當前廣泛應用的圖形用戶界面(GUI)是以窗口(Windows)、圖標(Icon)、菜單(Menu)和指點裝置(Pointing device)為基礎的WIMP界面。①參見董士海、王衡:《人機交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頁。用戶界面是一個包含軟件、硬件和人的活動三要素的綜合的系統(tǒng),在其諸構成要素中,鼠標、鍵盤和命令是純粹的功能性元素,使人愉悅的聲音、圖形以及提供信息的幫助文本則是純粹信息性的,甚或是審美性的,②Michael J.Schallop,Protecting User Interfaces: not as Easy as 1-2-3, 45 Emory L.J.1533,at 1534, 1535.是界面支持軟件運行的結果。在當今國際上以版權法保護計算機軟件已成為一種通行做法的背景下,將用戶界面支持軟件及其運行結果作為軟件作品進行保護便成為一種當然的保護路徑。
依據(jù)版權法,用戶界面獲得版權保護首先應該滿足的條件是用戶界面或其構成要素必須屬于版權保護的合法客體,不能是功能性表達,其次必須具有獨創(chuàng)性。由于用戶界面是位于計算機代碼與功能之間的軟件要素,而相關立法對計算機程序及用戶界面的涵義、思想與表達的區(qū)分以及獨創(chuàng)性和侵權判定標準等規(guī)定得不明確,導致司法裁判結果嚴重不統(tǒng)一,用戶界面的版權保護陷入困境。
計算機用戶界面系統(tǒng)中的計算機程序,依據(jù)《伯爾尼公約》和《TRIPS協(xié)定》第10(1)條,無論是以源代碼還是目標代碼形式表達的計算機程序,都作為文字作品受版權法保護。③Article 10(1) of the TRIPS Agreement states that “computer programs, whether in source or object code, shall be protected as literary works under the Berne Convention”.當用戶運行程序時,用戶界面對用戶來說是可見的,因此可以將其描述為軟件的外部設計。相比之下,計算機程序是軟件的內(nèi)部設計,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④Michael J.Schallop,Protecting User Interfaces: not as Easy as 1-2-3, 45 Emory L.J.1533,FN3.那么,用戶界面所體現(xiàn)的程序運行行為及運行結果,包括界面的總體結構和排序、具體顯示的文字(包括菜單命令名稱、按鈕名稱、按鈕功能文字說明、信息欄目名稱)、構圖(包括界面的各構成要素、圖標及界面布局),是否屬于計算機程序的一部分受版權法保護,是一個廣受爭議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界定計算機軟件或程序。
然而各國法律和相關國際條約對“軟件”或“程序”的界定大多比較模糊寬泛。美國《版權法》第101條將計算機程序定義為可以直接或間接使用于計算機以達到某種結果的一系列語句或指令。⑤17 U.S.C.§ 101 § 101 Definitions ,A “computer program” is a set of statements or instructions to be u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a computer in order to bring about a certain result.歐盟軟件指令規(guī)定計算機程序應涵蓋任何形式,包括嵌入硬件之中的程序,以及后來實質導致計算機程序開發(fā)的準備性設計作品。⑥Art.1(1) and Recitals 7 in the Preamble to Directive 2009/2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3 April 2009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我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規(guī)定“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相關文檔。但也未明確計算機程序是否涵蓋程序的運行行為及結果。
司法實踐中不同的國家對計算機程序或軟件所涵蓋的范圍的解釋也不盡相同。美國早些時候的判例甚至將電子游戲視為計算機程序。我國被認為是第一個明確涉及計算機軟件保護范圍的陳海、深圳市匯天奇電腦有限公司訴蔡偉雄、廣州博庭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即全面提出了功能、界面、擴展程序接口規(guī)范以及公式語言等是否受著作權保護的問題。有學者將UI版權糾紛裁判結果不合理、不統(tǒng)一的原因歸結為法院沒有真正了解計算機軟件和UI的含義。比如美國聯(lián)邦第五巡回上訴法院在Engineering Dynamics v.Structural Software案中把代碼生成結果等同于代碼的非文字性要素進行版權保護。第一巡回上訴法院在Lotus v.Borland案中雖重申UI屬于操作方法,但也沒有澄清不受保護的UI與可受保護的程序及其非文字要素之間的關系。聯(lián)邦法院對UI的不同處理方法致使許多地區(qū)法院對究竟遵循哪個法院的裁判規(guī)則無所適從。⑦Linda Skon,Copyright Protection of Computer User Interfaces: “Creative Ferment” in the Courts, 27 Ariz.St.L.J.1063, at 1082.
這實際上是用戶界面的可版權性問題。用戶界面的基本功能是用于操作計算機軟件,側重實用性,不以文本性,可閱讀性為主要特征,在版權立法中統(tǒng)一明確表達與思想的分界點無疑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樣在用戶界面保護中為表達與思想、觀念劃界的任務就落在了法院身上。有學者比較研究美國與英國的相關判例法發(fā)現(xiàn),二者對計算機程序非文字性復制問題的處理方法差異較大,許多問題尚未有定論。分析其主要原因,除了難以準確構架什么是非文字性要素之外,就是難以確定思想與表達之間的界限。問題的關鍵是思想與表達如何劃界、在哪里劃界?⑧David Bainbridge, Reviewed by David Rogers,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E.I.P.R.2008, 30(9), at 386,387.用戶界面中代碼的執(zhí)行,執(zhí)行結果的顯示等程序行為及結果,究竟屬于程序的表達,還是不受保護的操作方法等思想?
《TRIPS協(xié)定》和WIPO《版權條約》(WCT)均規(guī)定對計算機程序的版權保護不應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shù)學概念”。⑨TRIPS art.9(2); WCT art.2.我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與美國《版權法》、歐盟軟件指令的規(guī)定與上述國際條約基本一致,都未明確UI及其構成要素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在美國有關用戶界面的訴訟中幾乎沒有法院裁決GUI是否具有可版權性,⑩Hassan Ahmed, The Copyrightability of Computer Program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30 Sw.U.L.Rev.479,at 479.UI有可能被劃分為操作方法一概不受版權保護,但就UI的單個要素而言,有些法院即使在UI要素屬于操作方法的情況下,依然有可能在使用“抽象-過濾-比較”法進行分析時因沒有剔除出去而獲得版權保護。[11]See Hassan Ahmed, The Copyrightability of Computer Program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30 Sw.U.L.Rev.479,at 502,503.在Lotus v.Borland案中,雖然上訴法院總體判定菜單命令和層次結構屬于不受版權保護的操作方法,但Boudin法官認為在確定UI的可版權性時可有兩種選擇、做出兩種安排:一是將Lotus1-2-3菜單直接劃定為不受保護的“思想”;二是Lotus1-2-3菜單中有許多已成為標準、處于公有領域的程序命令,蓮花公司對這些標準菜單命令的排列和層次關系的設計也可能構成符合獨創(chuàng)性要求的作品。如果對上述設計不予保護,則需要依據(jù)版權法的其他規(guī)則。[12]參見王遷:《知識產(chǎn)權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頁。我國深圳市普聯(lián)技術有限公司訴深圳市吉祥騰達科技有限公司、張亞波侵犯計算機用戶操作界面著作權糾紛上訴案的兩審法院對GUI是否構成作品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認定[13]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5)粵高法民三終字第92號民事判決書。??梢娫赨I的思想/表達判定上的確存在一個兩可的“搖擺”地帶。
獨創(chuàng)性判定標準問題是著作權領域的一個難題。各國在定義或解釋獨創(chuàng)性時所采用的標準雖然不同,但在傳統(tǒng)文學藝術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上沒有實質差別。只要作者不是抄襲他人作品而是獨立完成的,就必不可少地要投入自己的智力勞動。只有在判斷計算機軟件等特殊類型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時,這種差別才會突顯出來,[14]姜穎:《作品獨創(chuàng)性判定標準的比較研究》,載《知識產(chǎn)權》2004年第3期。主要體現(xiàn)在對“創(chuàng)”的高度的把握上。我國立法上將計算機軟件的獨創(chuàng)性界定為“獨立開發(fā)完成”,司法實踐中多采用獨立創(chuàng)作觀點,對計算機軟件獨創(chuàng)性判定尚未積累到足夠的經(jīng)驗,缺乏一些基本的判定原則,司法裁判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任意性。[15]同注釋[14] 。
用戶界面中反映人們操作習慣的部分往往與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混雜在一起,尤其是在推行軟件標準化、互用性,以及人機自然交互方式趨同的背景下,軟件兼容性、用戶易用性等客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戶界面的表現(xiàn)方式和數(shù)量,給獨創(chuàng)性判定帶來困難。此外,UI中的個別圖標往往與實際的圖形接近,不同UI使用的個別構成要素可能相似甚至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構成要素的組合和排列方式。如何在程序用戶界面設計的共同要素、共同規(guī)則及其所實現(xiàn)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尋找界面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也是UI版權保護的一個重要問題。
然而我國實踐中對某些用戶界面進行獨創(chuàng)性判定時似乎并未遵循“獨立創(chuàng)作”原則。在久其軟件案中,法院認為原告的用戶界面“過于簡單”,不符合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要求,從而不能獲得著作權法保護。[16]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5)滬高民三(知)終字第38號民事判決書。該案兩審法院的判決均先對用戶界面的實用性特點予以說明,爾后又否認界面的獨創(chuàng)性,似乎存在以UI的實用性否定其獨創(chuàng)性的邏輯錯誤。[17]參見張小強:《論軟件界面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綜上,用戶界面版權保護的問題是互相滲透、互相連結的。UI技術上的混雜性、功能性特征與版權法的一般法理之間的沖突,以及立法和相關解釋的不明確必然造成法律適用上的困擾和混亂,使UI的版權保護遭遇困境。久其軟件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我國對UI及其構成要素在思想與表達的界定、獨創(chuàng)性判定的方法與順序上存在的問題。如果以UI具有實用性特征排除版權保護,或者提高獨創(chuàng)性判定標準,從而不保護凝結在UI中的勞動和創(chuàng)新要素似乎不太妥當,UI的設計與開發(fā)應當獲得某種形式的保護。[18]參見何淵:《計算機軟件用戶界面是否構成“作品”》,載《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05年10期。
美國是軟件產(chǎn)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關于計算機軟件領域思想與表達的劃分,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威蘭案判例曾經(jīng)提出劃分思想與表達的“新”原則,即作品的結構、順序及組織等并非思想,而是思想的表達形式,是版權法保護的對象。[19]參見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頁。1990年的Lotus v.Paperback Software案將版權保護擴展到菜單命令系統(tǒng)Lotus1-2-3,認為其程序要素不是完全由功能性決定的,屬于受保護的表達,被告的電子制表軟件VP-Planner侵犯了Lotus1-2-3軟件的版權。[20]Karen S.Kovach,Computer Software Design: User Interface — Idea or Expression? 60 U.Cin.L.Rev.161, at 161;See also Lotus Dev.v.Paperback Software Int'l, 740 F.Supp.37, 68 (D.Mass.1990).自該案后,美國版權法所保護的表達一度由非功能性擴展至功能性表達,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由單純的代碼或文檔擴展至功能性要素。直到1996年的Lotus v.Borland案裁定版權法不保護計算機程序的運行方式,程序的行為被排除在可版權保護的范圍之外。在Lotus v.Borland案中,美國聯(lián)邦第一巡回上訴法院經(jīng)過審理后推翻了地方法院在此問題上的裁定,除認定原告Lotus公司的分層菜單命令Lotus1-2-3用于向用戶解釋和提供操作程序,屬于不受版權保護的“操作方法”之外,還強調對菜單命令術語的命名、排列方式以及對特定術語的特定操作等都是某一操作方法的組成部分,不構成操作方法的文字性“表達”,因而不能獲得版權保護。被告Borland公司因僅復制了Lotus程序中不受保護的操作方法而最終勝訴。[21]Lotus v Borland 49 F.3d 807 (1st Cir.1995), aff'd 516 U.S.233 (1996).原告再次提起上訴后,美國最高法院建議因超出版權理論范疇而主張政策性因素,結果卻出現(xiàn)4比4的僵局,不能形成有約束力的新判例,實質上相當于肯定了下級法院判決的約束力。絕大多數(shù)學者對第一巡回上訴法院的判決也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認為判決意見與國會的立法意圖一致,很好地解決了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論。[22]See Ropert Merges,Peter Menell,and Mark Lemley,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Age,third edition,2003.p901,轉引自李明德:《美國〈版權法〉對于計算機軟件的保護》,載《科技與法律》2005年第1期。
抽象-過濾-對比分析法是美國法院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出的較為成熟的侵權判定方法。該方法是在分析剝離UI要素的基礎上抽象出不受保護的思想,過濾和剔除掉UI中屬于公有領域的元素和軟件通用元素后,對剩余部分判斷是否符合獨創(chuàng)性門檻、可受版權保護的方法。此外,UI“視感”(“l(fā)ook and feel”)整體判定方法也曾被有些法院使用,但該方法持續(xù)衰落。Windows案的判決基礎是“視感”判定方法不能排除抽象過濾分析法的使用。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Walker法官指出,從復制者必須作一些重大改動才能逃避版權責任這一點來看,視感標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法院認可,但是這種“視感”標準應當只在可受保護的表達被識別之后使用,而不是在此之前使用。[23]Nicolas P.Terry, GUI Wars: the Windows Litigation and the Continuing Decline of “Look and Feel”,47 Ark.L.Rev.93,at 156.在計算機軟件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標準上,Altai案則重申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前提是付出了“創(chuàng)作性勞動”,而非僅僅是付出了勞動。[24]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160頁。
關于計算機程序所涵蓋的范圍,2009年修訂的《歐洲計算機程序指令》強調保護“計算機程序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但構成程序任何要素包括程序界面的基礎的思想和原則不能依據(jù)指令獲得版權保護,同時規(guī)定邏輯、算法和程序設計語言屬于思想或原則不受指令保護。[25]2009年歐洲計算機程序指令前言Recital(11)及Art.1(2)。從文本內(nèi)容和立法史來看,《歐洲計算機程序指令》均與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相一致,應當理解為僅對程序的文字部分提供保護。依據(jù)傳統(tǒng)的版權法理亦是如此。如果法院裁定對計算機程序的版權保護擴展到計算機程序的功能性行為和效果,擴展到程序設計語言以及為界面和實現(xiàn)互用性必不可少的程序要素,實際上是在設置知識產(chǎn)權障礙叢林,將嚴重破壞軟件產(chǎn)業(yè)的競爭與創(chuàng)新。
在最近的Bezpeènostní softwarová asociace案中,捷克法院向歐洲法院提出:為依據(jù)指令將計算機程序作為一個作品進行版權保護,指令91/250第1條第(2)項中“計算機程序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是否應解釋為包括計算機程序圖形用戶界面或其一部分。歐洲法院認為,由于指令沒有明確解釋“計算機程序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的涵義,應當依據(jù)指令和國際法的總體目標予以確定。計算機程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必須在對其復制將導致計算機程序本身的復制時才受保護,以保證計算機執(zhí)行其任務。圖形用戶界面作為計算機程序與用戶之間進行通信的交互界面,只是構成程序的一個要素(element),不能使計算機程序復制因而不構成指令第1條第(2)項意義上“計算機程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能作為計算機程序受版權保護。盡管GUI不能構成軟件作品,但歐洲法院同時強調各國法院必須特別考慮GUI構成元素的特定安排或構造,以確定其是否符合獨創(chuàng)性標準。[26]See Bezpecnostni Softwarova Asociace - Svaz Softwarove Ochrany v Ministerstvo Kultury (C-393/09) [2011] E.C.D.R.3 (ECJ (3rd Chamber)).Also see User interface not protected as a program, EU Focus 2011, 280, 20-21[EU Focus]Publication Date: 2011.
關于計算機程序的獨創(chuàng)性判斷標準,歐洲《計算機程序指令》第1條第3項規(guī)定,只要計算機程序體現(xiàn)了“作者自己的智力創(chuàng)造”就具有獨創(chuàng)性、應當受到保護,并在指令前言第(8)項中強調不能將計算機程序的性質或審美價值作為判斷標準。[27]對應的英文原文分別是:3.A computer program shall be protected if it is original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the author's own intellectual creation.No other criteria shall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its eligibility for protection;(8)In respect of the criteria to be applied in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a computer program is an original work, no tests as to the qualitative or aesthetic merits of the program should be applied (Directive 2009/2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3 April 2009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司法實踐中,歐洲法院在上述Bezpeènostní softwarová asociace案中認為,如果GUI是創(chuàng)作者的智力創(chuàng)造,即滿足獨創(chuàng)性要件可作為一般作品受保護。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正處于飛速發(fā)展之中,實踐中出現(xiàn)的用戶界面版權保護的問題與困惑,歐美國家都曾面臨過,并探索出一些成熟、有益的做法。盡管版權法在計算機程序及界面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保護方式。我國在版權法的框架內(nèi)解決用戶界面的保護問題,需要聯(lián)系軟件產(chǎn)業(yè)的實際,借鑒歐美國家的經(jīng)驗,明確界定計算機程序的內(nèi)涵,劃清UI中思想與表達的界限,并適用有效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方法,對UI提供適當?shù)陌鏅啾Wo。
對用戶界面進行版權保護的前提是真正了解UI和計算機軟件的涵義,明晰程序的運行結果與非文字性要素的界限,以及UI與計算機軟件之間的關系。對版權法保護計算機軟件的范圍、計算機程序作品是否涵蓋程序代碼、程序的運行及其結果,以及程序本身與運行結果的界限,在相關立法中予以明確或進行解釋。
UI結構和功能上的特征是正確適用法律、確定作品類型的基礎。UI在技術上具有系統(tǒng)性、混合性和功能性特征。除了硬件之外,界面軟件系統(tǒng)主要由程序代碼、分層菜單命令系統(tǒng)(包括菜單命令和命令術語)、術語解釋和屏幕顯示組成。用戶界面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功能性要素對界面設計和基礎組件的支配意義,決定了UI的功能價值必然強于其閱讀價值,具有部分功能性和部分藝術性。因此在功能軟件設計獲得專利保護或設計法保護的可能性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將計算機軟件或程序解釋為僅包括程序代碼及相關文檔不僅符合版權法原理,還可能使UI中的創(chuàng)新要素作為一般作品獲得版權保護或者其他形式的保護。此外,在用戶界面侵權判定中,既要分析UI的結構,又要綜合考慮UI各構成要素,不能單純因代碼相同或者菜單命令相同或近似即簡單認定被告侵權。當事人能夠證明UI的獨創(chuàng)性時,不能因兩者的功能相似,用戶需求亦相似,就必然導致用戶界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思想與表達的劃分涉及版權法中的根本經(jīng)濟和法律問題:版權法一方面通過賦予版權人對作品的專有權,不斷增加有益思想從而實現(xiàn)社會利益,另一方面使用版權作品的邊際成本的提高又會增加社會成本,需要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28]Nicolas P.Terry, GUI Wars: the Windows Litigation and the Continuing Decline of “Look and Feel”,47 Ark.L.Rev.93,at 156,157.對用戶界面諸要素思想與表達的界限劃分得當,將有利于激勵軟件創(chuàng)新和促進產(chǎn)業(yè)的整體發(fā)展。
劃分思想與表達的界限首先應聯(lián)系計算機產(chǎn)業(yè)的實際,關注程序的標準化和整體效能,但不能單純基于政策性因素違反知識產(chǎn)權法理、盲目選擇法律調整工具。1996年對美國軟件產(chǎn)業(yè)和版權界有重大影響的Altai案判例在推翻此前的Whelan案判例時,強調思想與表達的劃分應充分考慮計算機程序的實際,不能過于形而上學。[29]參見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160頁。實踐中,UI在藝術美感方面的創(chuàng)造與設計不僅受計算機功能和速度等硬件條件的約束,還受方便用戶易用性目的的限制,致使用戶界面的表達方式十分有限甚至是惟一的,應依據(jù)合并理論排除版權保護。為保護創(chuàng)新而對傳統(tǒng)版權法不予保護的功能性要素及其表達進行版權保護,同樣是不符合知識產(chǎn)權法理的,歐美國家對此普遍持審慎、保守態(tài)度。美國法院總體上有收縮UI版權法保護范圍、擴大專利法保護的趨勢。[30]Mark Bergner, Changing Views: a Comment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the Computer User Interface,42 St.Louis U.L.J.301,at 342,343.歐盟也將計算機程序限定為僅包含程序代碼,將UI其他要素排除在軟件作品之外。
其次,對思想與表達劃界時應靈活運用抽象過濾分析法,適當限定版權法保護的范圍,避免用戶界面中的創(chuàng)新要素脫離版權保護。我國法院在審理有關UI案件時已實際對美國的抽象過濾分析法有所借鑒。在運用抽象過濾分析法對UI進行結構分析時,一方面需識別出構成抽象思想、唯一或有限表達以及界面標準的部分并過濾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機械運用該方法。在上述分析過程中逐步濾出的各要素本身雖然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也要考慮對這些要素相互之間邏輯關系的安排是否符合獨創(chuàng)性要求。[31]參見王遷:《知識產(chǎn)權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55頁。
用戶界面在抽象、過濾掉不受版權保護的功能要素、通用元素以及公有領域內(nèi)的表達之后,剩余部分所構成的作品類型的特殊性銳減,對其獨創(chuàng)性判定似乎應與傳統(tǒng)類型的作品大致相當。UI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需要聯(lián)系計算機程序的實際。由于不同的人群對界面的要求不同,往往需要在共同元素的基礎上增加專用成。以圖標為例,盡管通常要求圖標跟實際圖形接近,但以圖像的形式表達實際功能,需要設計者仔細研究用戶需求,并以藝術化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給客戶具有易用性的界面以及精神愉悅。[32]See Jane M.Rolling,No Protection, no Progress f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2 Marq.Intell.Prop.L.Rev.157,at 193(1998).這本身就是一項創(chuàng)作活動。依據(jù)法的第二性原理,著作權法只從規(guī)范的目的出發(fā)界定獨創(chuàng)性,其規(guī)范目的僅在于鼓勵作品的“獨”,只要作品系作者獨立完成、且能反映出作者的選擇與安排,即滿足法律上的獨創(chuàng)性要求,而作品的藝術價值已經(jīng)超出了法的判斷能力。[33]李?。骸斗ǖ牡诙栽砼c知識產(chǎn)權概念》,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第96頁。在對計算機軟件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上,《歐洲計算機程序指令》適用“智力投入”標準,法國也一改其“反映作者個性”標準而采此標準。在德國,盡管計算機程序必須具備“體現(xiàn)創(chuàng)作人的智力勞動并且體現(xiàn)在計算機工業(yè)領域并不屬于尋常的勞動”等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但是有些在量上或美學上并無什么價值的某些簡單的計算機程序也會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34][德]M·雷炳德:《著作權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頁。歐洲因認為UI不屬于計算機軟件、但可作為一般作品受版權保護,那么在判定獨創(chuàng)性時實際上適用一般的判定標準。上述歐美的判定標準對我國的司法及行政工作具有借鑒作用。
由此,在分析了UI單個要素是否可以受保護之后,法院應當分析作品的整體,即便是在UI可能被認為屬于操作方法的情況下,決定可受保護與不受保護要素的整體選擇和編排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據(jù)可受版權保護,以確保為用戶界面所包含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表達提供最大程度的版權保護。[35]Hassan Ahmed, The Copyrightability of Computer Program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30 Sw.U.L.Rev.479,at 502,503.當這種安排產(chǎn)生了新的美學效果時,仍應獲得版權保護。反之,如果過分強調UI的實用性和共同要素而提高UI的獨創(chuàng)性判定標準,可能因其得不到版權保護從而阻礙UI開創(chuàng)性的努力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