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彩虹 (隴東學院美術學院 甘肅慶陽 740000)
彩陶歷史悠久,造型與裝飾非常豐富,彩陶滲透者創(chuàng)造者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原始彩陶不僅以其獨特的造型以及內涵精神影響著造型藝術,同時對于后來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與審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原始彩陶是史前文明中,最為系統(tǒng),最完整的物質文化創(chuàng)造,陶器在制造初期,原始居民用手捏、片狀物刮削、拍打器壁等方式來制陶,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陶器上的印記無法消除,形成了一層既能堅固陶器,又能美化陶器的印痕,也正是因為這樣,留在陶器上的印痕紋樣,成為了最初的審美對象。后來,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彩色陶器的出現,人民的審美意識得以深化,開始有意識的運用到制造物上。原始居民在生存需求的驅使下,不斷的獵殺動物,但是,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原始居民們飽受艱辛,內心開始渴望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也就是巫術,是原始居民自然崇拜的一種體現。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人們將動物的形象繪制于彩陶之上,原始彩陶所描繪的動物形象主要有:牛、馬、鹿、魚、蛙、鳥。優(yōu)美的動物紋樣讓原始居民憧憬到了美好的未來。原始農業(yè)的出現,使原始居民與植物發(fā)生了密切的關系,根據功用程度,居民們先將種子的圖形繪制到了彩陶之上,后期出現了花卉等更多豐富的圖案。母系社會時期,陶器上出現了蛙紋的紋樣,蛙紋是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動物紋樣,當時的原始居民對于生殖感到神秘,因為女性不僅在生產勞動還是繁育后代方面都是功臣,所以,在彩陶上繪制蛙紋,肚腹圓而大,與孕婦的肚子相似,蛙被寓意為當時女性的生育器官。在抽象的紋飾中,魚紋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形象。后期隨著男性地位的提高,蛙紋也開始有了變化,半山時期的蛙紋,四肢發(fā)達,沒有明顯的腹部,頭部被象形成了圓形,具有蛙與男性的特征,被人性化的蛙紋,也就是“神人紋”。后期還出現了“葫蘆紋”、“蛇紋”等諸多豐富多樣的圖案紋樣??偟膩碚f,原始彩陶紋樣從簡單到復雜,從抽象到具象,由質樸到精致的歷程,跟隨著原始居民的生活慢慢的走向了和諧的美好生活。
原始彩陶紋樣的構成形式與現代裝飾藝術從結構上來說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現代裝飾藝術中的構成形式法則,很多早古代就已經出現,而且,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僅僅是在題材與風格上有所不同,形式美法則和規(guī)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從諸多圖形樣式中歸納,我們發(fā)現主要有如下幾種:
原始彩陶裝飾紋樣,點、線、面是其基本的構成要素,但是看似簡單的點、線、面卻并不簡單,而是經過長期的積淀慢慢形成的。彩陶裝飾紋樣的變化承載者原始居民生產勞動、生活經歷的歷史,也是原始居民對事物的審美認識的變化過程。點、線、面的構成形式,其形式結構與構成原來相吻合,且利用抽象的形象表現出生機,具有美感的同時,又有深刻的象征意義。
重復也就是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形狀的相同,另外,色彩、大小、肌理、排列方向等方面相同。原始居民受到自然物象的影響,例如,樹葉的排列,魚鱗的排列、飛鳥羽毛的排列等等,先人們將這些排列規(guī)律運用到了彩陶紋樣上,給人一種質樸的美感,排列循環(huán)有一種生生不息地含義。均衡包含著對稱與非對稱兩種形式,對稱的結構有很多的形式,左右對稱、上下對稱、三面或四面對稱等,以中心線或中心點為軸呈均勻的放射狀等同分布等形式,這在原始彩陶裝飾紋樣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形式,形成有序并且節(jié)奏性強的一種形式;非對稱均衡結構,是彩陶紋樣中的一般構成樣式,主要是看制造者的感覺,這種均衡樣式相對來說,更賦予變化和自由。
對比是彩陶裝飾藝術中非常普遍的一種裝飾形式,通過視覺形式上的對比變化,使各種形式的點、線、面以及肌理等的多種造型元素之間的組合,形成豐富生動的圖形樣式和藝術風格。主要有動靜對比、虛實對比、疏密對比三種對比形式。
這里的節(jié)奏指的是視覺上的感受,節(jié)奏是基于重復的基礎上的,其中包含著明顯的重復要素,或完全一致,或只有稍微的不同。彩陶的裝飾紋樣,也根據彩陶的形狀來進行裝飾,通過交叉,或者連綴,或者點、線的重復,奠定節(jié)奏基調,在節(jié)奏中產生變化,給人以活潑、輕松、生動的韻律感。
反轉是一種相互襯托的關系,互相為對方作為圖形或者背景,在色塊或者形態(tài)之間形成另外一種不同的色塊或形態(tài)。反轉形式的彩陶紋樣主要在廟底溝型的植物花紋等圖案構成中比較常見,以黑白效果為主,相輔相成的一種襯托關系。
原始彩陶裝飾紋樣是原始居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藝術財富,彩陶之上的每個點、線都充滿了原始居民對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原始社會的歷史記錄。彩陶裝飾紋樣和造型的完美結合,對于后來的美學標準和文學法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吳嘉祺.原始的“現代感——中國原始彩陶裝飾紋樣構成形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0401
[2]傅軍.論原始彩陶紋樣藝術的緣起與發(fā)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29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