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麗
(河南省民權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民權 476800)
老年腦梗死患者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提高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作用
趙修麗
(河南省民權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民權 476800)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從 2007 年 1 月至 2008 年 1 月收治的 9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照組患者僅采用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 通過治療,兩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轉,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恢復情況和身體康復情況要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采用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有助于幫助患者舒緩情緒,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心理干預;健康教育;老年腦梗死患者;康復及生活質量
腦梗死疾病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許多患者因此喪失了勞動能力[1]。目前對于該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和生活質量,采用這種方法更能客觀、全面反映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健康教育一門傳播保健知識的科目,其主要目標是消除危險因素和預防疾病,同時我院為探討心理因素對患者治療的作用,所以我院在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于患者的康復情況及生活質量進行觀察,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為我院從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齡62~89歲,平均70.1歲;病變部位:左側42例,右側56例;病灶位置:單灶54例,雙灶44例;將98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合對照組,各4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變部位、病灶類型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照組患者僅采用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預治療
心理醫(yī)師要根據患者所在患病不同時期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醫(yī)師對于急性期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和性格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據其特點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舒緩情緒,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治療[2]。一周需進行兩次心理治療,治療時間在20min左右。對于穩(wěn)定期的患者由于其身體殘疾會受到家人的冷落,醫(yī)師主要對該類患者采用領悟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讓患者對自身進行重新的認知,每周進行2次,一次1h左右。對于恢復期的患者醫(yī)師主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工作,讓患者了解心理因素也可以用于治病,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每周1次,1次1.5h。
1.2.2 健康教育
①溝通交流: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地溝通交流,讓他們對患者疾病進行充分的了解,使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參與到治療護理工作中去。②心理疏導:對于患者進行講解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幫助患者舒緩情緒,同時讓患者家屬對于患者多進行關心和鼓勵,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3]。③生活指導:進行疾病知識宣傳工作,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合理搭配飲食,增加睡眠,提高身體免疫抵抗力[4]。
通過治療,兩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轉,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恢復情況和身體康復情況要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主要病房群體為老年人,該類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由于很多患者在治療后出現殘疾現象,自尊心受到打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緒抑郁,經調查研究發(fā)現在治療后患者出現抑郁癥概率為45%左右[5]。由于患者心理抑郁,是死亡概率增高3倍左右,通過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治療可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改善病情,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我院對于9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在藥物治療加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地效果,患者在心理和身體上都得到了明顯的恢復,樹立了治療疾病的信心。綜上所述,采用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有助于幫助患者舒緩情緒,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1]張東君,朱士文,崔貴祥,等.早期與晚期康復治療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4,23(8):576.
[2]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等.腦卒中后抑郁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4):471.
[3]中華 神經科 學會,中 華 神經 外科 學會.腦 血管 疾 病 分類 診 斷 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吳紹敏,于德華.綜合性醫(yī)院老年住院患者生命質量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6,16(2):71-72.
[5]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6(2):109-113.
R473.74
:B
:1671-8194(2013)10-03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