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銀燕,黃新艷,謝娟,陳燕妮,王俐(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南京210004)
目前我們使用的藥物中的絕大多數都能夠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許多藥物也能進入乳汁,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將不可避免地對胎兒或者乳兒產生影響。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醫(yī)療保健條件的不斷改善,對于這一特殊群體的用藥問題也日益凸顯。但是,目前我國對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缺乏統一規(guī)范,由于受到臨床試驗的限制,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只能依據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來累積經驗[1]。我院是一家婦幼保健的??漆t(yī)院,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安全是我院藥學服務的一個重點。因此,臨床藥師應掌握產科患者的特點,根據藥學及醫(yī)學知識,協助醫(yī)師,權衡利弊,選擇最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以保證孕產婦的生命安全?,F筆者將產科會診中的幾例典型病例體會總結如下。
案例1:患者,女性,29歲,已婚,因“停經40+3周,感胎動4月余”入院。入院6 d后因“原發(fā)性宮縮乏力”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宮縮差,予以按摩子宮、縮宮素注射液20 I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宮體注射,并行子宮捆綁術后好轉?;颊邔︻^孢西丁鈉、頭孢呋辛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過敏,臨床給予左氧氟沙星預防感染,并暫停哺乳。查體:雙乳軟,分泌少量初乳,腹軟,宮底臍下二指,腹部切口干燥,惡露量少,色淡,無異味。產后彩超:產后子宮,前壁下段切口處見3.3 cm×2.0 cm的中回聲區(qū),其下方見2.2 cm×1.6 cm無回聲區(qū)。術后3 d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WBC)13.91×109/L、血紅蛋白(Hb)117g/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82.54%、C反應蛋白(CRP)>160 mg/L。術后多次體溫(T)高達38℃,臨床診斷產褥感染。
藥師分析: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號文件《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應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外科圍術期預防用藥,對β-內酰胺類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霉素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可選用氨曲南預防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必要時可聯合使用。該患者對頭孢西丁鈉、頭孢呋辛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過敏,臨床予左氧氟沙星預防感染,欠合理?;颊弋a褥感染,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4 d,抗感染效果不佳,考慮:(1)患者體溫、血象及CRP均高;(2)多種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皮試均為陽性;(3)患者要求盡量減少滴注次數和時間;(4)患者無腎臟病史,入院腎功能及尿常規(guī)均正常;(5)進入腹腔、盆腔空腔臟器的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蘭陰性菌,且涉及陰道的婦產科手術多有厭氧菌污染,須同時覆蓋厭氧菌。故建議更換使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根據藥物特性,建議每次0.15 g,bid;并續(xù)用甲硝唑進行抗感染治療?;颊咻斠浩陂g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用藥期間注意肝腎功能監(jiān)測。依替米星屬于氨基糖苷類藥物,這類藥物以低濃度分泌到乳汁中,但口服吸收差,未見哺乳兒有不良反應的報道。楊慧霞等主譯的《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藥》(第7版)[2]指出美國兒科學會將大部分氨基糖苷類藥物歸為適合用于母乳喂養(yǎng),但該書并沒有明確指出硫酸依替米星這一藥物,且說明書和文獻[3]建議孕婦使用本品前必須充分權衡利弊,哺乳期婦女在用藥期間需暫停哺乳。為謹慎起見,藥師建議暫停母乳喂養(yǎng)。
臨床采納建議改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療3 d后,血常規(guī):WBC 10.92×109/L,N%78.31%,Hb 134g/L,CRP 126mg/L,T 37.1℃。繼續(xù)鞏固治療2 d,血象、T正常,CRP 82 mg/L,傷口愈合Ⅱ/甲,2 d后好轉出院。
案例2:患者,女性,23歲,已婚,因“停經35+5周,不規(guī)則下腹痛1 h”于2012年3月23日入院。入院后T正常。血常規(guī):WBC 12.98×109/L,N%89.61%,CRP 5mg/L。3月27日 T 39.4℃,當日因“產前發(fā)熱,宮內感染?胎兒窘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腹腔見大量膿性液體。取樣行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術后予頭孢西丁鈉、甲硝唑抗感染及縮宮素促宮縮治療。術后T漸平穩(wěn),產婦無不適主訴,3月29日血常規(guī)示:WBC 20.99×109/L,N%90.34%,Hb 106g/L。腹腔分泌物培養(yǎng)+藥敏試驗報告回歸示:培養(yǎng)檢出糞腸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優(yōu)勢菌)。首選藥(A)組:氨芐西林、青霉素敏感;首選藥(B)組:替考拉寧、萬古霉素敏感;替代藥:氯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敏感,紅霉素耐藥。
藥師分析:患者因“產前發(fā)熱,宮內感染?胎兒窘迫?”于3月27日行剖宮產術,術后予頭孢西丁鈉、甲硝唑抗感染治療,3 d后T正常,腹痛緩解,血象仍高。鑒于腹腔分泌物培養(yǎng)+藥敏試驗報告結果,建議:(1)明確原發(fā)灶,清除病灶。(2)藥敏結果提示對青霉素敏感,現治療方案頭孢西丁鈉可覆蓋青霉素大部分抗菌譜,且使用頭孢西丁鈉治療后患者T正常、腹痛緩解。臨床可按原方案繼續(xù)觀察,復查血常規(guī)、CRP。(3)若病情無好轉,患者肝腎功能正常,建議按藥敏結果選用萬古霉素1.0 g溶于250 ml生理鹽水,12 h 1次,滴注時間不少于60 min,同時監(jiān)測肝腎功能。(4)加強支持治療,密觀病情,隨時聯系。
臨床采納藥師建議,繼續(xù)原方案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腹痛、T、血象、CRP、傷口愈合情況,當日(4月1日)復查血常規(guī)WBC 13.91×109/L,N%80.64%,Hb 105g/L,CRP 45.8 mg/L,T 36.8℃,繼續(xù)抗感染治療,2 d后(4月3日):WBC 15.6×109/L,N%80.04%,Hb 108g/L,CRP 31.4mg/L,T 36.6℃,患者無不適主訴,無腹痛,傷口愈合Ⅱ/甲,要求出院。建議監(jiān)測T,門診復查血常規(guī)、CRP,有情況隨診。患者出院后T一直正常,血象未復查,42 d后醫(yī)院產檢,T、血象均正常。
案例3:患者,女性,33歲,已婚,因“停經14+1周,流涕2 d,陰道流水1 h”于2012年2月1日入院,體格檢查:T 36℃,脈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壓(BP)98/70mm Hg(1 mm Hg=133.322 Pa),輔助檢查:2012省中醫(yī)院血型“B”RH-D(+),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均陰性,肝腎功能正常,血凝分析基本正常。2月24日查甲狀腺功能示促甲狀腺激素0.031 U/ml,余無異常。入院根據咽拭子培養(yǎng)(卡他莫拉菌2+)及藥敏試驗結果分別已予頭孢硫脒、青霉素、頭孢呋辛鈉、頭孢唑肟鈉、阿莫西林鈉/氟氯西林鈉、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抗感染治療。3月30日B超示:胎兒雙頂徑5.2cm,股骨長3.4cm,羊水暗區(qū)4.4 cm,估計胎兒體質量412 g,胎盤位置前壁,可見胎心搏動,胎盤下緣見2.5 cm×1.0 cm的無回聲。血常規(guī):WBC 8.45×109/L,N%84.64%,CRP 8.36 mg/L,T 37.1℃;4月3日血常規(guī):WBC 8.13×109/L,N%85.11%,CRP 8.05 mg/L,T 36.9℃;4月5日血常規(guī):WBC 8.54×109/L,N%82.24%,CRP 11 mg/L,T 37.5℃;4月5日宮頸分泌物培養(yǎng)+藥敏結果示:費氏耶爾森菌為革蘭陰性桿菌,A組均耐藥;B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亞胺培南耐藥,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中介;C組美滿霉素敏感,余均耐藥。
藥師分析:患者因“停經14+1周,流涕2 d,陰道流水1 h”入院,且入院以來WBC正常,N%波動于76%~85%,CRP波動于3~11 mg/L?;颊呷朐汉笫褂枚喾N抗菌藥物,N%及CRP無明顯變化,T基本正常,無明顯發(fā)熱。病原體培養(yǎng)陽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該病原菌感染。需依據感染部位、患者臨床表現的特點以及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特點來綜合分析,尤其要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的結果仔細分析,不能簡單地按其藥敏測定結果隨便用藥[4]。細菌反復培養(yǎng)為同一種病原體,且患者又有感染的表現,可診斷為致病菌;若患者無感染表現,雖細菌培養(yǎng)陽性,或重復培養(yǎng)結果反復變化,則可能為污染菌或正常菌群[5]。如卡他莫拉菌為寄居口腔的正常微生物群,藥敏結果參考意義不大。因此,我們藥師建議:(1)定期復查血象、CRP、T,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暫不用抗菌藥物治療;(3)注意外陰清潔,必要時再行宮頸分泌物培養(yǎng);(4)有情況隨時聯系。
臨床采納建議,第2天停用抗菌藥物治療,3 d后復查WBC 7.68×109/L,N%82.44%,Hb 101g/L,CRP 5mg/L,T正常,繼續(xù)保胎治療,好轉出院。
案例4:患者,女性,25歲,已婚?;颊咭颉巴=?5+1周,發(fā)現‘羊水少’1 d”入院?,F入院11 d,無陰道流血,無腹痛,自覺胎動好,進食及睡眠好。查體:神志清晰,T正常,心肺聽診無明顯異常,腹部檢查未捫及宮縮,胎心率(HR)140次/min。2012年4月1日查血常規(guī):WBC16.73×109/L,N%79.44%,Hb 106g/L。血凝分析及尿常規(guī)正常,類胰島素生長因子陰性。4月1日予以頭孢西丁鈉抗感染1周,4月7日血常規(guī):WBC 19.03×109/L,N%80.04%,Hb 112 g/L,CRP<3.34 mg/L。4月8日宮頸分泌物+藥敏示:無細菌生長?,F患者T平穩(wěn),但血象仍高。
藥師分析:患者因“停經25+1周,發(fā)現‘羊水少’1 d”入院,自訴懷孕初期血象即較高,WBC在16×109/L左右,患者T正常,CRP正常,無不適主訴,經頭孢西丁鈉抗感染治療1周,白細胞計數仍較高。鑒于孕產婦白細胞計數參考范圍為16×109~20×109/L[6],建議:(1)停用頭孢西丁鈉抗感染治療;(2)加強監(jiān)護,必要時內科會診。
臨床采納建議,第2天停用,復查血常規(guī)WBC 19.38×109/L,N%80.14%,Hb 99g/L,CRP 5mg/L,宮頸分泌物無菌生長?;颊咭蟪鲈?,產檢時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仍然偏高,CRP、T正常,無不適主訴。
孕期和哺乳期是婦女生理上的特殊時期,當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發(fā)生感染時,應參考抗菌藥物的危險性分類等級,考慮藥物對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胎兒、乳兒的影響,結合感染疾病的病原菌、嚴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分析、選擇藥物,并嚴格遵循孕期和哺乳期抗感染藥物應用的原則,即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選擇對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胎兒以及乳兒影響最小的藥物。當某些疾病危及孕期或哺乳期婦女健康或生命時,應充分權衡利弊后決定是否使用,并根據病情隨時調整用量,及時停藥,必要時進行血藥監(jiān)測,對于哺乳期婦女可以暫停哺乳。做到充分合理、謹慎、正確地使用抗菌藥物。
通過參與臨床會診,筆者深刻體會到對于每一個臨床醫(yī)師和臨床藥師而言,熟悉并掌握抗菌藥物的抗菌譜和抗菌作用、藥動學特性、適應證和不良反應等是非常必要的,臨床治療時應結合病原學檢查并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狀態(tài)選用適當的給藥方案、劑量和療程,保障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合理、安全、經濟、有效,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郭惠娟,劉建安,劉莉莉,等.孕婦用藥現狀、需求及藥學服務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26):2490.
[2]Briggs GG,Freeman RK,Yaffe SJ.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藥[M].楊慧霞,段濤,譯.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45-1220.
[3]夏應勇.抗菌藥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11(22):4.
[4]孟小斌,曾黃輝,林建昌.我院藥敏試驗結果指導下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14):1116.
[5]張永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手冊[M].1版.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5:7.
[6]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