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婷 劉柏杉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廣西 南寧 530001
林辰教授治療不寐經驗淺談
范小婷 劉柏杉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廣西 南寧 530001
林辰教授根據(jù)壯族地區(qū)不寐發(fā)病特點,經過長期臨床觀察和總結,逐步歸納整理出以健脾疏肝為治療原則的思想,在臨證過程中,中藥配合手法治療,符合其獨特的 “立體多聯(lián)療法”學術特點,通過 “四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頭部手法按摩消除結節(jié)”、“心理干預”綜合治療,使患者達到陰平陽秘,陽得以入陰,從而從標本兼治來治療不寐。
林辰教授;不寐;經驗
林辰教授,廣西名中醫(yī),長期從事中醫(yī)學、民族醫(yī)學的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潛心鉆研醫(yī)術,學驗俱豐,創(chuàng)新頗多。臨床以擅治奇難雜病為長,創(chuàng)立 “壯醫(yī)立體多聯(lián)療法”,以藥食相助、手法與針灸互補的治療方法。對于不寐這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教授不僅辨證論治,更結合患者生活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等多方面擬定治療方案,不拘泥于單用藥物治療,擅長其 “壯醫(yī)立體多聯(lián)療法”,現(xiàn)總結吾導師林辰教授治療不寐經驗如下。
不寐是因為陽不入于陰所引起的,以經常不易入寐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古代文獻中稱其為 “不得臥”、“目不瞑”等[1]。面對競爭激烈的工作生活,人們思想負擔越來越復雜,經常受到各種情志刺激,長期處于肝郁狀態(tài)。而在壯族地區(qū),由于其獨具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等因素,不寐有著不同的發(fā)病原因。壯族地區(qū)居民的不寐癥發(fā)病機理多以脾虛濕盛,郁而化熱上擾心神為主,正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明確指出:“南方者,天地所長養(yǎng),陽之盛處也,霧露之所聚也。”又如 《廣西通志》說:“嶺南外區(qū),瘴病熏蒸,北方戌人,往者九死一生……今聞發(fā)北兵逾萬人成嶺外,下濕上蒸,病死必多”,“蓋以其地炎澳、卑濕,瘴病特甚,中原士卒,不服水土?!眽炎寰劬訁^(qū)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陰濕多雨,長期生活居住于此,許多疾病受到環(huán)境氣候的影響,故很多疾病都與濕邪有關,不寐也不例外。正因地處炎熱,壯族地區(qū)人們喜飲涼茶,涼茶性味多苦寒涼,故久飲最傷脾陽,脾為后天之本,現(xiàn)代人大多飲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運化失常,虛不化濕,加上宿食停滯,釀為痰熱,從而更加導致脾虛濕盛。所以不寐患者日益增多,雖然病情不嚴重,但嚴重影響工作生活,使人們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良好的睡眠狀態(tài)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因此尋求治療不寐方案迫在眉睫。
2.1 巧用四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 正因為壯族地區(qū)固有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臨床上不寐病人,大多以脾虛濕熱、肝郁化火為多,針對此類患者,筆者導師常以健脾以祛濕,疏肝以解郁,每每驟效,濕祛脾臟得以運化正常,氣血生化有源;疏肝以肝臟柔和,氣機調達,從而心神得以濡養(yǎng),心神內守,陽以入陰,使夜臥得安。
解決肝郁脾虛,木旺克土,導師巧用四君子湯合柴胡舒肝散,再根據(jù)患者次證,進行加減。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臣以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柴胡疏肝散為疏肝理氣代表方,功能疏肝解郁。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氣血生化不足,濕濁內生。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虛木克,氣機郁滯則克脾犯胃。脾胃之氣為一身之氣的樞機,中氣虛弱則樞轉氣機被郁,導致中焦脾胃之氣升降失調,氣血運行受阻出現(xiàn)肝胃不和。因此治療必須求本,本標結合,兩方合用,調理脾胃,疏肝理氣,暢通氣機。從而達到 “氣血盛,則肌肉滑,氣道通,營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p>
2.2 輔以頭部手法治療 對于頑固性不寐患者或服藥后效果不佳者,常發(fā)現(xiàn)其頭部有結節(jié),導師常輔以頭部手法治療,正符合其 “立體多聯(lián)療法”思想。不寐有各種病因,但最終都會導致的病機是 “陽不入陰”。眾所周知,頭為諸陽之會,陽氣總聚集處,頭部結節(jié),正屬于中醫(yī) “痹證”范圍,是因風寒濕夾雜而至形成,陰邪最傷陽氣,侵襲人體,首當其沖的是頭部,阻滯頭部氣血流通,長期使頭部產生結節(jié)。通過手法作用于結節(jié)處,疏通經絡,消除阻滯,使氣血流通,營衛(wèi)相和,陽得以入陰,夜寐香甜。
頭部手法治療簡要:患者取臥位,以督脈及膽經,膀胱經、胃經等陽經在頭部循行之處為主要,一般循著經脈走向按摩。首先在前額部用掃散法放松頭部肌膚,再分別循督脈,手足三陽經在頭部的循行推法按摩和點壓,重點放在有結節(jié)處,用點按指切法刺激阻滯處1分鐘左右。最后按翳風、安眠、風池,五指指尖輕叩頭部結束治療。按以上操作過程反復操作,每次治療20分鐘左右,每日l次,10次為1個療程。
2.3 巧用心理疏導療法 長期不寐會引起患者頓時極度悲觀,精神萎靡、心情抑郁,極其影響生活,甚至有些會失
去對生活的信心。就診患者,導師均予心理干預,先與其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與患者交流態(tài)度和藹可親,認真傾聽其疾苦,了解發(fā)病原因及病情變化,耐心解釋得病原因,往后日常生活該如何自我調養(yǎng),如何建立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等等。讓患者認識到,治療不寐,需要自身和醫(yī)生的配合,醫(yī)生可以治療疾病,但生活的不愉快、壓力、心理因素等等需要自己調理,這些可通過多讀書提高個人修養(yǎng),開闊胸襟,很多事情容易看開,心情自然舒暢,從而治療肝氣郁結。在整個過程中,導師妙用言語,用詞幽默,不時引起患者開懷大笑,也就起到了心理干預效果。
在臨床上,不寐患者不計其數(shù),這都與現(xiàn)今生活工作環(huán)境密切相關,簡潔有效的治療方法日益需求。導師本著“簡、便、廉、易、潔”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療方法和理論,針對病情程度不同,有單開中藥的,有輔以手法按摩的,必要時使用綜合療法,再加上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囑咐患者勞逸結合等等,治療不寐往往驟效。
黃某,女,40歲,夜寐不佳1年余。夜寐不佳近1年來,工作壓力大,加之生活種種不順,長期處于心情抑郁狀態(tài),久而久之,出現(xiàn)夜寐不佳,難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每天只能睡4小時左右,易頭痛頭暈,時有心煩易怒,口苦,易上火,喜喝涼茶冷飲,大便稍溏爛,小便微黃。舌質淡、舌尖紅,苔薄白,脈沉細、遲弱。證屬肝郁脾虛,心神失養(yǎng),治以疏肝健脾,養(yǎng)心安神。導師擬四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方,7劑,日一劑,一日兩次,早晚溫服。初診服藥后,患者睡眠得以改善,入睡較前容易,心煩易怒減輕,但仍然易醒、時有頭痛頭暈。復診后,導師檢查其頭部,發(fā)現(xiàn)其頭部兩側膽經偱行處有不少結節(jié),門診予手法按摩,治療中,患者輕松入睡,醒后頓時覺得頭腦清醒,中藥守前方治療,10劑,服法同前,諸癥明顯減輕。導師覺得上訴治療方法有效,均守法治療,手法按摩一周三次,中藥一天一劑,一個月后,患者恢復正常睡眠。體會:上述病案,根據(jù)患者癥狀,其證為肝郁脾虛,木旺克土,長期會導致肝郁化火,火擾心神,脾虛氣血生化不足,加之風寒濕產生的結節(jié)存在,氣血不能濡養(yǎng)四肢百骸,導致陽不入陰出現(xiàn)失眠等系列癥狀,在內服外治等多聯(lián)療法的治療下,往往驟效。
[1]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 [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3.
R249.2
A
1007-8517(2013)09-0129-02
2013.03.25)
范小婷,女,在讀碩士,從事壯醫(yī)藥防治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E-mail:5220169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