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珠
(浙江省玉環(huán)縣坎門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 玉環(huán) 317602)
急性胰腺炎(AP)是指胰管阻塞、胰管內壓驟然升高以及胰腺供血不足等因素使胰酶激活,進而引發(fā)胰腺炎癥反應[1]。AP 屬于中醫(yī)學“腹痛”、“胰癉”等范疇,有效的護理可促進AP患者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本院對42例AP患者在積極治療過程中提供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效果顯著?,F(xiàn)分析如下。
42例均為自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AP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中相關診斷標準[2],均經胰酶測定及X線片檢查確診。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上腹劇痛、腹脹、惡心、嘔吐、壓痛、反跳痛等癥狀。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27~74歲,平均(39.14±5.41)歲;辨證屬肝郁氣滯證18例,脾胃濕熱證22例,脾胃實熱證2例。入院后均進行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治療,并給予生長抑素調節(jié)腸道菌群;實施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經治療全部治愈。
2.1 西醫(yī)護理 (1)胃腸減壓護理:胃腸減壓可刺激胰腺分泌,減少胃酸,預防腸麻痹并緩解腹脹。插入胃管時應輕柔、緩慢,注意控制插入深度避免其脫出,保持減壓管通暢。查看負壓器壓力情況,觀察有無漏氣及胃管引流液的氣味顏色等性狀。注意觀察患者鼻腔黏膜有無水腫,定時更換負壓引流器及固定胃管的膠布。(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定時進行實驗室檢查、心電圖等以及時發(fā)現(xiàn)病變,嚴密檢測患者血壓、脈搏狀況,必要時進行抗休克治療。當體溫持續(xù)低熱或超過39℃時提示可能有并發(fā)癥產生,需引起重視并及時向醫(yī)師報告?;颊吆粑l率>30次/min時提示可能產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肺部感染,對于呼吸困難者應給子吸氧。記錄患者每日出入水量,有針對性的調節(jié)補液,必要時開放兩條靜脈通路,保證每小時尿量在30mL以上。
2.2 中醫(yī)護理 (1)中藥灌腸護理:在中藥灌腸前應向患者詳細解釋灌腸的目的在于胃腸減壓,緩解腹痛,消化患者的緊張心理。囑咐患者與灌腸前30min排空大便;患者取左側位,將16~18號肛管插入患者肛門25~30 cm左右處,連接盛裝藥物的灌腸袋,采用棉簽蘸取石蠟油以擦拭肛門后,將溫度為39~41℃的中藥灌入,動作要輕柔,控制灌腸速度,每次灌腸1 h左右,每次150 mL,每日4~6次。灌腸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出汗、心慌、腹痛表現(xiàn),如嚴重應立即停止灌腸。(2)針灸及按摩護理:腹脹、腹痛者針刺上巨虛、足三里以及胰俞等穴位,嚴重者加刺陽陵泉、中脘等穴位。嘔吐嚴重者強刺內關、甚上脘等穴位,也可選用電針針刺。針灸以瀉法為主,留針20~30min,告知患者針刺有酸麻脹痛,積極尋求患者配合,防止患者抗拒而引發(fā)斷針、彎針。每日定期給患者按摩。囑患者取仰臥位,護理人員從右髂窩向上,沿著肋弓下緣,自左向右輕柔,推拿;隨后沿著左側腹部正中緩慢向下到小腹正按摩,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每次15min,每日2~3次。
2.3 辨證施護 (1)肝郁氣滯證:情志護理方面,主動與患者溝通,使其保持情緒穩(wěn)定,防止因情志失調而加重肝郁氣滯。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治療病例,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信心。飲食護理方面,以疏肝理氣為主,可將芹菜、絲瓜、冬瓜、綠豆、黃瓜、蘿卜等新鮮蔬菜、水果榨成汁從胃管注入,注意色香味良好搭配以增進患者食欲。中藥治療護理方面,給予清胰湯內服,嘔吐嚴重的可鼻飼給藥,每次100 mL,每日3~5次。對于吐藥量較多者應于30min后再次鼻飼適量藥物。腹痛護理方面,腹痛嚴重者給予七消散外敷以消腫止痛:七消散40 g溶解在開水與蜂蜜混合物中,將其涂抹在腹痛最明顯處,在敷藥過程中采用紗布保護肚臍。(2)脾胃濕熱證:病情觀察方面,嚴密監(jiān)測患者體溫、血壓、脈搏變化,確定是否繼發(fā)腹膜炎,防止休克。飲食護理方面,以健脾養(yǎng)胃,清熱燥濕為主??蛇M食百合蓮子薏苡仁粥、銀耳湯、淡菜湯以及甲魚湯。中藥治療護理方面,給予復方大承氣湯內服或灌胃治療。對于大小便不暢者可加入滑石或木通。降溫護理方面,對于高溫不退者給予柴胡注射液靜滴或內服柴胡粉劑,同時有汗者可用溫水擦浴,無汗者可用酒精擦浴降溫。(3)脾胃實熱證:情觀察方面,嚴密監(jiān)測體溫、呼吸、腹痛變化,如果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加重,應提高彌漫性腹膜炎警惕性。飲食護理方面,嚴格禁食24~48 h,可以給予腸內營養(yǎng)。置管后24 h內先從空腸營養(yǎng)管泵入少量無菌生理鹽水,無不適則進行腸內營養(yǎng)。中藥治療護理方面,治療應以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為主,給予清胰湯加芒硝、大黃灌胃治療,腹脹嚴重者加枳殼、厚樸,高溫者加蒲公英、金銀花。胃管灌注速度要緩慢,藥物溫度控制在38~41℃;每次灌注藥物前后均要用溫開水將胃管沖洗干凈,并于灌注完成中夾閉胃管1 h左右。腹痛護理方面,將解毒通腑膏加熱,涂抹于疼痛明顯處,在外敷荷葉并用腹帶固定,每次6~8 h,每日1次。
中醫(yī)學認為,AP多因熱毒內盛發(fā)展成正氣虛弱、濕熱、脾胃不和、氣血不調所致,病變部位涉及膽、肝、胃、脾等。AP患者的護理應以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為主。在胃腸減壓、病情觀察等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中藥觀察護理有助于通里攻下,可有效緩解患者腹脹、腹痛表現(xiàn);針灸及按摩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嘔吐、腹脹、腹痛等表現(xiàn)實施,提高患者舒適度,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在情志、飲食、中藥治療等方面辨證施護有利于促進臨床癥狀消失,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賀正蓮.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復的影響研究[J].北方藥學,2012,9(7):124-125.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學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12(3):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