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平 車秋芬 褚震東 姜黎敏潘振林 王偉旭 趙志鵬
(吉林省白山市中醫(yī)醫(yī)院,134300)
骶棘肌下段損傷常被籠統(tǒng)地診斷為腰肌勞損,但其僅是腰肌勞損的一部分,腰肌勞損還包括許多腰部肌肉的損傷。骶棘肌起于骶正中嵴和骶骨背面,向上附著于T11~12棘突及棘上韌帶,肌肉外側部起于髂嵴背內側和骶外側嵴,在此與骶結節(jié)韌帶和骶髂后韌帶融合。肌纖維在上腰部分為3個縱柱,即外側的髂肋肌、中間的最長肌和內側的棘?。?]。骶棘肌下段是指骶棘肌腰骶部分,通常指L3~S范圍內。骶棘肌下段損傷由突然的暴力或積累性勞損所引起。骶棘肌下段處在人體腰骶部位,是脊柱做屈伸、側彎活動最頻繁的部位,也是做這些運動時應力最集中的地方,因此骶棘肌下段最易損傷。損傷后需要自我修復,在修復過程中,肌肉本身局部血運和代謝障礙導致本身結疤和周圍組織器官粘連,同時與周圍組織的動態(tài)平衡被破壞,腰骶部活動受限,活動后又可導致進一步損傷,在臨床上多見反復發(fā)作,漸趨加重。本病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眾多,但多數療效不滿意,治療時間長。
近年我科在骶棘肌下段損傷的治療中不斷總結和優(yōu)化,用刃針松解扳機點治療骶棘肌下段損傷取得了滿意的療效?,F將2009~2011年運用該法治療骶棘肌下段損傷120例結果報道如下。
本組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0歲,28~40歲21例,41~50歲43例,51~60歲56例;有突然暴力引起的損傷史者32例,有積累性勞損者62例,原因不明26例;病程2~6個月38例,6~12個月51例,1~2年19例,2~3年12例。
診斷標準:①腰骶部有暴力損傷史或積累性勞損史。②腰骶部疼痛,彎腰困難,不能久坐久立,不能做腰部輕度活動(如洗碗時的輕度彎腰疼痛),喜歡側臥。③骶骨甲、骶棘肌附著點壓痛。④腰椎橫突尖部和棘突下緣壓痛。⑤彎腰癥狀加重。⑤拾物試驗陽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者。②年齡20~6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神經痛、風濕病疼痛、腫瘤疼痛、心因性疼痛、炎癥性疼痛、血管性疼痛等。②腰背肌筋膜炎、L3橫突綜合征、骶髂關節(jié)紊亂癥等下背痛疾病。③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④有藥物過敏史,或對針刺、注射過敏者。⑤同時服用與本病治療有關的其他藥物者。⑥有情感或精神障礙者。⑦妊娠婦女。⑧不合作者。
行刃針松解術。
1.手術室環(huán)境需無菌,治療時嚴格按照閉合性手術常規(guī)進行操作,保證刃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時要以扳機點為中心及骨性標志為依據,避免進刃針過深傷及重要組織。使用田紀鈞發(fā)明的刃針[2]。
2.詳細操作步驟:患者取俯臥位。①扳機點定位:讓患者指出疼痛區(qū)域,醫(yī)者用拇、食指觸摸肌肉,遇到緊張度明顯增高的帶狀區(qū)域即為包含扳機點的高張力肌梭,肌梭內最硬的點即為扳機點。按壓此點可誘發(fā)局部疼痛及牽扯痛。當觸及扳機點附近的肌梭或直接觸及扳機點時,肌纖維可出現局限性抽搐反應,是扳機點的一個特征性表現?;颊叱1憩F出躲避反應,抽動、大聲喊叫,或肌肉從檢查位置移開。②消毒:患者取俯臥位,腹下墊枕,觸診找到體表扳機點后,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壓痕,用棉簽蘸龍膽紫標出此位置,注意十字壓痕的交叉點對準扳機點的中心。用碘伏、酒精常規(guī)消毒皮膚,其范圍略大于治療的操作范圍2倍,術者戴無菌手套。③進針:單手進針,右手拇、食指捏定刃針的尾部,中指頂抵刃針針柄的中部,略用力與拇、食指產生一對抗力,此時刃針略呈弧形彎曲,與扳機點中心局部體表呈垂直快速刺入。將刃針捏緊,進針時手與針之間不致滑動,易于進針。當刃針穿過皮下時,針尖的阻力較小,進針的手下有種空虛感,當針尖刺到深筋膜及疾病扳機點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持針的手下會有種抵抗感。④松解:層次的概念在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中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診斷是哪個層次組織病變、逐層進針、針達病灶松解,是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治療成敗的關鍵步驟[2]?;颊吒杏X酸、沉、脹、微痛,術者感覺針下硬、厚,難以通過,作為判斷標準。松解的目的是消除緊張的肌肉纖維束,去除拮抗肌收縮及消除活躍的扳機點、潛在的扳機點。操作:a.縱行切割及將軟組織壓下縱行擺動,橫行切割及將軟組織壓下橫行擺動,必要時調轉針刃90°切割一下。b.將針提至皮下組織層,針尾稍向內傾斜深入,尋找橫突尖部,沿尖部外端及上下端行邊緣切割。c.逐層退出,如遇肌肉或筋膜有病變,常規(guī)縱行切割、橫行切割或十字切割。⑤出針:完成松解以后,用酒精棉球壓住進針點,迅速將針拔出,持續(xù)按壓進針點1~2min,無菌創(chuàng)可貼覆蓋,3d患處不得沾水及濕敷。同時詢問患者的局部感覺,一般患者原有的疼痛都減輕或消失。⑥手法治療:讓患者直立,做脊柱前屈,同時醫(yī)生在背部助力下壓,反復2~3次。
3.操作時間及療程: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及病史長短,刃針療法一般治療1~3次,7d治療1次。
術后處理:刃針松解術后,患者在術后第二天即可開始腰骶部一般性功能鍛煉。功能鍛煉的原則是活動范圍由小到大,程度由輕到重,循序漸進,貴在堅持。因手術對骶棘肌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在一定時間內疼痛有所加劇,要交代一些注意事項,同時要囑咐患者口服抗炎鎮(zhèn)痛藥和活血化瘀中藥。7d后復診,根據病情具體治療。
療效評價標準[3]:治愈:腰痛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好轉:腰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未愈:癥狀未改善。
結果:治愈98例,占81.7%;好轉18例,占15.0%;未愈4例,占3.3%??傆行蕿?6.7%。
骶棘肌下段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腰部疾病,以往對其病因病理缺乏正確的認識而進行籠統(tǒng)的診斷和籠統(tǒng)的治療,自然療效差,也無較好的治療辦法?;颊哐静克崦?、疼痛、僵硬,彎腰困難,不能久坐和久立,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通過分析病情、明確診斷,根據此病情的特點解決關鍵點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因此,尋找關鍵點(扳機點)及精確定位是治療的關鍵。扳機點是骨骼肌或肌筋膜高張力束內最易受激惹的區(qū)域,該區(qū)域有壓痛反應,可引起特異點的牽扯痛及植物神經反應。扳機點亦可見于其他組織,如皮膚、脂肪組織、韌帶、關節(jié)囊及骨膜,然而這些扳機點并非像肌筋膜扳機點那樣固定不變,而且這些點不引起牽扯痛[4]。
中醫(yī)認為,該病有內因與外因之分,內因主要為腎氣虛弱,筋骨失養(yǎng);外因則與過勞、反復損傷、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瘀血氣滯痰積等因素有關。①脾腎虛弱:飲食失節(jié),脾氣受損,運化水谷功能減弱,氣血無以化生,不能濡養(yǎng)筋脈而發(fā)病。②肝郁氣滯:肝與筋關系極為密切。肝主疏泄,情志不舒,肝郁不達,氣血郁滯不暢,復感風寒內閉,內外相引,發(fā)于肌膚經絡而病。西醫(yī)學認為,扳機點形成的因素是急性肌肉緊張過度、長期負荷過重、肌肉疲勞過度、直接損傷、受涼、不良刺激、階段反射性功能紊亂。神經受到嚴重的卡壓時,神經束膜發(fā)生顯著的病理變化,束膜增厚、束間粘連或疤痕形成,以及神經外膜增厚,使得神經束變硬變窄,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而形成繼發(fā)的卡壓因素。
對病情診斷正確,有良好的解剖學功底,觸診手法細膩,判斷是正常組織還是病變組織,綜合分析尋找出扳機點。扳機點存在的部位不同松解的層次也不同,扳機點大多存在于骶骨甲、髂嵴后部、腰椎橫突尖部和棘突下緣等處。不同層次的松解非常重要。刃針療法針頭采用了針刀的扁刃設計,在達到減低或消除高肌張力目的的同時,僅造成很小的創(chuàng)傷,機體只需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修復。因此,刃針松解扳機點治療骶棘肌下段損傷,具有定位準確、手感清晰、操作簡便、松解較為徹底的特點,創(chuàng)口小、痛苦小。另外,由于術中損傷較小,較大程度上避免了治療目的以外的手術創(chuàng)傷和疤痕,從而達到或超過傳統(tǒng)手術的療效。術后形成的瘢痕少,不易再次形成扳機點,改善局部代謝,從而可以使扳機點癥候群及其維系因素得到明顯的改善,降低骶棘肌下段局部緊張度及牽扯痛,松解充分?;颊邞e極參與康復治療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療效滿意、持久。此外,掌握好操作基本要領,熟練操作技能,不斷體會和總結,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刃針松解扳機點治療骶棘肌下段損傷,具有損傷小、痛苦小、療效好、療程短的特點。本技術操作簡單,易學、易懂,療效確切,治愈好轉率高,降低治療費用,安全可靠,實用性強,患者易接受,松解后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本技術適用于基層醫(yī)院,應用前景廣泛,便于推廣。
[1]吳緒平,張?zhí)烀?針刀臨床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7:136.
[2]田紀鈞.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趙學軍,傅志儉,宋文閣主譯.肌肉鏈與扳機點[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