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恒
胃脘痛系因胃氣郁滯、氣血不暢所致,臨床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jīng)常發(fā)生疼痛為主癥,多見于胃及十二指腸炎癥、潰瘍、痙攣等疾病。筆者近年自擬胃安湯治療胃脘痛100例,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均依據(jù)臨床癥狀體征、X線或胃鏡確診,并排除惡變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7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40年;慢性淺表性胃炎26例;萎縮性胃炎18例,反流性胃炎15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6例,胃潰瘍15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10例。
1.2 治療方法 予自擬胃安湯:香附、枳實、桃仁、白芍、延胡索、白芷、烏賊骨、蒲公英、大黃、陳皮、砂仁、徐長卿、白及、白術(shù)、甘草。每日1劑,水煎分服。1個月為1療程,2個療程后評效。
1.3 療效標準 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癥狀消失,X線鋇餐造影及胃鏡檢查正常。好轉(zhuǎn):胃痛緩解,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其他癥狀減輕,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有好轉(zhuǎn)。未愈:癥狀無改善,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變化。
本組100例,治愈76例,有效21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97%。本組患者在治療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3.1 楊某,男性,51歲,2012年8月12日就診?;加形讣笆改c潰瘍,胃脘疼痛,泛酸6年余,癥狀加重年余,每日發(fā)作1~2次,每次2~3 h,呈規(guī)律性,經(jīng)西藥治療效果欠佳。予自擬胃安湯隨癥加減,連服2療程后,胃痛及其他癥狀消失,經(jīng)X線鋇餐造影示潰瘍面愈合,病告痊愈。
3.2 劉某,男性,48歲,2011年3月9日就診。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胃脘疼痛,納少乏力,加重年余。經(jīng)多方中西醫(yī)治療,效果欠佳。予自擬胃安湯加減治療1個療程,病情明顯好轉(zhuǎn);繼服1療程鞏固療效,其后病瘥。
胃及十二指腸炎癥、潰瘍及胃痙攣均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范疇,氣滯血瘀為其共同病機,脾胃虛弱為其基礎,胃絡損傷為之病變關鍵。自擬胃安湯中砂仁、陳皮、白術(shù)、甘草調(diào)和脾胃;香附、枳實、桃仁理氣活血化瘀;白芍、延胡索、白芷、徐長卿、烏賊骨止痛制酸;蒲公英、大黃、白及消炎健胃愈合潰瘍。全方共奏調(diào)和脾胃、止痛制酸、消炎健胃、愈合潰瘍之功。筆者通過臨床實踐體會到:胃脘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病因病機甚為復雜,亦可相互轉(zhuǎn)化。如胃、十二指腸炎癥如未及早治療,久之可進而發(fā)展為潰瘍等。在臨床上應謹守病機,隨癥加減,證屬胃陰不足加太子參、石斛、枸杞等;脾胃虛寒加高良姜、吳茱萸、黨參等;兼濕熱加連翹、黃連、厚樸等;中氣不足加黃芪、人參、升麻等??傊?臨床須根據(jù)病情隨癥加減,合理配方,方能收到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