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波,楊丹丹,宮衛(wèi)星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的炎癥性病變,常并發(fā)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和傳導阻滯等各種心律失常,尤其嚴重心律失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擬用黃芪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材料 選擇2003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26.16±6.28)歲;病程(11.32±5.62)d;心律失常(24 h)總數(shù)(3 256±1 148)次;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2.36±1.08)級。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5.86±7.32)歲;病程(12.26±6.35)d;心律失常總數(shù)(2 974±1 176)次;NYHA心功能分級(2.42±1.02)級。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等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國1999年急性VMC診斷標準[1]。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后,出現(xiàn)胸悶頭暈、乏力、心律失?;蛐碾妶D異常等,檢測血清肌鈣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顯增高,超聲心動圖示心腔擴大或室壁活動異常等。中醫(yī)辨證為邪毒侵心兼氣陽兩虛型[2]。癥見發(fā)熱、咽痛、胸悶或胸痛、氣短乏力、自汗或盜汗,脈細無力或結(jié)、代、促等。
1.3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符合中醫(yī)辨證標準的患者。排除標準: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患者,合并腦血管、肝、腎和血液病等以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大劑量維生素C 100 mg/kg~30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 m L靜脈輸注,每日1次;口服輔酶Q1010 mg,每日3次;門冬氨酸鉀鎂片0.3 g,每日3次,均用15 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黃芪益心湯:黃芪30 g,連翹、麥冬各12 g,茯苓、遠志、甘草各10 g。心動過速或頻繁室性早搏,加黃連、苦參各10 g;心動過緩或緩慢型早搏,加制附子、麻黃各6 g,傳導阻滯加郁金、川芎各12 g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用15 d。
1.5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做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或靜息心電圖;c Tn T檢查,檢測患者血清c Tn T濃度>0.12μg/L作為判斷VMC心肌損傷的指標,治療15 d復查。
1.6 療效判定標準
1.6.1 綜合療效 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各項檢查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電圖、血清酶基本恢復正常,其他有明顯改善;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有一定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無改善[2]。
1.6.2 心律失常療效 有效:Holter監(jiān)測期前收縮減少≥80%,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抑制≥90%;靜息心電圖示頻發(fā)或多源性成對或連續(xù)性室性期前收縮以及Ron T現(xiàn)象消失;期前收縮次數(shù)<100次/24 h為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用t檢驗,計數(shù)材料比較用χ2檢驗。
2.1 綜合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治愈16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8.2%;對照組臨床治愈6例,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38,P<0.05)。
2.2 心律失常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25例,有效率為73.5%,對照組有效11例,有效率為3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126,P<0.01)。
2.3 c Tn T變化比較 治療前血清c TnT濃度,治療組為(0.43±0.18)μg/L,對照組為(0.41±0.16)μg/L;治療后兩組血清cTnT濃度均明顯降低,治療組為(0.14±0.08)μg/L,對照組為(0.23±0.10)μg/L。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血清c Tn T濃度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VMC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由病毒引起心肌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VMC病變多屬局灶性壞死,心肌酶譜測定不敏感,常用檢測血清c Tn T濃度評估心肌損傷程度[3]。c Tn T為心肌特異性肌鈣蛋白,主要結(jié)合于心肌肌纖維中,正常人血清c Tn T含量很低,各種原因致心肌細胞膜損傷后,僅少量釋放就可使血清濃度成倍增加。動態(tài)檢測VMC患者c Tn T含量,有助于臨床評估療效及其轉(zhuǎn)歸。血清c Tn T降至正常是預后良好標志之一。
VMC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多采用綜合療法[4]。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重用黃芪復方治療。黃芪補氣益心為君藥;連翹清熱解毒、麥冬育陰養(yǎng)心共為臣藥;茯苓、遠志養(yǎng)心安神,與甘草利脈和中合為佐使藥。至于抗心律失常加用黃連、苦參等均可作為臣藥。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多糖、皂苷、黃酮、生物堿等,可通過激活干擾素系統(tǒng)發(fā)揮抗病毒,調(diào)節(jié)T細胞亞群的分布,增強細胞免疫;降低心肌細胞病毒滴度,減輕心肌細胞的損傷及心肌細胞炎癥浸潤;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癥狀和心功能??鄥⒛茉黾有募∈湛s力,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糾正心律失常;其所含苦參堿能直接減慢心肌細胞的自發(fā)搏動頻率,并能減輕病毒所致心肌細胞的炎癥和水腫[5]。諸藥共奏益氣通脈、養(yǎng)心安神功效。聯(lián)合維生素C、輔酶Q10等營養(yǎng)心肌藥物,使VMC患者血清cTnT濃度明顯降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黃芪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用藥治療VMC,更為有效地改善心肌損傷及心律失常。
[1] 中華心血管雜志編委會心肌炎心肌病對策專題組.關(guān)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和采納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聯(lián)合會工作組關(guān)于心肌病定義和分類的意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9,29(6):40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發(fā)布.中藥新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46-51.
[3] 陳文彬.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426.
[4] 冉斌,趙學會.綜合療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09,21(8):1348-1349.
[5] 宮衛(wèi)星.中醫(yī)內(nèi)科常用中藥[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