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閆志利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a.學報編輯部,b.職教研究所,河北 秦皇島066004)
高校學報引領與服務文化的功能研究
劉 燕a,閆志利b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a.學報編輯部,b.職教研究所,河北 秦皇島066004)
基于中國知網(wǎng),按確定的關鍵詞搜集知網(wǎng)收錄期刊刊發(fā)的與學報功能有關的所有文獻,通過對高校學報功能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認為高校學報的功能應隨著社會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高校學報不僅具有文化屬性,而且具有文化功能,高校學報應充分發(fā)揮其載體、傳播、引領、助推于文化建設的功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
高校學報;文化屬性;文化功能;引領與服務
服務社會是高校三大職能之一,而學報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縱觀歷史,北京大學《新青年》雜志早期宣傳了科學民主,客觀上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掃清道路,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我國有關高校學報服務地方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研究也取得較多成果。李志敏研究認為,高校學報作為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要宣傳工具,必須發(fā)揮傳承先進文化的作用。[1]周欣以地方高校學報在地域文化傳播中的功能和作用為切入點,探討了地域文化傳播的歷史維度和現(xiàn)實觀照的內涵及體現(xiàn)。[2]高莉麗認為,高校學報所產(chǎn)生的社會效益并非以文化產(chǎn)品直接體現(xiàn),而以推動社會進步為基本表現(xiàn)形式。[3]楊榮星指出,高校學報在高校工作和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是推動先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4]可見,高校學報服務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功能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多集中于引領與服務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有關引領與服務文化建設功能的研究報道較少。
長期以來學報的功能都被定義為: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但是只能說這是高校學報的基本功能,學報的功能應該隨著社會形勢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或者說功能應該有所增加。之所以寫文化功能,是因為關于學報的功能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但是關于學報文化功能的研究卻很少。通過中國知網(wǎng),以“學報功能”為關鍵詞進行主題精確搜索,搜到文章138篇,題目精確搜索搜到34篇;以“學報功能”為關鍵詞進行模糊搜索,搜到文章1646篇;以“高校學報功能”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模糊搜索,搜到文章402篇,進行精確搜索搜到39篇文章;以“學報文化功能”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模糊搜索搜到126篇文章,進行精確搜索到2篇,只有戴燕一篇“論高校學報的社會文化功能”[5]和牛聿化一篇“高校學報的文化屬性及功能”,[6]這兩篇文章都發(fā)表在20世紀90年代,近年來無關于學報文化功能的文章;以“學報服務文化”為關鍵詞進行精確搜索,只搜到1篇,梁小建“社科學報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的問題與對策”;[6]進行模糊搜索,搜到468篇,從題目上看只有不到30篇文章探討高校學報對地方經(jīng)濟或地方文化的促進作用。許多研究者認識到高校學報在服務地方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作用,也有很多學報在服務地方文化經(jīng)濟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目前形勢下,學報不僅要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為社會主義經(jīng)濟服務,還應該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充分發(fā)揮服務文化建設的功能。
屬性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質、特點。功能:事物或方法所發(fā)揮的有利作用、效能。屬性和功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屬性是與生俱來的、不可改變的,而功能卻可以隨著社會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
(一)高校學報的文化屬性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需要通過各種載體、媒介來傳播,也是因為傳播文化才能被繼承和發(fā)展。不同的傳播載體和模式使文化的傳播出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和結果。高校學報即是一種文化傳播載體,高校學報的傳播內容,具有文化傳播價值,在文化傳播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高校學報這種媒體所負載的學術知識,在文化傳播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也以不同于其他載體的傳播模式來傳播文化。高校學報不僅傳播學術知識,還擔負著宣傳社會倫理規(guī)范,引導與傳播先進文化理念等重要的社會責任。因此,高校學報具有文化屬性。雖然很多研究者認為高校學報具有文化屬性,如張西山等從文化責任、文化追求、文化使命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學術出版的文化屬性。[7]但卻忽視了其文化功能。
(二)高校學報的文化功能
“早期學報作為近代重要的學術媒體和現(xiàn)代學術制度的組成,在現(xiàn)代學術興起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通過傳播學術成果,促成學術討論與學者交流,參與組織學術活動,傳播現(xiàn)代學術觀念和倡導現(xiàn)代學術精神,對中國學術的現(xiàn)代化起過關鍵性的作用?!盵8]同樣,現(xiàn)代學報也能夠充分其對學術與文化的關鍵性作用。
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在文化市場、文化產(chǎn)業(yè)、文化交流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高校學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出版資源,對文化建設工作具有映像和影響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這不僅是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普遍要求,而且也指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高校學報應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文化發(fā)展目標圍繞文化建設需要,確立高校學報引領與服務文化建設的主要功能,提高高校學報的傳播能力。
高校學報作為高校科研和教學的窗口,反映了高校各學科領域研究的新成果和高校教學科研的水平,為推進高校的科學建設和學術研究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高等教育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校學報在引領與服務文化發(fā)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且進一步和更全面的研究無疑有助于高校學報在貢獻力量的的同時提高高校學報質量,在引領、服務文化建設中體現(xiàn)高校學報的價值。
高校學報是高校學術交流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引領與服務文化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學報的特征決定了高校學報引領與服務文化建設的功能。
(一)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載體功能
載體指能夠承載其他事物的事物。高校學報的載體功能,即體現(xiàn)在對各學科材料的儲存以及對文化研究材料的存儲,即發(fā)表的各學科學術文章。
高校學報是反映學術研究和開展學術爭鳴、推動和促進學術研究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因其特有的學術研究屬性和文化建構能力,是一種不同于一般大眾媒介的特殊的媒介,雖然是小眾化傳播,但卻是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地方高校學報要通過資源優(yōu)化配置,明確辦刊方向與目標,充分發(fā)揮地方高校專家學者眾多等優(yōu)勢,將地方高校學報作為反映地方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狀況的重要載體,引領和推動社會思潮、科技發(fā)展、學術研究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充分發(fā)揮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載體的功能。
(二)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成果的傳播功能
傳播即廣泛散布的意思。高校學報作為學術交流、知識傳播、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重要載體及重要的交流平臺。不僅對于高校的科研、教學有一定的推動、引導、激勵作用,而且,作為參與學術理論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樣對于社會和學術界,有廣泛的理論傳播、學術交流、文化積累作用。目前我國大力倡導文化建設,各個區(qū)域的文化發(fā)展水平很不平衡,學術科研水平也有很大差距。高校學報應在堅持“以質取稿”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原則下,及時反映時代的重大方針政策,激發(fā)廣大研究者根據(jù)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跟蹤學術前沿,促進他們不斷開拓新的知識領域,催生新的科研成果,進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對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成果的傳播功能。
(三)對文化建設的引領功能
引領即引導、帶領的意思?!白鳛槲幕a(chǎn)品的出版物,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既反映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同時又對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導引作用。出版物的文化傳承和導引作用是通過編輯活動體現(xiàn)的。”[9]高校的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人才密集且層次較高,高校學報可以通過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發(fā)表前沿性理論營造引領與服務氛圍,宣傳文化建設工作的重點,引導學術研究方向,發(fā)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與導向作用,引領生活文化的發(fā)展方向。積極鼓勵倡導各學科學者抓住時代理論焦點,對各種現(xiàn)實社會的現(xiàn)象進行理論總結和概況,為社會發(fā)展和進步提供正確的理論評價和發(fā)展導向。也就是說高校學報在刊發(fā)稿件時要對文化導向和稿件學術水平高低做出選擇和判斷,要引導高校學報進入社會,通過刊發(fā)的稿件來引導讀者的投稿意向,進而影響其科研選題。通過刊發(fā)文化建設、文化發(fā)展方面優(yōu)秀的、具有權威性的科研成果來吸引更多的關于文化建設方面的優(yōu)秀成果。
(四)對文化建設過程的助推功能
助推即幫助推動的意思。首先,高校學報必須在幫助青年學術隊伍的成長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對于青年作者要在學術論文寫作各個方面給予指導,使青年作者的可養(yǎng)能力能夠通過學報而有所提高,充分發(fā)揮學報發(fā)現(xiàn)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的功能。使青年作者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從而能更好的為文化建設貢獻其力量。其次,高校學報在記錄、存儲和傳遞學術研究成果的同時,對于凈化學術空氣具有重要的引導與示范作用,在學術規(guī)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高校學報在發(fā)表高水平學術成果的同時,應自覺地擔當起規(guī)范引導的重任。通過學報使更多的作者了解學術規(guī)范,從而遵守學術規(guī)范。高校學報不僅是科研新成果的傳播載體,而且是推進社會科技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傳播載體,應該充分發(fā)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助推作用。
[1] 李志敏.論高校學報在傳承先進文化中的作用[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92-93.
[2] 周 欣.地域文化傳播的歷史維度和現(xiàn)實觀照——兼論地方高校學報在地域文化傳播中的功能和作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9):121-122.
[3] 高莉麗,黃天放.文化產(chǎn)業(yè)化背景下的高校學報效益再認識[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4):93-96.
[4] 楊榮星.試論中國高校學報的重要地位和功能[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57-59.
[5] 戴 燕.論高校學報的社會文化功能[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56-59.
[6] 牛聿化.高校學報的文化屬性及功能[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35-38.
[7] 張西山,梁 敏.學術出版的文化屬性之我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6):57-59.
[8] 王 桃.早期學報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興起[J].編輯學刊,2004,(3):57-59.
[9] 中國編輯學會,全國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yè)基礎: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67.
On the Cultural Guiding and Serving Function of University Journals
LIU Yana, YAN Zhi-lib
(a. Department of Journal Editorial; b.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China)
Collecting all the documents on the function of the Journal included by CNKI Journals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keywords, and analyzing the function research statu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university journals should chang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journals are featured not only by their cultural property but also their cultural function. University journal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carrier, propagation, and culturally-leading function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university journals; cultural property; cultural function; guide and service
G237.5
A
1673-9272(2013)06-0138-03
2013-10-12
2012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北高校學報引領與服務文化建設功能研究”(編號:SQ125006)。
劉 燕(1978-),女,陜西藍田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與編輯學研究。
[本文編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