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以及減負增效政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教師想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然而一切似乎都不盡如人意.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審查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那么,未經(jīng)審查的課堂也必定是沒有意義的.“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怎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意蘊生動、精神豐富呢?其實,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品課藝術.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品課”.何為品課?品課是聽課者個體在評課、議課后,單獨品味、體驗、感悟被聽課的過程.品課讓教師在品味他人課堂的同時,更關注自己的成長,獲取優(yōu)質(zhì)教學的深刻體驗,是教師成長的階梯.那么應該怎樣“品”,“品”什么呢?下面以我校公開課《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為例(授課老師為俞老師),談談自己與品課有關的一些看法.
一、品問題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是一堂課的啟動點,是從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的連接鍵.富于藝術的引入,可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立即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思想、思維集中到課堂上,并能把學生的思路帶到一個新的境界,誘發(fā)學習動機、興趣和積極性.
這節(jié)課用“生命之水”引出課題.問題情境: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毫升水中大約有3.6×1022個水分子,若喝300毫升的水,相當于喝了多少個水分子?學生發(fā)現(xiàn)300×(3.6×1022)=(3×102)×(3.6×1022)=(3×3.6)×(102×1022).而學生不知道怎么算“102×1022”,從而引出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這樣導入相對于光年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數(shù)據(jù)的設計也起到復習科學計數(shù)法的作用,為新舊知識的銜接創(chuàng)造條件.
二、品有效設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須教有疑”,提問就是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chǎn)生疑竇,引起積極的思考.“設問”是教學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思想感情的捷徑,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極為重要的方法.有效設問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體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藝術.
這節(jié)課一共提問67次,其中有效提問35次.俞老師整節(jié)課在語言上還是很簡明精煉的,但細細推敲,還有些不足之處,如“對不對呀?”“是不是?”“屬于我們今天的運算法則嗎?”“適用嗎?”“錯嗎?”“能改嗎?”等過于簡單的提問方式,沒有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這樣的提問方式會讓學生養(yǎng)成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這種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的所謂“問題”,是違背課程改革理念的,對發(fā)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利的.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誘發(fā)學生思維.這樣才能使“問”真正起到它應有的功效,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品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合理統(tǒng)籌安排
整節(jié)課共47′11″,其中情境導入6′40″,新授10′31″,例題練習共28′31″,回到情境解決問題1′29″.俞老師對于法則解析到位,能由正用到逆用,由易到難,步步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他注意預設,把學生易犯的錯誤都在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也很好.俞老師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教學過程流暢.而且從問題引出新課,最后回到問題,解決問題,做到首尾呼應.
四、品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教學效率不是取決于教師打算教給學生知識的多寡,而是取決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深入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愉悅,是高效課堂的特征.整節(jié)課學生討論時間只有21″,學生沒有放得開,沒有討論得出什么來,且整節(jié)課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討論作為有效的課堂學習交流方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具體體現(xiàn),是師生及生生互動的一種方式.教師應通過課堂討論交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五、品例題習題,向例題習題要效益
本節(jié)課的例題練習類型很全面,設計有梯度,由易到難,但題量相對較多,同類型的題目可以精簡,這樣可以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探討思維性強的題目.如在計算(a-b)2·(b-a)3時,可先讓學生將其轉化為簡單的互為相反數(shù)的關系,提前做好鋪墊,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細細琢磨“品課”之說,與評課一字之差卻有全新意蘊.聽課的時候多了一份愉悅的心情,以欣賞的眼光、從找閃光點的視角去品課,必會深得個中滋味.欣賞者必傾聽,傾聽者必品味,也自然能品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品出學生的靈動思維,品出課堂的文化內(nèi)涵.教學是一門特別的藝術,它貴在“教無定法”,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可以衡量教師或者課堂上出現(xiàn)的每一個教學行為.帶著專家的、自己的固有觀念或模式去評判某一個教學細節(jié)的“是非”,還不如帶著一種品味的方式去解讀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品出一片新天地.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