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學”的含義是: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溝通與合作,使師生分享彼此的知識、思考和個人經(jīng)驗,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學生與教師共同的發(fā)展。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是一種主體性課堂教學。在形式上,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個人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小組與教師是相互關聯(lián)的,他們之間的互動是情感、智力、思維、認知上的互動?;釉诮虒W過程中大致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單向型,僅僅是教師把信息單方面?zhèn)鬟f給學生,教師發(fā)出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第二種是雙向型,是教師和學生生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而獲得信息,重視雙向互動,及時反饋;第三種是多向型,即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過程,強調(diào)多邊互動,共同學習;第四種是成員型,即教師和學生平等參與的過程,重視教師和小組成員共同活動,教師不再是以前的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這樣的互動教學可使整個課堂教學有組織性和不確定性,使得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復雜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氛圍輕松,充滿活力。筆者認為好的互動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角色互換,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換位,其實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角色互換,教師當學生,學生當教師。心理學家莫雷諾指出:“角色換位挑戰(zhàn)了參與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得參與者按照對立的角色或其他的社會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態(tài)度行事,并以此來深化人們對自身和他人的理解,增強感受性,進而更有效地把自己的角色當好?!?/p>
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實驗時,讓每個學生從簡單的實驗做起,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做出積極的猜想,并觀察、思考。電腦畫面展示:在白茫茫的雪原上行走,步行者的腳往往會深深地陷入雪中,而滑雪者卻不會陷下去,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將一枝鉛筆頂在兩個手指上,一次輕輕地壓鉛筆,一次重重地壓鉛筆,觀察兩次被頂?shù)氖种傅陌己郏己凵顪\不同,并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二、重視學生實際,制定互動策略
現(xiàn)在的班級授課是集體化教學?,F(xiàn)如今,由于小班化教學不能在大多數(shù)地方實施,因此,課堂上的小組活動便成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類小組活動不僅符合學生渴望交往、渴望表達的心理,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體現(xiàn)人人參與的理念,延伸教師教學的作用。此外,這樣的活動還可以增強課堂互動,讓學生互相啟發(fā),分享經(jīng)驗,在活動中養(yǎng)成勤于交往、互相幫助的好習慣。學生通過活動學會了競爭與合作,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逐步增強。
比如,在“關于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的實驗中,學生需從網(wǎng)上下載相關的資料。有汽車超載導致路面損壞的報道;有香港明星將巨石壓在身上,躺下后,由另一位明星用錘子猛力敲打,而躺著的明星安然無事的報道。如何增大或者減小壓強?學生先分組討論,再由小組間交流,這樣的合作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三、合理的評價,促進互動教學
課堂教學評價可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發(fā)展的雙重功效。
(1)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學習,每次探究活動都能人人參與,勇于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因此更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2)實驗之前,教師做了充分、合理的準備,體現(xiàn)了物理教學的價值。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使得實驗效果更好。
(3)這類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以教材內(nèi)容為基礎,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互動教學”需要教師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首先教師在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轉(zhuǎn)變觀念,樹立課堂是“以學為中心”的新理念;其次要在教學前做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緊扣“互動”這兩個字。所以教師除了要認真研讀教材外,更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完善教學設計,要預設“互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設計好相應的對策。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以便及時處理遇到的各種困難。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改變陳舊教育教學觀,將教材“用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與學生平等交流。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