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教學課程,其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因而如何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就成為了鋼琴教育的一個主題。具體來說,鋼琴學習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它不僅是鋼琴教育得以發(fā)展的基礎,也是鋼琴演奏得以進步的歷練過程。
關鍵詞:鋼琴教育;演奏技巧;音樂
俗話說“熟能生巧”,隨著鋼琴藝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鋼琴藝術的優(yōu)越性和重要性,鋼琴教育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要提高鋼琴的演奏水平,就必須提高鋼琴的演奏技巧,因此,探索鋼琴演奏技巧對于鋼琴專業(yè)教學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鋼琴演奏產生的聲音是由音色的規(guī)律排列和變化組成的,音色是由發(fā)音體的性質、形態(tài)以及其產生泛音數(shù)目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的不同聲音,即音的色彩和特征。一首動人的名曲離不開優(yōu)美的音色,只有優(yōu)美的音色才能實現(xiàn)音樂的價值,才能真正的將音樂釋放出來。著名鋼琴教育家涅高茲曾說過:“鋼琴的藝術也是聲音的藝術,通過彈奏音色的變化產生的音響可以表現(xiàn)出憤怒的狂號、疾風驟雨、雄偉悲壯、奔騰豪放、果斷剛烈等強烈的情感,也可以表達低聲傾訴、喃喃細語、安慰、愛撫、嘆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愛情等內心的復雜情感,也可以表達空谷回聲、黃昏鐘聲、高山流水、粼粼水波等大自然的奇觀美景以及陽光、月色、云彩、微風等看得見摸不著的物體?!币部梢哉f,所有有音色的東西都可以用樂器表達出來,它帶給受眾的不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洗禮。
鋼琴的音樂美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樂器層出不窮,鋼琴便是其中之一。鋼琴在進入我國后很快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其有著獨特的性能和審美價值。鋼琴音域廣達6~7個八度,力度變化從最弱到最強,體現(xiàn)了大幅度、多層次的音響特征,鋼琴所彈奏出的音樂氣勢宏大,沒有哪件樂器可以與之相比,它既有洪亮飽滿的音響效果,又有絢麗多彩、極為豐富的音色,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可以與一個交響樂隊相媲美。鋼琴在彈奏時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色和音質不僅寬廣,而且還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更多感性的、具體化的聲音形象,所以說鋼琴給人的印象是理智的,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色彩,它可以成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演奏,而不需要其他樂器的輔助。
除此之外,鋼琴有著自己獨特的音質,帶有強烈的自我色彩,是不易與其他樂器混淆的。一般來說,即使不是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也可以輕易辨認出鋼琴樂器的音質,鋼琴清新悅耳的音色給人官能上的快感,這種源于物理屬性的反應屬于一種初級的靈感。同時,從其鍵盤上流淌出來的音樂,蘊涵著豐富的音樂美的內涵,這種有旋律、和聲、調式、調性、肢體、曲式、速度、力度等音樂表現(xiàn)要素交織在一起所構成的音響美,不僅給人以情緒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悅,還具有一定的啟迪智慧、完善品格的效應。只有人們親身演奏鋼琴,用心去體會鋼琴作品的內涵,才能更好的抒發(fā)內心情感,更好的詮釋作品給人帶來的美的享受。心理學家認為,概念、想象、愿望是可以跑在實際的東西前面的,如貝多芬耳聾后依然創(chuàng)作了被世人廣為流傳的鋼琴名曲,并預示了鋼琴在數(shù)十年后的發(fā)展,這正是他的實踐經驗給了他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即使聽不見真正的聲音,但鋼琴音色深深地存在于他的腦海里,從而創(chuàng)作了許多世界名曲。
鋼琴演奏主要是通過鍵盤完成的,通過鍵盤鏈接琴槌,從而擊弦發(fā)出聲音,因此會帶有顆粒性的聲音,可謂是鋼琴的特色,而彈跳音和彈連奏則是鋼琴的主要優(yōu)勢。從實踐來說,在鋼琴彈奏的時候,演奏者要自肩起貫通至臂腕部,力量從上至下、無阻隔的傳遞到指間,這需要上部身軀各個部位能夠相互協(xié)調并運用自如,尤其是臂腕部盡量放松,整體投入、上通下點、手指站立,這樣所發(fā)出的音響才能通透亮麗、松弛而有彈性,富有光澤,同時也使得節(jié)奏旋律更具動感、活力和清澈的顆粒性,我國古代有詩云:“大珠小珠落玉盤”,就是鋼琴效果的真實寫照。但并不是所有的鋼琴演奏都有這樣的效果,而是需要演奏者獨立、主動、靈活的手指,才能使演奏的聲音清晰、流暢、均勻,更好地展現(xiàn)鋼琴獨有的音色。
正確的觸鍵方式
鋼琴的音色可以用演奏技巧表現(xiàn)出來,一般鋼琴演奏者都會注重對鋼琴演奏技巧的運用,而忽視了正確的觸鍵方式,造成演奏時聲音死板、生硬。因此,要想演奏出完美的鋼琴作品,不僅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還要保證正確的觸鍵方式,例如要具備非常靈活柔順的雙手(但不是軟弱無力)和“放松的重量”,即從肩部和背部起直到接觸鍵盤的指尖(全部的準確性都集中在指尖)為止,整個手臂都是放松的;還必須有把握地、合理地控制這種重量,不論是彈疾速輕巧的音所要求的飛掠而過的觸鍵,還是彈宏大的音量而大力度用力彈鍵,都必須很好的控制手指的力度。
完美的琴音是由不同的力度和各種時值聲音相互結合組成的,演奏者只有進行長期的實踐練習,才能演奏出的完美效果。由于鋼琴上的音質不能像別的樂器一樣延續(xù),因此,為了更清楚的表達所演奏音樂的音調,演奏者不但要注重旋律線條強弱的變化,還有將旋律的強弱轉換處理的更加靈活、豐富。演奏者在練習鋼琴技巧時,要結合正確的觸鍵方式,將兩者完美結合,才能演奏出好的鋼琴作品。據(jù)查閱相關國內外資料總結可知,為提高鋼琴演奏的音色,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改變手指的觸鍵部位
從指尖到指面部位觸鍵的簡短過程,其每一變化層次都可以產生細微的音色變化。指尖觸鍵琴鍵受力直接,音色明亮;指面平坦觸鍵時琴鍵會形成一種受力的緩沖,從而對音質產生影響,使聲音柔潤。
2.改變手指的觸鍵高度
手指觸鍵的高度對鋼琴音色的效果有重要影響。如要想得到明亮的顆粒性聲音,演奏者就必須提高手指的觸鍵高度,而如果演奏者想對柔美的聲音進行連奏,則不需提高手指的觸鍵高度,而是要求以平穩(wěn)的貼鍵方式觸鍵。
3.改變手指的觸鍵速度
緩慢的觸鍵速度是創(chuàng)造柔和歌唱性聲音的關鍵因素。一方面觸鍵速度影響著聲音的強弱,觸鍵速度越快聲音越強,反之則越弱;另一方面,觸鍵速度還影響著聲音的明暗、剛柔等。
4.改變手指關節(jié)的牢度
手指第一關節(jié)、第三關節(jié)的柔順和堅挺可以改變手指傳力的支撐強度,從而使音色產生變化。
5.改變指尖的堅度
從相對放松的指尖到相對牢固的指尖,每一層的變化都可以改變觸鍵的動作速度和擊弦速度,從而對聲音的變化產生影響。
6.改變觸鍵的用力形式
鋼琴觸鍵的用力形式一般包括: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連貫柔和的連奏就需要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觸鍵,這種方式可以使琴鍵以一種緩沖的方式受力。
不管怎樣,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掌握正確的觸鍵方式,同時也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演奏習慣,減少肌肉動作,演奏出完美的鋼琴作品。
鋼琴的踏板輔助
世界著名的鋼琴大師安東·魯賓什坦有一句名言: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在鋼琴演奏中,踏板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作為鋼琴鍵的輔助而存在的。但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鋼琴大師,在鋼琴演奏中無一不用到踏板,只有合理的運用踏板,才能彈奏出好的效果。
踏板是具有魔法般的調色板,也是觸鍵的好幫手,踏板的用法是綜合性的、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有個性的,演奏者對踏板的運用要根據(jù)演奏的變化而變化。當然,踏板的運用還會受到作品藝術風格的影響,不同音樂時期、不同風格、不同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其演奏時使用踏板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如彈奏巴洛克時期和古典音樂時期的作品時,踏板要盡量少用,而演奏浪漫派的作品時,踏板可適當多用;同一個和弦,在低音區(qū)踩得要少些,在高音區(qū)踩得要多些;琶音上行可多用踏板,下行時要稍微少用……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中可少用或不用踏板,以保證每個音的清晰。
參考文獻:
[1]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3]羅小平.音樂與文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版.
[4]陳鄖剛.論鋼琴的發(fā)音與音樂表現(xiàn)[C].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
[5][美]PatriciaFallows—Hammond.鋼琴藝術三百年[M].馮丹,姚純青,張凱譯.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6]約瑟夫·班諾維茨.鋼琴踏板法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98-99.
|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編校:郭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