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什么——生命的四件大事
1.生命管理。既然幸福是生命的幸福,那么認知生命的真相就是尋求幸福的起點。自古至今,這對人類都是一個難題,所以“認識你自己”被稱為西方哲學的最高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東方先哲老子也早向人類發(fā)出了最深刻的生命提醒。然而,時至今日,人類對自身的認知仍是一個“斯芬克斯之謎”,這也許是人類在對幸福的追尋中事倍功半的第一原因。
其實,生命由與生俱來的三重力量所構成,即體力、腦力和心力,我們一生對生命的管理就是使“三力”由出生時比較微弱而逐漸變得強大的過程,并使“三力”努力形成等邊三角形的架構,這樣,等長的生命會形成更大的生命格局,否則,任何“一邊”的短小或缺失,都會使生命的風貌和幸福大打折扣。
2.學習管理。學習絕不是生命之累,而是優(yōu)化生命的重要活動,生命中體力、腦力和心力的發(fā)展都要在不斷的學習活動中完成,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要一生成長,就要一生學習。這一認識決定了學習的動力,也決定了學習管理的效率,近而決定了學習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
3.工作管理。人類渴望天堂,那工作就是抵達天堂的必由之路。然而,有人抵達了天堂,在工作中找到了幸福;有人卻降入了地獄,在工作中倍感痛苦。區(qū)別在于人們對工作的認知和管理處于不同的境界——有人認為是任務,有人認為是事業(yè),有人認為是使命。把工作當作任務的人,認為自己在打工,為別人工作,心態(tài)消極,工作被動,一個純粹的“小我”,難有幸福可言;把工作當作事業(yè)的人,認為自己在為自己工作,獲得報酬更獲得成長,是“大我”的狀態(tài),他們從日益飽滿的生命中獲得幸福;把工作當作使命的人,認為工作本身就是幸福,進入了一種“無我”的高境界,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他們在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中,獲得了大而持續(xù)的幸福。
4.家庭管理。幸福不僅與個體管理息息相關,還與社會管理息息相關,這是人類的覺醒。因此,在組織管理中,“最佳雇主”已經成為組織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城市管理中,“中國幸福城市運動”已在江蘇江陰等城市展開;在國家管理中,以“國民幸福總值(GNH)”為主要指標,以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為四極的“不丹模式”反映了國家治理幸福導向的新思維。
二、為什么管理——幸福的四個要素
1.健康需要管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就說:“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實勝過任何其他幸福,我們真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的多”。然而,要擁有健康,甚至一生的健康就要通過良好的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tài)平衡。可見,健康需要管理,幸福需要努力。
2.關系需要管理。人生活在關系之中,包括情感關系、權力關系、經濟關系。三大關系和諧是生命和諧的重要內容,然而這不會自然達成,需要管理。在情感關系中,要管理好“情”,在權力關系中,要管理好“權”,在經濟關系中,要管理好“錢”,這要有很好的分寸感、邊界感和時間感,馬虎不得。
3.財富需要管理?!敖洕A決定上層建筑”,富裕一定會比貧窮讓人類更感到幸福。然而是不是財富越多人類越幸福呢?1974年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發(fā)表文章《經濟增長能使人更快樂嗎?》,指出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一定會帶來相應的國民幸福程度的上升,即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論”。其實,伊斯特林悖論并不是否定財富的意義,而是啟示我們如果對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分配缺少了管理,那么財富本身就會失去意義,甚至會走向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是為了更幸福這一目的的反面,財富既可以給人類帶來幸福,亦可以成為人類的異己力量給人類造成痛苦。關鍵是我們要管理好財富,而不要讓財富綁架了我們。
4.自由需要管理。自由是人類幸福的高級形態(tài),自由是相對于約束而言的,這里的自由不是指解除約束或沖破約束恢復到從前未被約束的狀態(tài),而是指接受約束并經過一定時間的“約束”后迎來的一種嶄新的生命狀態(tài),這時,曾經的“約束”已不再是約束,而變成了生命的經歷,變成了抬高生命的臺階。更通俗地說,這種“約束”就是我們生命的基本功修煉,基本功扎實,我們才能隨心所欲不愈矩,這是人類的大幸福。
三、怎么管理——高效的四種方法
1.建立目標法。這里有三層意思,第一,“幸福是人類的終極目標”,所謂終極目標是與其他目標相比而言的,是目標的目標,是“說到底”的目標,而不是“走到頭”的目標,這種理解深入到了幸福的本質——幸福在路上。第二,無論對生命的管理,學習的管理,工作的管理,家庭的管理,亦或社會的管理,都要有清晰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管理。第三,當我們建立了目標后,我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世界已變得不同——實現(xiàn)目標的路徑清晰可見,似乎原已存在;實現(xiàn)目標的資源也被發(fā)現(xiàn),似乎從天而來。所以,建立目標以及追尋目標的過程確是一種愉悅之旅,發(fā)現(xiàn)之旅,幸福之旅。
2.積極行動法。積極行動法就是要調動生命中的這種積極力量。第一、積極心態(tài),這主要取決于我們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就帶給了這個世界積極的影響,這個世界就會給予我們積極的回報。第二,積極行動。積極行動本身就是愉悅的,積極行動還會讓我們優(yōu)化生命,享受生活,擁抱幸福。第三,積極品質。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從失敗中看到希望,這種品質本質上是對生命的信仰,是對生活的信仰,是對幸福的信仰,信仰是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積極力量,是生命的福音。
3.三維控制法。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幸福之路沒有坦途。為此,我們要實施三維控制法,預設人生,掌控幸福。第一,未雨綢繆——事前控制。這包括路徑分析與選擇,危機預案與應對等。我們要有全局視野,洞察能力,把有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化于無形,危中擇機,險中求勝。第二,防微杜漸——事中控制。善于觀察,注重細節(jié),發(fā)現(xiàn)端倪,及時準確地解決成長中的問題,保持上揚的生命路線。第三,亡羊補牢——事后控制。通過反思,從成功中總結經驗,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亡羊補牢,與時俱進,就會走在成功和幸福的大道上。
4.生活方式法。幸福是可以管理的,而幸福管理的最佳方法就是建立優(yōu)質的生活方式,其內涵有以下三點,第一,這種生活方式的核心是我們在自身優(yōu)勢和社會需求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這就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平臺。第二,這種生活方式讓我們體會到當下的快樂并具有長遠的意義。第三,這種生活方式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以及一定的包容性,不僅使生命、學習、工作、家庭有機結合,也使健康、關系、財富、自由和諧共生。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優(yōu)質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的源泉,甚至可以說,幸福就是一種優(yōu)質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美\\]達夫特.管理學原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2\\]\\[澳\\]朗達?拜恩.秘密.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
\\[3\\]\\[美\\]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
\\[4\\]葉舟.你幸福了嗎.臺灣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