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為回民基因樣本取樣跑了大半個中國的王傳超在最后一站成都被搶了錢包——從計程車下來掏錢的時候,一個扒手迅速地將他手中的錢包搶走,他拼命追了一段,看著扒手跳上計程車走了。叫來的警察跟他胡攪蠻纏:“你都讀到博士了,怎么還不懂社會?”
25歲的王傳超是復旦現(xiàn)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生。今年4月,他作為第一作者在美國最著名的《科學》雜志發(fā)表論文,反駁“世界語言的非洲起源說”,對世界語言的起源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說,引發(fā)學界廣泛關注。
“陰謀論”
8月3日,即將動身去江蘇的王傳超在網絡上發(fā)布了一條號召網友積極參與回族取樣工作的微博。
今年開始的回族唾沫取樣工作,不僅僅是為回族追根溯源,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研究成果,了解什么力量推動傳播宗教文化。與一般“先有民族,再有宗教習慣”非常不同,回族的特點是先有宗教,再有民族——現(xiàn)在的回人主要由色目人、波斯人和漢人構成。所以厘清現(xiàn)在回族人群的分布情況與血統(tǒng),對于歷史學、宗教學都有著重要意義。
但由于學科的邊緣性和原理的艱深,王傳超并沒有在微博上詳細解釋這項活動背后的意義,只是為了吸引普通民眾的參與,在末尾加了一句:“幾滴唾液即可追溯祖先,免費哦,機不可失!”
令人意想不到,這條微博受到了網友的猛烈攻擊。極少的幾個在鼓吹這個取樣活動與基因藥物滅絕有關。也有人言之鑿鑿,“看看《生化超限戰(zhàn)》一書,你們就會知道,收集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