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09年開始拍攝中國的海岸線。
我家在煙臺海陽徐家店,距離最近的海邊有40公里。小時候去過幾次海邊,但是已經(jīng)幾乎沒有了記憶,只記得海邊某個建筑的墻壁上有一個用馬賽克拼的藍色的鯨魚。后來我的大學就在煙臺的海邊,躺在宿舍床上就能看到海。經(jīng)常跟睡在我下鋪的兄弟在熄燈后秉燭扯淡,喝著家里偷來的白蘭地,啃著一塊錢一包的雞爪子。有一次說到要在暑假的時候我倆騎自行車順著我們學校的海邊,一路騎到上海去看看。當然,那只是兩個窮學生在黑夜里的天馬行空,最后結果肯定是沒有成行。
再后來,我只身一人來到一個我從來沒有到過的內陸城市重慶工作,這一干就是四年多。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總想出去走走。2009年5月,我辭職了。原因很簡單:那時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我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海邊走走看看。在路上時常會被人問到:“你來這里干什么?我們這里有什么好拍的?”我總是回答:“來看看,看看……”我們總是缺乏歸屬感,不知何去何從。時常在這條海岸線上迷失。我到底在哪里?我又將要去往何處?
我不會像凱魯亞克那樣整年長時間地在路上直到后來影響一代人,也不會像《摩托車日記》中穿越南美大陸的切格瓦拉那樣去改變世界。我相信我只是想拿起相機去記錄當前中國這些真實的人和真實的景觀,去面朝大海。去尋找我自己內心的那個故鄉(xiāng)。
張曉 1981年生于煙臺。2005年畢業(yè)于煙臺大學建筑系藝術設計專業(yè)。2005年至2009年《重慶晨報》視覺中心攝影記者?,F(xiàn)為自由攝影師,生活工作于成都。
在中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多次舉辦展覽。
榮獲第二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第二屆三影堂攝影獎,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qū)冠軍,南方紀實攝影展金獎,日本MIO攝影獎,法國匯豐銀行攝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