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可鑒
(騰沖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所,云南騰沖679100)
騰沖縣2009年引進試種。該品種屬甘藍型雙低高油中早熟雜交種,幼苗長勢旺,苗期半匍匐,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多蠟粉,抗倒伏能力強。株高適中(167~202 cm,平均187 cm),單株有效角果591~1 857角,每角 11~29 粒,千粒重 4.0~4.5 g。種子芥酸含量小于0.05%,商品菜籽硫甙含量21.50 μmol/g,含油率高達42.15%。自然條件下,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能力強于對照,耐寒性強,抗倒伏,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全生育期198 d左右。
通過幾年來在騰沖縣種植及大面積生產(chǎn),豐產(chǎn)性好,株形緊湊,有效分枝13~31個,平均21.3個,單株生產(chǎn)力96.6 g左右。該品種被列為騰沖縣2010年至2011年高產(chǎn)創(chuàng)建主推品種,經(jīng)2年測產(chǎn)驗收及專家實產(chǎn)驗收,單產(chǎn)為2 580~4 875 kg/hm2。
優(yōu)質油菜育苗免耕移栽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騰沖縣大小春兩季矛盾的問題,是騰沖縣雜交油菜得以快速發(fā)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措施,經(jīng)過多年的改進,已形成比較規(guī)范的技術應用于大面積生產(chǎn),其主要技術如下:
育苗移栽一般9月底10月初播種,11月上旬移栽,苗齡25~30 d,培育適齡壯苗。培肥苗床,按1∶10的比例留足苗床,扣種勻播,及時間苗除草,加強病蟲害防治,播種后7 d,移栽前3~5 d,集中防治病蟲害各一次,確保無病壯苗移栽大田。
力爭在立冬至小雪節(jié)令移栽結束,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熱資源,促進油菜冬前生根長葉和增加分枝。移栽時應選嫩壯苗移栽,忌栽老苗、弱苗和高腳苗。
根據(jù)都油998品種的生育特性,應比常規(guī)油菜品種適當減少種植密度,移栽時先清理四周邊溝以利排灌,再拉線單行打塘條栽,行距70~80 cm,塘距20~30 cm,塘寬20 cm,塘深15 cm,每塘栽2苗,順株距方向一邊一苗,每公頃栽6.76~8.25萬苗。移栽過程中打塘后施足底肥,注意根系不要與肥料直接接觸,栽苗后用打塘土蓋實即可。
3.4.1 施足底肥
移栽時每公頃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15 t或油菜專用復合肥 300~450 kg、尿素 75~105 kg、硫酸鉀 45~75 kg、硼砂15 kg,單施或混拌均勻后撒施在種植塘內(nèi)作底肥,然后再放苗蓋土。
3.4.2 適時追肥
一般油菜追肥2~3次,第1次為提苗肥,即移栽后7~10 d用尿素或硝銨75~90 kg/hm2對清糞水澆施;第2次為壯苗肥,在提苗20 d后用尿素105~150 kg/hm2對水澆施;第3次為蕾苔肥,在抽苔現(xiàn)蕾初期每公頃施復合肥225 kg、尿素150~225 kg。開花后結合防蟲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7.5 kg對水葉面噴施2~3次。
3.5.1 搞好中耕除草
移栽后20 d左右草芽出齊,選晴天淺中耕鏟除雜草一次。到蕾苔初期結合施肥再中耕培土除草一次,可起到化肥深施的作用。
3.5.2 及時查苗補缺
移栽后5~7 d查苗補缺,若有缺塘斷壟應及時選用帶土的嫩壯苗補足,以保證合理的栽培密度。
3.5.3 適時打頂
當苗高30 cm左右(約1月中旬),油菜頂端現(xiàn)蕾抽苔時進行打頂摘心,以促進分枝。開春前出現(xiàn)的早苔早花應及時打除,移栽較遲和肥力不足的田塊可少打或不打,開春后不宜再打頂。
3.5.4 合理灌排水
原則上每施肥1次需灌水1次,先施肥后灌水,油菜生長中后期,天旱時要增加灌水次數(shù),一般每隔7~10 d灌水1次,速灌速排,防止?jié)n水;雨水多時注意搞好清溝排除漬水。
3.5.5 噴施硼肥
雙低油菜對硼比較敏感,應在抽苔、現(xiàn)蕾、初花3個時期各噴1次硼肥,每次每公頃用硼砂1.5~2.25 kg對水750 kg噴施。噴施時硼砂需用溫水分解。
苗期重點防治油菜跳甲、菜青蟲和油菜根腫病、霜霉病,中后期重點防治蚜蟲和菌核病、白銹病,可選用無公害低殘毒的高效殺蟲劑、殺菌劑進行防治。
[1]符明聯(lián),原小燕,汪銘,等.云南雜交油菜適宜種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4(2):4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