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永慶
織物綜合直接印花
文 / 劉永慶
紡織品印花與織物染色過程中染料上染纖維的機理是相同的,印花與染色均包括吸附、擴散、固著三個階段,它們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并且彼此相互制約。印花只是某一顏色的染料或涂料與糊料、助劑制備成的色漿,通過印花設備按花紋圖案要求施加在紡織品的局部。印花也可以說成是一種“局部染色”。到現(xiàn)在為止,各國生產(chǎn)的染料大約有七千余種能滿足紡織品染色和印花的使用,由于各種纖維材料的結構和性質(zhì)的不同,染色或印花時需要的染料也會各不相同。為了有利于印花或染色,必須對染料進行選擇使用。由于有些染料色譜不全,色牢度不一,染料成本有高有低。印花前如何根據(jù)纖維性質(zhì)來選擇染料成為印花者的主要任務,一般來說染料決定了工藝,工藝決定了機械設備。而許多助劑與化學藥品又與染料有密切關系,所以印花加工工藝中,熟悉染料的性能,合理地使用染料是保證能否達到低成本、高效果的完成印花任務的關鍵。
在印花工藝設計時,首先必須考慮所使用的染料與纖維的適應性。例如,纖維素纖維的結構中無定形部分較多,分子間的微隙較大,并且纖維大分子上含有許多親水性基團,因而可以采用水溶性的染料,例如活性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等來印花。而一些合成纖維如滌綸為疏水性纖維,只能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一般情況下用不帶電荷的非離子型的分散染料來印花。印花企業(yè)在采用多套色印花時,常常利用各種染料的特點,使各種染料之間取其長補其短,充分發(fā)揮各類染料之長,避某些染料之短,最終達到完滿的印花效果,于是一種采用不同類別的染料在織物上進行印花加工的方法——綜合直接印花便產(chǎn)生了。綜合直接印花包括共同印花和同漿印花,共同印花是在同一塊織物上采用多種類別的染料相互配合,同時印制出一種花樣的印花工藝;而同漿印花是對花樣中的一種花色采用多種類別的染料調(diào)制成一個色漿之中進行印花的印花工藝。同漿印花工藝已在另一文中論述并在《網(wǎng)印工業(yè)》雜志中發(fā)表,這里就不再論述,今天本文僅就共同印花工藝討論如下:
用不同性質(zhì)的染料進行共同印花時,應注意防止性質(zhì)不同的色漿之間的相互干擾、沾污。除在對印花過程中印花版(花筒)的排列時必須加以注意外,還要在后處理過程中妥善安排。一般是先汽蒸,后濕處理。綜合直接印花選擇染料組合的種類很多,這里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如下討論。
活性染料是當前應用較多的染料之一,但它卻缺乏深濃的大紅色、醬色、黑色等,在印制濃深色時常與其他染料共同印花。能與活性染料共同印花的染料有不溶性偶氮染料、穩(wěn)定不溶性偶氮染料(快色素、中性素、快磺素、快胺素)、還原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涂料和酞菁染料等。
1.活性染料與涂料共同印花
活性染料與涂料共同印花現(xiàn)在應用的較多。一般當有較深的細線條或小塊面與中、淺色塊面較大的花紋疊印時,細線條用涂料來印,塊面用活性染料來印制。因為線條用涂料印既能印的深又能印的清晰。自從防印工藝應用以來,該工藝已成為印制立體效果花型圖案的特定工藝。
①印花工藝流程為:
白布→印花→烘干→汽蒸→水洗→熱水洗→皂洗→熱水洗→烘干
②印花時注意事項:
活性染料與涂料共同印花時,為了保證涂料的線條清晰、光潔以及色澤艷亮,篩網(wǎng)(或花筒)排列宜先印涂料,后印活性染料。
涂料黏合劑應采用丙烯酸系列的黏合劑,不能采用需加入交聯(lián)劑EH的黏合劑,否則會造成活性染料被吸附,進而影響白度和色澤鮮艷度。為了保證結膜牢度,以適量的DMEU或2D樹脂代替交聯(lián)劑EH。
若在涂料印花色漿中加入適量的釋酸劑(硫酸銨或檸檬酸),則可達防印效果。
2.活性染料與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
活性染料與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它們的色漿性質(zhì)相反,一個為堿性,一個為酸性。而活性染料的鮮紅、翠綠、翠藍等色的鮮艷度又是其他染料所缺乏的,是印花時可取之處,此外,活性染料與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具有成本低廉、色澤鮮艷等優(yōu)點。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活性染料在色酚打底布上印花時的固色率問題;二是重氮色基或色鹽印花漿中醋酸的用量問題。
①印花工藝流程
白布→色酚打底→烘干→印花→烘干→汽蒸→冷水沖洗→熱水洗→熱堿洗→皂洗→水洗→烘干
②注意事項
活性染料在色酚打底織物上印花時,其固色率較白布低,尤其是X型活性染料更明顯,K型活性染料次之。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KN型、M型、BPS型活性染料是適宜于色酚打底織物上的印花,如活性嫩黃M-7G、活性金黃M-5R、活性艷紅M-2B,活性艷紅M-8B、活性翠藍M-GP、活性深藍M-4G、活性灰M-4R、活性黑M-2R。
重氮化色基或色鹽印花色漿中的醋酸,雖然能在印花烘干過程中揮發(fā),但往往不能全部揮發(fā),致使留在織物上的酸影響活性染料固著。為此,除嚴格控制醋酸用量的措施外,應采用檸檬酸鈉或氧化鋅代替醋酸鈉中和重氮化時多余的鹽酸。若需要加入酸劑時,可加入非揮發(fā)的有機酸,例如檸檬酸。如果仍發(fā)現(xiàn)兩種印花色漿碰印或疊印處有滲化白邊的情況,可酌量增加活性染料印花色漿中堿劑的用量。
活性染料與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時,應先印色基或色鹽,后印活性染料。由于顯色鹽中常含有金屬鹽,這些金屬鹽會與活性染料印花色漿的褐藻酸鈉產(chǎn)生凝聚作用(為了防止凝聚漿中可加入10~20g/L的六偏磷酸鈉),造成輥筒印花的刮漿刀粘刀口,拖色等疵病。因此,活性染料的糊料應采用醚化植物膠糊來調(diào)制。為了防止傳色,在活性色漿中需加入三乙酯乳液(即乙酰乙酸乙酯制成的乳液),也可以用亞硫酸鈉,但不可用R/C。加入亞硫酸鈉可擬制X型活性染料與打底劑的結合,會降低色漿穩(wěn)定性和給色量,因此在KN型活性染料中不應使用。
活性染料印花后需進行汽蒸固著,因此某些不耐汽蒸的色基應避免采用,以免造成色淺或色變。
該工藝后處理水洗是關鍵,第一次需用大量冷水沖洗,讓未固著的活性染料浮色盡量去除后才能進行堿洗(用2~3g/L的熱堿在90℃洗去打底劑),再用皂洗、水洗,否則會造成白地沾污之弊。
因兩種色漿性質(zhì)相反,不溶性偶氮染料漿的酸性會使活性染料堿片生漿在印花處產(chǎn)生白圈或淺圈,因此不適用疊印與碰印。
3.活性染料與穩(wěn)定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
因為活性染料在打底織物上染著不良,為此可采用活性染料與穩(wěn)定不溶性偶氮染料共同印花是比較理想的印花工藝。穩(wěn)定不溶性偶氮染料中的快色素、快胺素、快磺素以及中性素都可以與活性染料共同印花,特別是面積小的花型,印花打底色酚利用率低、活性染料在色酚打底布上固色率低、易沾色及色酚不易洗白的不足。但共同印花常用的是快磺素,俗稱為“拉活同印工藝”,這里的拉元為黑色、拉藍為藍色。印花時以活性染料快磺素黑作為線條輪廓印制效果好于活性染料單獨印花。穩(wěn)定不溶性偶氮染料與活性染料共同印花還可以彌補活性染料色譜的不足,活性用量高成本高以及白地不易洗白等困難。拉活工藝是我國棉布印花的主要工藝,快磺素黑(簡稱拉黑)大滿地和活性染料共同印花,上海二印廠工人創(chuàng)造了拉元大滿地后印花法,即先印活性染料色漿后印大滿地拉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①工藝流程:
白布→印花→烘干→汽蒸→冷流水沖洗→水洗→皂洗→烘干
②印花注意事項:
采用活性染料與快磺素共同印花時,篩網(wǎng)(或花筒)排列如果有碰印或疊印,一般先印快磺素,后印活性染料。篩網(wǎng)印花時,兩篩網(wǎng)之間可加放光版篩網(wǎng);輥筒印花時,為防止快磺素深濃色傳入活性染料印花色漿中,可裝以刮漿小刀(又稱除雜刮刀:用以鏟除粘附在花筒表面的紗頭,以及印花織物轉(zhuǎn)移到花筒表面上的色漿俗稱傳色),以免造成活性染料色澤變萎。
活性染料與快色素、中性素共同印花時,快色素和中性素的溶解不可使用酒精助溶,應使用硫代雙乙醇助溶,以防止傳色時造成活性染料印花色漿中褐藻酸的凝聚而黏結刀口或堵塞網(wǎng)孔。因此常采用醚化植物膠代替褐藻酸鈉糊。
KN型活性染料不宜與快磺素碰印或疊印,以免形成滲邊。
4.活性染料與可溶性還原染料共同印花
前面開頭就論述過,所以采用共同印花工藝,其目的就是利用各種染料的特點,以獲取取長補短的印花效果,該共同印花工藝更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活性染料染淺色時,色牢度較差,適用于淺色印花的染料不多??扇苄赃€原染料又稱印地科素、溶靛素。而深色的可溶性還原染料成本較高,且不易印制濃艷色澤,但在淺色印花時,可溶性還原染料有較完備的色譜,牢度也較全面。為此,淺色印花中可溶性還原染料是一類較理想的染料,而印中、深色時用活性染料,對提高淺色花布的耐光、氣候牢度具有實用價值。通常印制日曬牢度較高的印花產(chǎn)品時使用此法。
①工藝流程:
白布→印花→烘干→汽蒸→軋酸顯色→冷流水洗→熱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②注意事項
可以碰印或疊印,一般先印活性染料,后印可溶性還原染料。
為了減少酸顯色時對活性染料色譯和牢度的影響,可溶性還原染料盡可能選擇冷酸或溫酸顯色的品種,否則酸性氧化處理時會影響活性染料的色澤與牢度。而不宜采用熱酸顯色品種,例如艷妃IR藍O4B等。
以溴氨酸為母體的活性染料不適宜用于此工藝,因經(jīng)亞硝酸鈉酸性處理后色澤發(fā)生變化,如活性艷藍K-3R、活性艷藍K-GRS等均易產(chǎn)生色變,不能采用。
以金屬絡合染料為母體的活性染料,經(jīng)酸處理后,金屬易被剝落,引起色變和色牢度下降,尤以銅絡合染料最為明顯,如活性紫K-3R、活性深藍M-4G等,某些灰色、黑色染料雖也屬于金屬絡合染料,因其是鈷絡合,因此影響較小,所以可以選擇使用。
5.活性染料與酞菁染料共同印花
活性染料的色澤鮮艷度雖然比其他染料好,但仍缺乏特別艷亮純正的藍色。雖然用活性艷藍K-3R與活性翠藍K-GP拼成紅光的藍色,但仍達不到酞菁艷藍IF3G的色澤和純度。由于活性染料和酞菁染料的印花色漿均呈堿性,印花工藝流程也基本相似,適于碰印。
①工藝流程
印花→烘干→復烘→汽蒸→熱水洗→水洗→酸洗→水洗→熱水洗→皂洗→熱水洗→烘干
②注意事項
為了使酞菁染料艷藍IF3G的未縮合水解染料去除,使色光更加鮮艷,常采用90℃酸洗方法。因此,某些活性染料就不適用于該工藝,例如以金屬絡合染料為母體的活性染料,其情況與活性染料與可溶性還原染料類同。
除酞菁艷藍IF3G印花色漿中原糊采用醚化植物膠外,活性染料的印花色漿中原糊也應采用醚化植物膠糊,以防止熱酸處理時,未被洗去的褐藻酸鈉凝聚而影響織物的手感。
不溶性偶氮染料(又稱納夫妥染料或冰染料)在印制黃、綠、灰、淡藍等色時,需與其他染料同印。能與同印的染料有活性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涂料、縮聚染料等。
1.不溶性偶氮染料與可溶性還原染料共同印花
不溶性偶氮染料顏色深濃,常用色譜主要有大紅、紫、深藍、紫醬等,但缺乏鮮艷的黃色和綠色,淺色一般耐光、耐氣牢度較差,可溶性還原染料淺色牢度好,兩者同印,可彌補色譜不足,還可相互疊印或碰印,改善印制效果,特別適宜于濃郁艷麗與淡雅素致共存的花型。同印中可溶性還原染料采用亞硝酸鈉法顯色。工廠簡稱此工藝為“冰-還同印”。
①工藝流程
白布→色酚打底→烘干→印花→烘干→(短蒸)→酸顯色→水洗→堿洗→水洗→皂洗→熱水洗→烘干
②工藝說明事項
碰印或疊印時,一般不溶性偶氮染料在前,可溶性還原染料在后。
為防止傳色、拖色等病疵,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花筒上加淡水輥或小刀,使傳過來的色基經(jīng)淡水輥洗去或用小刀除色,適合于疊、碰??;在可溶性還原染料色漿中加入0.5~2.0%雕白粉(1:1),色漿中相應增加亞硝酸鈉用量,破壞傳過來的色基,使基不能與色酚偶合,但會影響印地科素的發(fā)色,只適用于碰??;可溶性還原染料色漿是黃、橙、綠、棕等色時,在色漿中加AS-G打底劑,使傳過來的任何色基和AS-G偶合呈黃色,不影響印地科素花色;也可以加三乙酯乳液,使傳過來的色基重氮化合物與之偶合成淺黃色的色淀。
調(diào)制不溶性偶氮染料印花色漿時,需控制醋酸用量以免影響白地白度及造成可溶性還原染料發(fā)色不勻。在色酚打底液中加入1~2g/L尿素,控制色漿中亞硝酸鈉用量以防顯色時色酚被硝化反應,增加后處理時洗除色酚的麻煩。
花樣中有深藍色時,不能用凡拉明藍色鹽VB,而要用藍BB色基。否則,凡拉明藍鹽軋酸顯色時,遇亞硝酸發(fā)生亞硝化,變成藍紫色,導致色光改變及牢度降低。
2.不溶性偶氮染料與涂料共同印花
不溶性偶氮染料與涂料同印是印染工廠通常采用的一種工藝,涂料的日曬牢度一般較好,色譜較齊全,尤其是濃艷的綠、翠藍等色澤為可溶性還原染料所不及,且它們可以相互疊印或碰印,工藝也較為簡便,并可獲得良好的印花效果。此工藝簡稱為“冰-涂工藝”。
①工藝流程如下:
白布→色酚打底→烘干→印花→烘干→汽蒸→水洗→堿洗→熱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②工藝中注意事項:
碰印或疊時,一般均先印不溶性偶氮染料,后印涂料。為防止傳色,可在涂料印花色漿中適當加些還原劑如R/C、SnCl2、Na2S2O3、Na2SO3等,使傳來的色基重氮鹽被破壞不能與色酚偶合,也可以加入三乙酯乳液來預防,但還原劑的加入對黏合劑結膜速率及牢度有影響,不同還原劑對黏合劑有著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制訂工藝時應考慮到黏合劑耐還原劑的性能并兼顧涂料對還原劑的穩(wěn)定性。
涂料一般采用汽蒸法固著,黏合劑在汽蒸成膜后,使打底處的色酚較難洗盡,因此,涂料色光與白布印花時相上止略偏黃些,搓洗牢度也差些。如采用阿克拉明F型黏合劑在色酚打底布上經(jīng)汽蒸后,泛黃較嚴重,一般應以復烘和熱堿處理固著代替汽蒸,以免引起色澤變暗。
涂料耐漂,為提高白度和花色鮮艷度,后處理通常可以吃漂水(有效氯1~2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