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開成大中年間山東的社會經(jīng)濟(jì)生活——主要依據(jù)《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2012-11-18 07:16:34李取勉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登州山東

    李取勉

    (濟(jì)寧市博物館,山東濟(jì)寧272000)

    日本高僧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以下簡稱《入唐記》),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及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行記》)被譽(yù)為“東方三大旅行記”,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名。圓仁作為外國僧人,在其著中如實地記錄了唐文宗開成三年(838)至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所見所聞,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參考。

    在游歷過程中,圓仁曾兩次經(jīng)過山東地區(qū),一次是于開成四年(839)四月十七日,進(jìn)入登州界(今山東省域),到開成五年(840)四月十三日到唐州①據(jù)《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保疤浦荨敝疤啤蹦恕柏悺弊种`。見白化文等校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第257頁。境內(nèi)(今河北省域),此間途徑登州、萊州、青州、淄州、齊州、德州、貝州。一次是于會昌五年(845)七月二十一日,至莒縣,再入山東,到大中元年(847)九月二日,由登州赤山浦登船歸國。此間路過密州的莒縣、諸城縣、高密縣,萊州的即墨縣、昌陽縣,登州的蓬萊縣、牟平縣、文登縣等地。對照地圖,可知所經(jīng)之地,大致是今魯北和魯東地區(qū)②參見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隋唐五代時期),地圖出版社1982年,圖44-45。。因此,圓仁所記有關(guān)內(nèi)容,反映了唐時山東東部和北部的社會經(jīng)濟(jì)生活。

    一、唐開成大中年間山東的社會概況

    (一 )正史中有關(guān)的記載

    1.政治環(huán)境

    這一時期,山東區(qū)域主要在平盧節(jié)度使、兗海觀察使、天平節(jié)度使的管轄之內(nèi),橫海、魏博、武寧等節(jié)度使所管部分州縣,在今山東省域。因朝代變遷及藩鎮(zhèn)間的斗爭,所管州縣略有變化。

    安史亂后,唐代出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jù),割據(jù)一方的節(jié)度使時常反叛朝廷。唐憲宗元和年間,割據(jù)山東的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統(tǒng)轄鄆、曹、濮、淄、青、齊、登、萊、沂、海、兗、密等12州,公然反抗朝廷。元和十三年(818)七月,唐憲宗發(fā)詔征討。十四年(819)二月九日,“淄青都知兵馬使劉悟斬李師道并男二人首請降,師道所管十二州平?!盵1]P466三月,析李師道所據(jù)十二州為三鎮(zhèn),分別是:天平節(jié)度使,轄鄆、曹、濮3州;平盧節(jié)度使,轄淄、青、齊、登、萊5州;兗海觀察使,轄沂、海、兗、密4州。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復(fù)置橫海鎮(zhèn),領(lǐng)有滄、景、德、棣諸州,由于周邊諸鎮(zhèn)征戰(zhàn)不已,州屬時有變動,屬地百姓屢遭戰(zhàn)亂之苦。直至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八月,殷侑為齊、德、滄、景節(jié)度使(棣州屬平盧),才使所屬百姓,安于生產(chǎn)[1]P533,4321。另外,“河朔三鎮(zhèn)”之一魏博鎮(zhèn),為安史降將長期盤踞,所轄魏州、博州、貝州、澶州的部分縣在今山東省域。總之,開成大中年間山東局勢較為穩(wěn)定。

    2.自然環(huán)境

    (1)水災(zāi)。開成三年(838)夏,“河決,浸鄭、滑外城;陳、許、鄜、坊、鄂、曹、濮、襄、魏、博等州大水。四年秋,西川、滄景、淄青大雨,水,害稼及民廬舍,德州尤甚,平地水深八尺?!盵2]P934又《舊唐書·文宗紀(jì)》載,四年(839)秋七月,“滄景、淄青大水?!盵1]P578開成三年和四年都有澇災(zāi),且有些地區(qū)相當(dāng)嚴(yán)重,導(dǎo)致山東地區(qū)莊稼歉收。

    (2)蝗災(zāi)。開成二年(837)六月,“魏、博、澤、潞、淄、青、滄德、兗、海、河南府等州并奏蝗害稼?!盵1]P570三年(838)八月,“魏博六州蝗食秋苗并盡?!盵1]P574四年(839)五月,“天平、魏博、易定等管內(nèi)蝗食秋稼?!盵1]P577-578又《舊唐書·五行志》載,二年(837),“河南、河北旱,蝗害稼?!盵1]P1365《新唐書·五行志》載,二年(837)六月,“魏博、昭義、淄青、滄州、兗、海、河南蝗。三年(838)秋,河南、河北鎮(zhèn)定等州蝗,草木葉皆盡。五年(840)夏,幽、魏、博、鄆、曹、濮、滄、齊、德、淄、青、兗、海、河陽、淮南、虢、陳、許、汝等州螟蝗害稼?!盵2]P939《新唐書·五行志》還載有,四年(839),“河南黑蟲食田”[2]P904的怪異現(xiàn)象。綜合觀之,開成年間(836-840),除開成元年未有蝗災(zāi)記錄外,其它年間均有蝗災(zāi)發(fā)生,使得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3)冰雹。開成二年(837)秋,“河南雹,害稼。”四年(839)七月,鄭、滑等州風(fēng)雹。五年(840)六月,“濮州雨雹如拳,殺人三十六,牛馬甚眾。”會昌元年(841)秋,“登州雨雹,文登尤甚,破瓦害稼?!彼哪辏?44)夏,“雨雹如彈丸?!盵2]P945雹災(zāi)也是莊稼歉收原因之一,重者傷人傷畜,毀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

    (二 )《入唐記》中有關(guān)山東環(huán)境的記載

    《入唐記》中,圓仁真實的記錄,與正史所載相應(yīng)。開成五年(840)正月,圓仁一行在登州文登縣赤山院居住期間,院內(nèi)僧人、押衙及村人皆云:“青州以來諸處,近三四年有蝗蟲災(zāi),吃劫谷稻?!盵3]P77三月,來到登州,記錄登州的情況是:“比年蟲災(zāi),百姓饑窮,吃橡為飯。”[3]P86三月二十五日,圓仁等人來到青州,已無糧可吃,再次寫道:“從登州文登縣至此青州,三四年來蝗蟲災(zāi)起,吃卻五谷,官私饑窮,登州界專吃橡子為飯。客僧等經(jīng)此險處,糧食難得?!盵3]P95不得不修狀給青州節(jié)度副使張員外乞求糧食??梢?,蝗災(zāi)對莊稼的危害之大。

    連年的自然災(zāi)害,使莊稼歉收,百姓貧困至極,以致滋生盜賊。書中寫道:“緣人饑貧,多有賊人,殺奪不少?!盵3]P77-78由于治安不好,圓仁等人夜宿淄州長山縣不村史姓人家,“竟夜狗吠,恐懼不眠?!盵3]P98導(dǎo)致不良社會治安狀況的另一因素,就是唐武宗滅佛的惡果。書中有載:“唐國僧尼本來貧,天下僧尼盡令還俗,乍作俗形,無衣可著,無物可吃,艱窮至甚,凍餓不徹,便入鄉(xiāng)村,劫奪人物,觸處甚多,州縣捉獲者,皆是還俗僧?!盵3]P195

    二、開成大中年間山東的經(jīng)濟(jì)生活

    (一 )主要糧食

    《入唐記》中記載了山東幾處的糧價,如山東登州(今蓬萊)在開成五年(840)的米價為“粟米一斗三十文,粳米一斗七十文”[3]P86。萊州米價為“粟米一斗五十文,粳米一斗九十文”[3]P93。青州北??h米價為“米一斗六十文,又小豆一斗三十五文”[3]P94。青州,“粟米一斗八十文,粳米一斗一百文”[3]P95。齊州禹城縣“粟米一斗四十五文,粳米一斗百文,小豆一斗廿五文,面七八十文”[3]P100。說明市面上出售的糧食,大體是當(dāng)時人們的主糧。無外乎粟米、粳米以及小豆等,沒有小麥,說明小麥的種植尚不廣泛,產(chǎn)量有限。在禾谷類作物中,麥?zhǔn)菍λ挠行Ю寐首畹偷淖魑?。在華北地區(qū),四至六月的降水量僅為小麥需水量的四分之一。沒有水利設(shè)施,種麥很難獲得高產(chǎn)。而粟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對水分的有效利用率最高,且還是繁殖系數(shù)最大的糧食作物[5]P200-201。故唐時山東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依然是粟,麥的種植范圍和產(chǎn)量不能與粟相比(見圖一和圖二)?!度胩朴洝分羞€有關(guān)于“面”的記載。如登州使君“手書施兩碩米、兩碩面”[3]P86,以充圓仁等人旅糧;齊州禹城縣面的價格為“七八十文”。此處“面”若是指麥面,我們也可反證麥在山東種植之少。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推行兩稅法制度[1]P2093,唐憲宗又“分天下之賦以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2]P1359百姓將收獲物上繳之后,留給自己的所剩不多。登州使君所施給圓仁的米、面,必是“留州”稅收的一部分,也只有登州使君才有這個施舍能力,普通百姓決無。禹城縣面之價與粟米價(四十五文)相比,幾乎是其兩倍,可見麥面之珍貴。麥在唐時雖已成為除粟以外的第二大糧食作物[6]P34,但在山東地區(qū)麥的地位尚不能與粟相埒。前文有食物“馎飩”,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載:“(青稞麥)堪作麨及餅饦,甚美?!盵7]P495而青稞是大麥的一種,主要產(chǎn)于我國西藏、青海等西南高原地區(qū)[8]P11-13,北方不當(dāng)有,大麥與青稞性質(zhì)相似,且適宜在山東地區(qū)種植[9]P131,估計書中“馎飩”的制作原料當(dāng)是大麥面。

    圖一 唐代粟(谷子)分布圖[6]P35

    圖二唐代麥類分布圖[10]P23

    (二 )飲食生活

    圓仁等人在行途中,有時投宿寺院,有時在官驛歇息,大多時候是宿于尋常百姓人家。書中記錄了他們的飲食生活情況。

    1.寺院飲食

    書中有載,在文登縣赤山法花院,“山院吃齋,便吃新粟米飯。”[3]P64節(jié)日之時,“寺家設(shè)馎飩①馎饦,湯餅的別名。古代一種水煮的面食。飩,《太平御覽》卷八六○引《方言》:“餅謂之飩。”蓋書中“馎飩”,即是“馎饦”?!稘h語大詞典》第12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第572,496頁。餅食等”[3]P67。九月,赤山院“收蔓菁、蘿卜”[3]P72,以作菜肴。在惠海寺,“吃粥飯”[3]P83。在龍興寺,“早朝,常住供吃粥?!盵3]P93在醴泉寺,“早朝,堂頭吃粥”[3]P99。

    2.百姓飲食

    書中載道,開成五年(840)二月二十七日,“到軬車村宋日成宅斷中。乞醬?。ù祝}菜,專無一色。湯飯吃不得?!盵3]P84三月十四日,宿圖丘館王家,“施鹽菜”[3]P92。十七日,宿潘村潘家,“買得醬菜,不堪吃?!盵3]P93十八日,宿青州北海縣界田莊卜家,“齋菜無乏”[3]P93。十九日,宿王口村趙家,“供菜飽足”[3]P93。二十日,在孤山村宋家用餐,“主人慳極,一撮鹽、一匙醬醋,非錢不與?!盵3]P94四月五日,到長山縣,“于仙人臺前不村史家吃茶”[3]P98。六日,宿不村史家,“早朝,主人施粥”[3]P98。十一日,“過河北斷中。(圓仁)四人,每人吃四碗粉粥?!盵3]P100十二日,宿于夏津縣界形開村趙家,“施齋飯菜蔬飽足”[3]P100。十三日,宿王淹村王家,“施齋飯”[3]P101。

    由以上所載,寺院僧人,早餐一般吃粥,主食應(yīng)為餅食、粟米飯之類,菜肴應(yīng)是蔓菁、蘿卜之類。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甚是低下,所用菜肴,無非腌制菜類,且味道不佳。文中未有主食的記載,但從百姓對圓仁等人接待的態(tài)度上②諸如“主人無禮數(shù)”[3]P92、“主人極慳,乞一盤菜,再三而方與”[3]P92、“主人初見不肯”[3]P92、“有廿余家,經(jīng)五六宅覓宿處,家家多有病人,不許客宿”[3]P92、“主心麄惡,不作禮數(shù)。就主人乞菜醬醋鹽,惣不得”[3]P93等等。,可推測糧食較為稀缺,糧食本非貴重之物,只因年成不好,無有太多余糧,而使糧食彌足珍貴,不愿接待外來之人。圓仁也說:“主人極貧,無飯可吃,心里無惡?!盵3]P98若是生活稍好之家,尚能以禮待客,而赤貧者則只能冷面相對,并非都是圓仁所謂之“無道心”。古人曾對普通百姓的收支作過估算,“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盵4]典六九下一年的收成,根本維持不了一家的正常消費。圓仁對山東地區(qū)百姓的生活飲食作了總結(jié),他言道:“山村縣人,飡物麄硬,愛吃鹽茶粟飯,澀吞不入,吃即胸痛。山村風(fēng)俗,不曾煮羹吃,長年唯吃冷菜,上客殷重極者,便與空餅冷菜,以為上饌?!保?]P193所言極是。

    三、唐時山東的交通運輸

    (一 )交通和路況

    《入唐記》記述了山東的交通狀況。書中載:“唐國行五里立一候子,行十里立二候子。筑土堆,四角,上狹下闊,高四尺或五尺、六尺不定,曰喚之為‘里隔柱’?!盵3]P85這應(yīng)是設(shè)在官道之上,供行路之人參考的路牌。在主要交通點,還有一些供來往行人食宿的官驛,如招賢館、斜山館[3]P84、芝陽館[3]P85、戰(zhàn)齋館、乘夫館、圖丘館[3]P92、芙蓉驛[3]P93、淄水驛、金嶺驛[3]P98等。反映了山東內(nèi)陸交通是較為便利的。然而,書中也記述了山東東部地區(qū)的路況之差。如從赤山浦到登州,“乍行山坂,踏破腳,策杖膝步而行矣”[3]P85;從海州到密州,“向北無水路。雖傍海行,而不見海。終日過野便入山?!盵3]P192“山野行,草木高深,希逢人。終日上山入谷,踏泥水,辛苦無極?!盵3]P193圓仁對此段路況印象頗深,以為“從海州直到登州已來,路境不可行得。曠野路狹,草木掩合,寸步過泥,頻失前路;若無知道人引,即一步不可行也。出野入山,出山入野。坂峻,溝谷幽深,澗水深而寒冷,涉者入骨覺痛。入山行,即一日百遍逾山,百遍渡水;入野行,即樹稠草深,微徑難尋。見草之動,方知人行也。蚊虻如雨,打力不及。草下淤泥,至膝至腰。路次州縣,但似野中之一堆矣。”[3]P193從蓬萊縣到牟平縣,則是“川野難過,山坂重重”[3]P194;從牟平縣到文登縣,是“逾山涉野,羅破衣服罄盡”[3]P194。由此觀之,唐代山東東西部地區(qū),交通狀況差別極大,地區(qū)間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程度不同。

    (二 )交通運輸工具

    圓仁在書中,多次提到的交通運輸工具就是驢。雇驢的價錢是“驢一頭行廿里,功錢五十文,三頭計百五十文?!盵3]P42開成四年(839)四月二十六日,圓仁等人泊船在乳山西浦,有新羅人三十余“騎馬乘驢來”,并說“押衙潮落擬來相看,所以先來候迎?!盵3]P56登州軍事押衙王長宗曾布施給圓仁等人一頭驢,“以充馱糧。”[3]P89在青州,幕府判官施給“驢料小豆二斗”[3]P97。黃河“藥家口”渡口,“多有舟船,貪載往還人,每人出五文,一頭驢十五錢?!盵3]P100渡驢所需價值是人的3倍??梢姡H在當(dāng)時已是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以致人們以趕驢為營生,既方便了行人,又貼補(bǔ)了家用。驢,在平原和山區(qū)都是極具優(yōu)勢的馱載工具,與其它大型牲畜相比,它具有耐力強(qiáng),載重大,體型小,速度快,易于駕馭的特點[11]P113-114,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J褂玫慕煌üぞ摺?jù)當(dāng)時山東的交通路況,無論是官道或是鄉(xiāng)村山野之路,驢必是首選工具。圓仁等人在行途中,驢就如同沙漠之舟——駱駝,成為伴隨其左右的不可缺少的馱載工具。

    船也應(yīng)是交通運輸工具之一。書中記載了這樣幾個事例,開成四年(839)四月五日,圓仁等人留駐岸上,偶遇一些新羅人,言說:“吾等從密州來,船里載炭向楚州去。”[3]P40會昌六年(846)二月五日,“為取楚州劉慎言處寄著經(jīng)論等,著丁雄萬就閻方金船,遣楚州,大使勾當(dāng)發(fā)送其船,至三月十三日發(fā)迄。”[3]P197大中元年閏三月十七日,圓仁等人“到密州諸城縣界大朱山駐馬浦,遇新羅人陳忠船,載炭欲往楚州,商量船腳價絹五疋定?!盵3]P199新羅人以船作為經(jīng)商工具,往來于南北方,而遠(yuǎn)途旅行,走水路應(yīng)比旱路快,因此船不僅作經(jīng)商之用,也成為遠(yuǎn)途之人的搭載工具。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M].顧承甫,何泉達(dá)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4.

    [5]高國仁.粟在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J].農(nóng)業(yè)考古,1991,(1).

    [6]華林甫.唐代粟、麥生產(chǎn)的地域布局初探[J].中國農(nóng)史,1990,(2).

    [7]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 12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8]徐廷文.青稞栽培[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

    [9]盧良?。袊篼湆W(xué)[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6.

    [10]華林甫.唐代粟、麥生產(chǎn)的地域布局初探(續(xù))[J].中國農(nóng)史,1990,(3).

    [11]謝成俠.中國馬驢品種志[M].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登州山東
    圖說山東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山東圖片庫
    金橋(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8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fā)
    金橋(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冬奧會背后的“山東力量”
    金橋(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0
    『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明朝時期朝鮮使節(jié)紀(jì)行詩中的登州詩
    山東的路幸福的路
    中國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海防古所解宋營與明代登州海防
    山東青年(2016年5期)2016-10-21 21:01:34
    登州港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海絲申遺意義
    由“登州賈者馬行余”故事管窺唐與新羅關(guān)系
    正蓝旗| 邯郸县| 竹北市| 江川县| 玉门市| 博客| 泰来县| 吴堡县| 青神县| 西昌市| 剑阁县| 惠来县| 墨竹工卡县| 麦盖提县| 格尔木市| 广元市| 衡阳县| 洪洞县| 涟源市| 凌海市| 西乡县| 北海市| 昆山市| 镇康县| 榆中县| 乌什县| 新乡县| 改则县| 怀集县| 金塔县| 蓬安县| 蓬溪县| 湖州市| 安陆市| 吉林省| 深圳市| 从化市| 柞水县| 分宜县| 西青区|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