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美
(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血透室,福建 廈門 361004)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該方法的治療質量與患者的依從性有很大的相關性。依從性主要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表現(xiàn)與醫(yī)囑的相符度,主要指用藥、定期復查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等,患者具有較高的依從性對其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轉歸以及預后有著關鍵的影響,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除了醫(yī)護人員的干預,還需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1,2]。本文選擇86例MHD患者,對其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收到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xiàn)詳細匯報如下。
選取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有血液透析指征。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齡42.4歲。原發(fā)病:35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7例為高血壓腎病患者,19例為糖尿病腎病患者,7例為多囊腎患者,8例為痛風性腎臟損害患者。
1.2.1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形成患者獨立的健康檔案,對患者的個性狀況、生活習慣、自我管理現(xiàn)狀以及病況等有一個詳盡的掌握。檔案上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地址以及聯(lián)系方式等。對患者進行各種方式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動,主要有集體教育活動、示范性教育以及分組討論等,必要時進行個別指導,同時發(fā)放健康宣傳冊。集體教育活動主要是由醫(yī)生和護士對患者者講解有關透析的相關知識,對患者解釋自我管理的含義、要求以及在健康恢復中的關鍵地位等;示范性教育是有醫(yī)護人員給患者示范操作技能包括血壓的檢測以及穿刺部位的壓迫止血等;小組討論是讓具有相同問題的患者組成一組,由依從性較高的患者介紹經(jīng)驗與教訓等;個別指導是在患者出現(xiàn)個別或特性問題時給予解決方法的指導等。教育時間為期半年。
1.2.2 自我管理教育的內(nèi)容
內(nèi)容主要包括疾病的有關知識以及問題產(chǎn)生后的應急處理:①疾病的有關知識主要有血液透析的原理、過程、透析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適癥狀等知識;一些有關體質量檢測、血壓測量、日常營養(yǎng)與飲食、水鹽平衡以及藥物服用方法與注意事項等;同時委婉地灌輸一些關于各種并發(fā)癥的知識以及預防的方法等。②問題處理方面主要指患者在發(fā)生低血壓時的應急方法,增強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并降低藥物的副作用,還必須要求患者每天定時記錄自己的體質量以及血壓,同時飲水需要用帶有刻度的水杯,有計劃地飲用。另外,鼓勵患者進行簡單的家務活勞動,進行慢跑、散步等有氧運動。
1.3.1 患者在進行教育前,教育后半年分別運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有關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識以及依從性的了解。調查內(nèi)容主要有是否按照透析方案進行嚴格的透析、是否進行合理地飲食、是否正確進行內(nèi)瘺護理、是否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是否進行散步、爬樓梯等規(guī)律性有氧運動等等。
1.3.2 記錄并分析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前后的體質量量、血液以及超濾量等狀況。每次進行透析時,患者體質量增幅在干體質量的5%之內(nèi)則表示水鈉控制依從性較好,若大于5%則表明水鈉控制依從性較差。
所有患者在進行了半年的自我管理教育后,在平均體質量、血液透析前的平均血壓以及平均超濾量方面的改善與教育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體質量、血壓以及超濾量比較(±s)
表1 干預前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體質量、血壓以及超濾量比較(±s)
平均體質量(kg)血液透析前平均血壓(mmHg)平均超濾量(L)收縮壓 舒張壓干預前 63.51±2.11 163.89±20.23 84.21±13.95 3.29±2.21干預后 65.81±1.02 143.42±15.69 75.97±12.91 2.09±0.56 t 6.32 -4.62 -4.34 -3.28 P <0.05 <0.01 <0.05 <0.05
3.1 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有主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以及對血液透析有關知識的認知,并且隨著長時間的透析,其本身也無法有效地控制有關尿毒癥癥狀的全部參數(shù),對于透析患者而言,其生活習慣的改善、行為的改變以及對疾病的恰當自我管理,是決定臨床療效的至關因素,幫助血液透析患者了解到自我保健在保持健康中的關鍵性,并且讓患者自主掌握相關保健常識、改善生活習慣與行為習慣等至關重要[2,3]?;颊咴谶M行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在對血液透析的有關認識、飲食注意、生活習慣以及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相關知識的掌握顯示出顯著性的提高,且前后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表示,患者在進行了自我管理教育后,學習和掌握了有關疾病的常識,增強了其自我管理能力與良好的態(tài)度,有效地改善了飲食與生活習慣。
3.2 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是國內(nèi)外報道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其中心思想主要是強調患者自身在疾病中的關鍵地位,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如果依從性較低,除了會影響其生活質量外,更會影響其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從而加長透析時間,還會增加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4,5]。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進行干預后,其血壓、體質量量以及超濾量等各項指標都有顯著降低,與干預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這表明,對患者進行自我教育管理能夠有效地幫助其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增強其自我控制能力,維持其正常的體質量量,更能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陳透美.實用腎臟病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8:472.
[2]周瑾,王仲迪.老年糖尿病用藥依從性差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17(1):12-14.
[3]李改煥.內(nèi)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70-171.
[4]劉月英,李遠征,孫亦兵.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yǎng)促進措施[J].河北醫(yī)藥,2010,32(1):120-124.
[5]萬啟軍,何永成,欒韶東,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2):45-49.